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由于各民族的所处环境、宗教信仰、文化生态等的差异,各民族的丧葬方式也形式各异。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的丧葬文化具有其独特。本论文以鲜为人知的藏文资料及田野资料,对藏族天葬、水葬、土葬、火葬等丧葬方式的起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藏族丧葬习俗中,天葬是藏族人民最能接受、藏区最普遍的一种葬俗,是藏族地区使用最多的一种葬仪,丧葬文化十分贴近人民的生活,颇受藏族人民的关切。因此,藏族丧葬文化已成为藏族传统文化中最令人注目、最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文化现象之一。从这个角度讲藏族丧葬文化与其它藏族文化的形式相比,更能直接地反映藏族这一高原民族的社会风尚、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情态,有着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天葬是藏族群众实行的一种独特的丧葬形式。本文就关于天葬这一习俗作一番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从藏族繁衍生息的独特自然地理环境和多种宗教影响等方面入手,阐述了藏族各类丧葬习俗的产生、发展、变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人类是惟一能够在活着的时候意识到自身终将会死的动物,在面对生与死的巨大困扰时,有什么来助人度过人生的难关?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死观来引导人们投身某种关怀,减轻死亡的痛苦,确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藏族的丧葬文化中,存在着一种深刻的对死者、对死者亲人以及对生存环境的关怀。了解这种关怀意识,有助于我们审视自身,正视死亡,珍视生命。  相似文献   

6.
人性问题也是藏族历来关注的重要话题。民谚、《礼仪问答卷》和藏传佛教中无时不在闪烁着藏族丰富的人伦思想的光芒。人性本善,但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其善或恶或至善,藏族人民把精神活动中的终极关怀投注于挖掘人性“善”的潜力,发扬人的本质的美,这是藏族人伦思想的中心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朝代更替最为频繁的时代,政权更替带来的社会动荡,包括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带来的文化冲击与碰撞,造成了此期丧葬文化在观念、仪式、形态等方面的迅速变革,加上战乱、动荡、政权交替、移民等使当时文献资料灭失,研究魏晋南北朝文化,尤其是丧葬文化者寥寥。叙述、建构和再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丧葬文化,是一件困难重重的事。从通史、生活史再到民俗史,从宏观叙述研究层面,勾勒了百年来魏晋南北朝丧葬文化研究的全貌,为魏晋南北朝全景式丧葬文化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水葬、土葬、火葬和天葬等藏族丧葬习俗及功能的比较,阐述了与佛教思想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藏族独有的丧葬文化特性,特别揭示了天葬对环境保护、人与动物协调共生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藏族的丧葬习俗是民俗文化与藏传佛教生死观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既古老又不断实践的文化体系。随着藏族原本生死观、苯教灵魂观、佛教传入等因素的融合,藏族的丧葬习俗由内而外发生了巨大变迁,天葬、塔葬、火葬、土葬、水葬构成了安多热贡地区丧葬文化的主要形式,通过对安多热贡地区的丧葬习俗进行梳理,深入分析宗教信仰、殡葬改革对安多地区丧葬习俗变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末,内蒙古西部区农村方言中丧葬词表现了这一地区农村的丧葬文化。“烧下炕纸、灵棚”等,反映了人们灵魂不死、求其赐福的观念;“孝服、哭丧棒”等,表现了生者失去死者的哀痛,同时也体现了孝道;“复山、七七”等,表达对死者的怀念之情;“穴葬、小份儿钱”等,表现了重殓厚葬之风。  相似文献   

11.
帝禹时代的国土资源考察白皮书《山海经.五藏山经》记述有一种尾部有窍口的类似麋鹿的奇异动物"罴",它很可能就是藏羚羊。因为藏羚羊的四肢上部各有一个气囊,后肢气囊的窍口就在尾部。藏羚羊四肢气囊的功能是储存额外的氧气,以供藏羚羊在空气稀薄的青藏高原快速长距离奔跑时对氧气的需求。关于藏羚羊四肢氧气囊的形成原理,达尔文的"随机微变+自然选择"无法解释,而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却可以给予充分地解释。目前中国学术界、科学界存在着把批评达尔文、超越达尔文的科学研究视为禁区的潜规则。破除这种潜规则,为中国人的自主原始理论创新开绿灯,有助于中国国家软实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追寻生命的意义——弗兰克尔意义疗法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弗兰克尔提出的意义疗法是一种针对人们生命的无意义感和心灵空虚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它肯定了生命中的意义与价值,引导来访者寻找和发现生命的意义,对现代人的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意义疗法理论以意志的自由、意义意志以及生命意义三个相互关联的假设为前提,弗兰克尔指出创造和工作、体验意义的价值以及对不可避免的苦难所采取的态度是获得生命的意义三个途径。意义分析法、矛盾意向和非反思法是意义疗法常用的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以藏族世俗社会教育模式中的私塾、私立学校、官办三种办学考试形式为主线,从三个不同历史时期对藏族地区社会教育考试制度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4.
全程教育学习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尝试对全程教育的定义与特征等给予一定的阐述,并就全程教育学习的途径及如何实现有积极意义的教育作了一定探讨。指出教育纵向上贯穿于人的一生,横向上渗透于社会的各个层面,教育是全程、全面、开放、社会化的活动,我们应善于发现和挖掘社会上的有形和无形的知识,并吸收、内化,以至创新。  相似文献   

15.
藏民族地区如何推进教育的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藏民族教育的现代化,以实现藏民族地区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目前已成为广大民族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话题。该文在分析藏民族地区推进教育信息化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藏民族地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相应的对策,对我们研究和探讨其它少数民族教育信息化的实施也有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婚俗文化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婚俗文化折射出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历史背景使迪庆藏族形成了特有的传统婚俗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明程度的提高,交通的便捷等诸多因素影响,迪庆藏族传统婚俗随之发生演变,但他们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同时,应保护和传承好本民族所特有的传统文化,使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7.
生命意义的心理学化历程首先开端于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理论,弗兰克尔通过对意义治疗理论的基本命题、实现生命意义的途径和意义治疗的阐述赋予了生命意义心理学化的注解。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生命意义的研究重新回归到心理学研究视野中,心理学家通过量化的方法探讨了生命意义的测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现代科学发展致使人的生活世界发生分化和背离的危机,经济全球化又使人的身份获得与认同产生危机。社区教育生活化与社区生活教育化作为社区教育发展的两种路向,本能地形成弥合和克服两种危机的策略和方法,同时也为教育理论的地缘性、开放性和丰富性作出最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19.
青海黄南藏族中流传的一些活态的“初创世型”神话,与创世神斯巴有关的系列文化神话和哈拉射日等“再创世型”神话,为当地藏族文化与社会制度提供了合法性的、神圣性的证明,给民众一个生活的范式,体现了神话在人类生活中的象征意义,在民族史和文化史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甘南藏区是以藏、回、汉为主导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回族作为甘南藏区的第二大民族,在甘南藏区经济发展与民族关系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历史上回族的先祖最早于隋唐时期就已经出现在今甘肃乃至西北的大地上,而甘南藏区回族的出现则已经是蒙元时期的事情,并且直到明清时期才逐渐兴盛起来。纵观整个历史过程,可以说回族在甘南藏区的产生与发展充满了辛酸与曲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