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是实现本科以上学历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校企合作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转型高校和企业必须深度融合,共同参与到高层次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部分转型高校已在专业群建设、教学过程设计、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校企深度融合进行具体的实践探索,但校企双方要建立长效合作机制,需要在企业利益、校企课程开发、合作过程评价、合作信息管理等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尚存在的系统性偏差,这一偏差集中表现在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异和距离,而导致这一偏差存在的最直接原因是课程.由于工科类专业比较多,所以本文仅对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高职教育规模快速发展的今天,由于课程体系的问题导致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岗位需求出现偏差的问题更加凸显,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迫在眉睫。本文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遵循"工作过程整体性、培养职业迁移能力、课程双向开发"的课程构建原则,以典型工作过程与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以培养道路施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从课程培养目标与内容、学习情境设计、教学过程与模式及效果评价方面着手,探索课程《道路工程施工技术》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6,(A1):168-169
目前,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已成为高校教育发展的新推力,在职业能力视域下校企合作课程的开发,可以实现应用型人才的有效培养。本文主要通过树立先进课程开发理念、科学定位课程开发目标和角色、突出课程开发职业能力特征、提高教师自身职业素质,积极思考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合作教育培养模式在各大高校广泛推行,但由于校企的不同教育模式,新教育模式下学生思想教育实践模式的研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明确了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后,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为个案,采用文献研究法、系统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对目前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现状进行探析和概括总结,将高校思想教育同企业生产实践、企业管理、职业素质培养等方面紧密结合,建立思想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课程集群嵌入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切合行业应用的课程群,整合高校和企业的教育情景和教学资源,创立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缩小高校与企业的空间距离、文化距离和知识距离,达到符合产业振兴、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对人才需求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结构转型的不断深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了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对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一次转变,其为高校教育教学模式的革新奠定了基础。从各高校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来看,其都涉及到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基础的选择等方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高校和企业之间强化交流,以实现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对接。  相似文献   

8.
“订单式”培养模式是农业职业教育以服务“三农”为宗旨,遵循高职教育发展规律,探索新形势下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农业生产一线高等专业技术人才,实现校企联合办学,进行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使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成为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的主攻方向。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是连接工作岗位的职业资格与实现职业技术教育机构的培养目标,即学生所获得的相应的从业能力之间的桥梁,是保证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职业技术教育“订单式”培养模式的课程开发原则、方法及开发过程等问题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为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企业参与高职院校课程开发这一合作形式应运而生。文章从课程本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企业发展三个方面论述企业参与高职院校课程开发的必要性,构建并描述企业参与高职院校课程开发的应然状态,并提出促进课程开发从实然状态向应然状态转化的策略,从理论层面为企业参与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德国学校劳动教育的发展历经四个时期,其人才培养目标从工匠、技术工人、负责任的劳动者逐步过渡至具有数字能力的劳动者。在此过程中,德国形成了以职业准备课程模式、工艺课程模式、情境课程模式和结构课程模式为代表的多种劳动课程模式。但这导致了当前德国劳动教育面临着课程内涵界定不清、高校劳动教育(师范)专业和中小学劳动课程建设困难以及劳动课程地位低下等现实困境。德国学校劳动教育发展的经验与挑战对于提升我国劳动教育质量的启示是:以劳动素养为导向,开发劳动项目;强化时代特征,优化劳动课程内容;重视职业体验,促进普职融合。  相似文献   

11.
喻淼  牛建兵 《天中学刊》2012,27(5):120-122
当前用人单位对人才职业素质方面的要求与高校人才培养观念存在着偏差,这也是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针对现阶段新升本高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新升本高校应采取合理安排引入职业道德教育的时间、建立专职的道德教育教师队伍、激发学生学习职业道德的自觉性、积极邀请企业参与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并完善校友会机构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课程是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也是教育质量的基石和保证.高职课程建设如何体现工学结合的理念,课程开发如何满足这一特定类型教育及这一特定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使课程结构有机整合,已成为制约工学结合模式推进的瓶颈和难点.文章就高职课程、课程模式和开发建设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开发应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形成新的有别于普通教育的人才培养标准,以教育部“四项改革”中的“强化职业学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切实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依据,突出中等职业教育特色,以课程改革和开发为突破口,借鉴发达国家中职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最终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适合于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方式。这是每一所中等职业学校面向“十一五”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主动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观的需要,同时也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质量和效益的需要,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需要。目前在国际上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根据能力观而开发的课程结构模式:一、以职业素质为导向的课程模式。美国能力标准的开发多采用这一模式,其能力标准来自对优秀从业者素质的鉴别。在课程上,多为开发一些普适性的课程模块。教学中,注意系统性与整体性,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在工作现场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二、以职业任务为导向的课程模式。加拿大、德国...  相似文献   

14.
开发多元化课程是校企合作的关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校企合作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经之路,在实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职业能力的多元化与校企合作模式的多元化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开发多元化课程是其共有的基础。校企合作的多元化必须要有多元化的课程来实现,只有开发高质量的多元化课程才能真正将校企合作落到实处,真正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真正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5.
教育研究校企合作是办出高职特色的重要条件关于高等教育评价的两个教育经济学问题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探讨价值共识课程共建费用共担产出共享——论企业和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关系对教育现代化的几点思考论服务、生源及教育产品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我国经济发展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对我国民办教育的政策分析我国“双语教育”的前景展望职业倦怠:教师积极教育行为的障碍浅谈民办教师合作意识的培养策略教师专业成长路径探略高职课程开发中的若干理论问题探讨高职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  相似文献   

16.
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职业教育改革中,课程改革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如何使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达到使学生的潜能向现实的职业素质生成转化,并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相适应的目的,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亟待解决的实践课题。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姜大源教授指出,职教课程开发要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按照职业工作的过程展开知识,这样做只是知识传授的排序发生了变化,而知识总量并未发生变化,并且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紧密相连,因而有利于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工作之中,使其顺利适应工作环境。由此看来,职教课程开发的关键在于如何使学习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帮助学生获得最受企业关注的“工作过程知识”和基本工作经验,以满足企业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本期“职业教育与培训”栏目刊发的三篇文章均是对职业教育课程相关问题的探讨,希望藉此能引发您对这一问题新的思考。10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职教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仍然有一些影响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未能得到解决,“其中最根本的问题之一是人才培养系统性的偏差,集中体现在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距离,而导致这一偏差的最直接原因是课程”。本文对十多年来我国职教课程改革研究和实践的进程进行回顾,以期提供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高职教育发展改革的动力源是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根植企业,紧贴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构建定向招生、双向培养、二元一体、三维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在于寻求企业的真正需求,建立深度合作保障机制,并落实到依托企业实现订单招生、人才培养、开发课程及共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实训与培训基地等环节。  相似文献   

18.
顾官琴 《考试周刊》2010,(51):217-218
职业技术教育与企业合作是一种办学模式,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更是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变革。目前,校企合作既是为企业培养大量合格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途径,又是化解高职院校办学条件困难、改变高职学科结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成人高等教育的校企合作式课程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高等院校与企业合作是当今科技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根本要求,是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全文分析校企合作模式下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的意义,阐述该模式课程体系开发过程,并提出实施过程中应把握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过于学历化的现象,导致了成人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即成人高校毕业生因缺乏职业技能而不能很快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而职业技能教育又因缺乏规范的管理与教学条件而质量不高.实现成人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一体化模式,是解决这两种教育方式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