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社会的思想道德是影响学校德育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社会思想道德状况不容乐观,社会行为的失范严重影响了学校德育实效,学校德育实效的降低又加剧了社会行为的失范。这种状况若持续存在,将会对我们的民族造成灾难性后果。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探讨如何提升学校德育实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工作局部的失范、失效及其顽强的疏远性一直是现代德育的顽疾,也是困扰学校德育的一个难题,尽管学校在德育工作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低下依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于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低下的原因,有论者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  相似文献   

3.
摘要:学生行为失范,德育教育滑坡的病症在于教育评价重智轻德,德育内容空洞乏味。立足学校实际,有针对性地丰富德育内涵,强化德育建设一把手工程,是学校德育建设的良方。  相似文献   

4.
金慧峰 《文教资料》2013,(16):117-118,138
学校德育与生活世界脱离是造成学校德育困境的主要原因。脱离生活世界的学校德育是因为追求功利主义价值观,以道德知识传授为中心,同时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道德行为脱节,从而导致学生面对多元价值选择的困惑和行为的失范,无法实现人的生命价值。本文提出建构生活德育理论以走出困境,生活德育追求个人的多元化价值与社会主导价值和谐统一,以活动为支点,以发扬主体性为内核,从而培养德性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5.
在不断变迁、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包括外部世界多元化的刺激、教师行为失范、独生子女被过分宠溺等,种种因素都使学校德育面临挑战,而这就需要与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从点滴中践行德育。  相似文献   

6.
德育效果从根本上说,是德育力的问题。德育力在于一定的思想道德观念体系把握实践的力量。在于思想道德实践关系的力量和德育者的教育力。德育力从实践活动的整体分析,可分为社会德育力和学校德育力。由于青少年时期道德成长的重要性和学校德育的特殊地位,因而提高学校德育力就显得极为重要。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学校德育力必须通过德育的专业化方能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7.
生活德育:走出学校德育困境的一条有效途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基于学校案例的分析,透视学校德育困境现状,认为学校德育与生活世界脱离是造成学校德育困境的主要原因。脱离生活世界的学校德育是因为追求功利主义价值观,以道德知识传授为中心,同时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道德行为脱节,从而导致学生面对多元价值选择的困惑和行为的失范,遮蔽了人的生命价值。本文提出建构生活德育理论以走出困境,生活德育追求个人的多元化价值与社会主导价值和谐统一,以活动为支点,以发扬主体性为内核,从而培养德性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8.
钱媛楠 《考试周刊》2012,(49):99-100
一、英语和德育的关系(一)什么是德育。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制度德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转型时期社会道德失范呼唤制度德育,二是当前学校德育的制度文化缺失呼唤制度德育。其可能性,从制度德育过程中个体的道德学习机制、制度德育的制度伦理学依据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0.
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和充分的社会支持,是学校德育变革成效不彰的根本原因。社会环境与社会生活是学生道德发展最真实的场域,是一切学校德育变革的逻辑前提。社会发展的道德需求与道德期待是学校德育变革的重要动力支撑。学校德育变革必须置身并充分考量社会发展、社会环境、社会资源之于学生道德发展及学校德育的深刻影响,深入理解并认真对待社会发展对学校德育变革的时代要求与动力支撑,积极拓展社会资源的德育价值及其支持路径,充分考虑并合理利用社会生活对学生道德成长的滋养,从其赖以依存的社会系统中寻找资源、方案、路径与突破。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学校德育使命与学校德育目标、德育任务、德育功能等概念相互混用,比如说"学校德育的文化使命、精神使命等"是指学校德育在某一方面应该承担的任务,再比如说"网络时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德育使命"是指学校德育应适应社会需要,与时代同步。所谓学校德育使命,是指学校德育活动所肩负的在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道德、价值观等各个方面"引导建构"的任务和责任,是德育主体根据社会发展要求而自主确立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的发展普及使得今天的学生们也成为网 上一代,网络给予学校德育的影响也呈现出一种主动 的、强劲的态势。从积极的方面来说,它为学校德育 提供了大量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可以直接成为德育的 手段和内容;从消极的方面来讲,网上不健康内容的 传播及网络欺诈、网络犯罪等行为,又使之成为学校 德育的绊脚石。网上道德的失范,正影响着学生的灵 魂与行为。我校充分发挥了“学校———社会———家 庭”三个教育机构的合力作用,做了网络时代的学校 德育工作。 1.规范社会网络行为是基础 针对网络文化的视野以及网络的日趋开放和商 业化…  相似文献   

13.
提出“德育效能”这个词汇,是认可德育自身是一种运动状态,与社会环境和时代特征不能分离。学校德育不能剥离社会德育成为一方“孤岛”,需要介入基于社会、基于时代的元素。当然,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在课堂,尤其是从“政治课”演化而来的“品德与社会”课。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德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当今社会面临着诸多的道德困境:道德失范、道德虚伪主义滋生、社会道德控制机制弱化等.受此影响,目前学校德育面临诸多问题.为切实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高校德育工作应从德育观念、德育目标、德育方法、德育队伍、德育氛围五个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5.
<正>学校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机构,往往被社会寄予厚望。但是学校德育不是万能的。教育本身的负向功能、德育的迟效性、学校德育受社会因素的制约,以及当前德育在学校的实际遭遇,都决定了学校的德育功能必定是有限的。[1]既然学校德育的功能和作用是有限的,那么,如何合理看待学校的育德能力?有学者提出,现代德育必须确立"德"—"育"生态的理念,并致力于其理论建构与现实建设。[2]笔者基于德育生态理论建构的视角,提出学校德育承载力的思路,希望这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中小学德育的文化环境发生了变化,文化多元化已成为当代社会不可回避的现实,给学校德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文化多元化使青少年道德判断产生困惑,出现道德信仰危机、道德情感的淡漠、道德意志的薄弱、道德行为的失范.在文化多元化的21世纪,学校德育要走出尴尬,唯一的选择是走向改革,树立学校德育新观念,优化学校德育内容,改革学校德育方式.  相似文献   

17.
作为原始德育源的家庭德育很容易对个体先入为主,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影响极为重要,也是促进社会文化传递以及社会稳定和进步一个途径,同时也是对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的补充。  相似文献   

18.
“尊重的教育”作为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一直以来被广为提倡。尊重作为人性之需和伦理准则,是学校德育的应有之义。在当前社会道德风气滑坡、青少年道德失范现象频发、学校德育工作不利的背景下,“尊重的德育”的理念理应被关注并给予理性思考。“尊重的德育”从目标追求上看强调要把道德价值、德育地位和人的尊严高高挺起,并要从尊重道德、尊重德育和尊重学生三方面去认真践行。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单纯的初中学校德育工作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初中学生的德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都是初中生成长的环境,分别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对初中生的成长施加教育影响。学校是初中生德育的主体,但学校教育又不是万能的。要做好初中学生的德育工作,需要各部门通力协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0.
目前,学校德育面临的困境在于与现实的生活疏离。学校德育要走出困境,就应回归生活,从德育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德育。德育的产生源于社会生活的需要,德育的实施离不开生活。只有当我们树立起生活德育的信念,让德育走向生活,才能显现真正的实效。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生活教育"理论,其真谛是教育从生活中来、教育服务于生活、教育不能拒绝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