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翻译与文化密切相关,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主要有两种策略:一是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二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二者各有长短,是跨文化翻译中译者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从文化信息的传递效果和文化交流的角度,对翻译策略的选择加以分析,认为跨文化翻译中的异化策略有助于避免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色的走失,从而更好地发挥翻译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翻译不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也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活动。本文从文化翻译的视角出发,结合两个英译本,研究和探讨了《红楼梦》作品中委婉语的翻译策略,指出翻译过程中应当恰当地使用异化与归化,最大程度地表达委婉语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将原语文化完整地传递给译语读者。  相似文献   

3.
在京剧行当的翻译中,所要传递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翻译时,必须以中华文化作为中心文化进行翻译,以此达到传递文化的目的。文章阐述了翻译与文化传递的关系,以及文化传递中的中心文化,分析了现存京剧行当翻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在京剧行当术语的翻译过程中,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可以通用。只有充分理解其文化内涵、结合相关内容,译名才能更好地传递中华文化,让中华文化为更多人所了解。  相似文献   

4.
魏琼 《考试周刊》2011,(65):27-28
注释性翻译和解释性翻译是两种重要的翻译方法,在翻译和文化传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文化翻译与语义等值的关系、解释性翻译和注释性翻译与文化传递的关系,以及由于文化空缺而造成的解释性翻译与注释性翻译的必要性这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探讨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在中西方的起源、演变过程,以及中西方翻译理论家与实践者对这两者"孰优孰劣"的争论。文章首先通过引用韦努蒂、奈达、施莱尔马赫等西方理论家的观点,剖析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的起源、定义及主要观点,其次分析中西方专家的论点,发现学者对这两种翻译策略的看法与态度是有变化的,从最初认为两者不可兼容到之后提出两者实为互相补充这个观点;最后揭示了两种策略皆注重文化内涵传递的共性。  相似文献   

6.
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也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与传递。习语是语言中的精华,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比较分析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有助于解决在英汉习语互译这一特殊的交际过程中文化信息如何传递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蕴含着特殊的文化内涵,翻译家在文化传递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朱海观译著卓越且众多,翻译策略灵活,对后辈翻译家有一定影响。本文试从其翻译特点,翻译策略,翻译影响三方面对其部分翻译实践活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一种方式,是源语文化到目的语文化的一种转变。在翻译中如何实现文化内涵从源语到目标语的转换成为判断译文成功与否的一条重要标准。在一定程度上,翻译者对文化策略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文化内涵的表达效果。谚语是一个民族语言与文化的沉淀与结晶。英汉谚语的互译不仅要考虑语言的转换,同时也要考虑文化的转换。归化和异化是文化翻译中两个重要的概念。本文旨在研究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英汉谚语互译策略——归化与异化,何为主,何为辅的问题。翻译者在英汉谚语互译中应将异化作为主要翻译策略,它不仅能够传递源语的文化情调,而且能够扩展目的语语言的表达。然而,归化在英汉谚语互译中能很好地起到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化的可译性,半可译性,不可译性三个方面讨论文化与翻译的关系,并从异化和归化这两种翻译原则看中西文化是否可译。指出从文化交流的角度出发,跨文化翻译应该最大限度地使用异化法,传递文化内涵意义.同时必须以归化为辅。  相似文献   

10.
英汉习语承载着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本文简要论述了文化差异背景下英汉习语翻译的策略选择,旨在提出译者只有了解原文的文化内涵才能在翻译中正确传递语言信息和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1.
杜娟 《海外英语》2012,(13):145-146,149
从中西方对龙的差异,分析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龙从范畴化到隐喻化认知的差别。从而得出隐喻认知与汉语语言文化模型有密切的关系。在翻译过程中理应注意dragon与loong对于表达龙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文化传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习语翻译中化差异产生的原因,及英汉两种习语在体现化特征时的对应关系,指出了在习语翻译中如何处理化差异现象,真正做到“化传真”。“化传真”是习语翻译中的基本原则,只有在考虑异域化的前提下,才能使译“神、形”并茂,原汁原味地体现原,确保“化传真”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语言、文化、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指出文化“传真”是翻译的一大基本准则.接着着重阐述了在翻译中如何通过对文化“传真”度的把握,达到理想的文化“传真”。  相似文献   

14.
汉英文化差异造就了汉英两个民族之间的思维差异。通过对"不同的汉英思维角度""不同的事物联想"和"不同的习语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可以看出汉英思维差异对汉英互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译者应重视思维对语言的影响,理解思维和语言的关系,熟悉汉英思维差异的表现形式,保持警觉的文化意识,把翻译看作跨越语言和文化的信息交流,在透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使译文更加准确,更加通顺、自然。  相似文献   

15.
英语翻译中的文化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化、语言、翻译三之间的关系,论证了化翻译的理论基础。应在化研究的大语境下考察化翻译,即对化以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进行研究,探索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化“传真”意指化翻译的基本准则,即要求译语从化义的角度准确地再现原语化所要传达的意义、形式及风格。翻译中“化传真”度的把握也是本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翻译是通过一种语言转达另一种文化信息,因此任何翻译都离不开文化、文化语境。语境的研究由来已久,因为它对于理解语篇语义具有重大作用。遣词造句、篇章结构以及语体形式都离不开语境,学习一种语言过程中研究与语言相关的文化,而大量的文化信息是可以等值传递的。这是两种文化的共性,至于与两种文化差异的内容,它构成了翻译难题。由于这一问题的广泛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译者不可能全面探索与总结文化与翻译的关系。本文仅从实践中精选一些译例,阐述语境与汉维语词翻译的关系,进一步说明语境,尤其是文化语境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文化的含义十分广泛,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内容十分丰富。本文阐述了文化与翻译两者之间的关系,论证了文化翻译的理论基础。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同样我们的翻译也不能脱离原文所代表的文化和历史。如果只顾语言,而不了解语言所赖以存在的文化,我们就很难准确地理解、得体地再现原语言的语用意义。所以我们在翻译中不仅要注意语言结构,而且要注意把语言和它所代表的文化联系起来既不能忽视语言的结构形式,也不能忽视语言形式的社会意义和语言在实际场合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方红 《煤炭高等教育》2006,24(3):115-116
翻译的方法随时代的更替和社会的变化在潜意识中改变。“归化”和“异化”是翻译中的最主要的两种方法,他们相互补充。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化交际的迅速发展,文化的开放性、渗透性和兼容性不断增强,各种语言之间的共性会不断增加,使语言可译性限度和空间增大。  相似文献   

19.
在翻译过程中,原文典故如果在译文读者现存的认知文化图式中缺省或与之相异,就会导致理解的偏差甚至失败,因此,应提出解决由于原译文认知文化图式差异造成翻译障碍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20.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翻译,更重要的是文化的翻译.正确理解文化语境是翻译的关键.因此,译者应处理好文化、语言、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只有处理好两种语言所承载的不同文化的差异才有望于译文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