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5 毫秒
1.
高中新课程中设置的语文选修课程体现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的课程理念。是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之一。开好选修课,已经成为实现语文课程理念、推进高中新课程向前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王晨 《天津教育》2013,(17):51-53
2003年,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应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部分组成。与此同时,新课标还对选修课的开设作了详细而具体的指导性说明。可以这样说,在高中阶段开设选修课,是此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引下,很多地区和学校都纷纷行动起来,在高中阶段开设语文选修课。但是在选修课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从学校的落实到教师的观念再到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有很多要加强和提高的地方。所以,加强对选修课程的研究,进而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是众多一线教师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自2002年京源学校高中开始开设研究性学习和校本选修课程以来,经过十多年的不断积累、实践和创新,学校高中课程结构、实施策略、资源开发、课程评价等方面逐渐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4.
在讲坛上,芬兰罗素高中校长阿里·霍韦恩分别与上海四所中学的校长对话,五位学校课程的领航者基于本校实践和本人思考,探讨课程建设的四大议题。话题 l 课程设置的丰富性 记者手记 我们曾经把多样化的课程和统一的标;位化考试视为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作为一个也存在“高考”的国家,芬兰的经验是,使用国家核心课程的框架,根据校情、学情进行“微调”;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校长、教师、学生三方合力确保每门课程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5.
2007年实施高中新课程以来,选修课程建设成为高中学校特色办学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在笔者所在学校,高中新课程实施之前,高一、高二年级各有每周一课时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校本必修课程。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选修课程门类的增多,已经没有固定的课时向全校或某一年级的学生开设统一的心育课。作为一名专职心育教师,笔者将心育的主阵地从必修课转入选修课,先后主持开发开设了“高中生心身健康教育”“高中生自我管理与开发”“以人为镜”“高中生生涯教育”等校本选修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以“高中生自我管理与开发”“以人为镜”两门课程为例,谈谈对心育类校本选修课程个性化实践的一些体会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周初霞 《生物学教学》2014,39(10):10-12
介绍浙江省部分中学通过生物学科培育基地学校建设高中生物学选修课程群的行动研究,从以地方特色为主题、以生物学实验为核心、以高中生物学必修课程为重点三个方面探讨分层分类建设高中生物学选修课程群的初步策略。  相似文献   

7.
陈智 《广东教育》2011,(10):37-3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设置一系列的选修课程,是此次课程改革中在课程结构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体现高中新课程标准“共同基础,多样选择”这一理念的重要课程形式。粤教版《短篇小说欣赏》(选修5)是在高中语文必修课程两个小说单元基础上的拓展和提高,它从属于课标中设置的选修课程“小说与戏剧”系列。  相似文献   

8.
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目标就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尤其要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高中自主安排课程改革实验学校和北京市高中课改样本校,我校在课程建设和实施方面进行了创造性探索,构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指导体系和管理  相似文献   

9.
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是浙江省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四大选修课程之一,由于改革伊始,有许多学校与教师对这一课程认识不足、了解不多,影响了课程的开设。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就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的特征、内容、目标、课程资源开发、课程开设以及课程评价等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一、课程特征普通高中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是指学生在教  相似文献   

10.
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正式颁布;自2004年秋季起,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正式实施,目前全国多数省区已进入新课程实验区.近6年来,语文界许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密切关注课程标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选修课程、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变化,并就新课程实施状况进行了评述,既有褒扬,也有批判.新课程改革将继续推进,我们要从经验总结转向理论体系的构建,而理论研究更要重视实践规则与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浙江省高中生物学科基地学校培育的实践,总结了基地学校在构建多样化生物学校本课程体系、开发校本特色选修课程群、变革课堂教学范式、加强学校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的成果。提出聚焦课程改革真问题,基地建设需要从"关注知识"走向"立意素养",从"打造学科教室"走向"实施分层走班教学",从"一家独大"走向"共同发展"等方面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2.
我校是"浙江省课程改革样本学校"和"浙江省深化课改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试点学校",我校对选修课程的开发有相应的激励机制。我校的"版画"课程是浙江省首批高中选修"精品课程",并进入首批浙江省高中选修课程推荐名单与网络课程电子教材序列。为了开设"版画"选修课程,学校配置了全开尺寸的版画压印机、  相似文献   

13.
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正引领着高中语文课程的深度改革与重建,在这一课程改革与重建过程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建设无疑是改革力度最大、创新含量最多的系统工程。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设计与设置方面,探索的时间短,  相似文献   

14.
正选修II课程属于学校课程,是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亮点,要求学生在高中阶段至少获得6个学分,共计达到108学时以上。面对师资、硬件资源的匮乏、高考备考和必修、选修I课程时间的挤占,如何做到对选修II课程有效管理,成为高中薄弱校课程管理不得不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高中薄弱校只有从学校课程入手,不断健全学校课程管理体制,强化课程建设,以选修II课程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课程体系的重构成了每个学校亟待解决的现实命题。高中语文校本课程重构中存在着课程观念狭隘、开发能力不足、重构内容碎片化等问题。高中语文校本课程重构应遵循课程的整体性、语文味和校本化的准则,可依体式特点整合必修课程,以课程群构建选修课程,以"语文"重构一体化的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6.
张志勇 《教书育人》2011,(11):52-53
校长是课程改革的第一责任人2010年5月12至13日,我们在莱芜市召开高二课程规划专题研讨会,重点研讨秋季开学之后各高中学校如何开设好选修1和选修2的课程问题。这两个选修系列的课程如何开设?各个学校到底开设什么课程?这与学校的办学条件、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息息相关。在会议分组讨论中,我深感当前校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高中阶段的不断推进,可充分满足高中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学习需求的选修课程的开设,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针对语文学科的选修课程开设亦是高中语文课程结构的重大突破,不仅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素质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普遍获得进一步提高,也为具有不同需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如何推进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有效实施成为了当前比较受关注的话题,本文试结合高中语文选修课的特点,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对如何推进其有效实施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据研究性学习理念及操作方式原则,在深化高中课程改革中关于"加快选修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基础上,探索二者的契合点。针对学校开展选修课程建设的现状,以及暴露出来的教师难以平衡繁重的教学任务、学生参与研究动力不足、依然僵化于知识呈现、课程成果缺少实际价值等问题,在研究性学习指导下为思想政治选修课程的开发利用探索出以下三种策略:一是调查问卷,以学生研究兴趣为依据,确定选修课开发方向;二是以学生研究成果、过程为依托,整理编撰选修课程教材资料;三是以实践、实验、模拟为载体,让选修课程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9.
立足于浙江省深化高中课程改革与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以问卷调研、访谈,结合文本分析,阐述了浙江省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开发与实施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表现为:(1)关注了选修课程的部分价值,但选修课程价值定位及其与必修课程关系还需明确;(2)彰显了教师的课程意识,但对课程理解、开发与实施能力有待提升;(3)突显了部分特色课程,但体现学校特色的特色化课程群尚待建设;(4)表现了教学方式的初步转型,但选修课程实施与评价方式需要多元化。进而基于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即关注多维度专业引领,凸显校长课程领导力;改革培训与教师教育,促进教师课程理解力;整合多方面课程资源,建设学校特色课程群;抓住高考改革的契机,探索课程多元化评价;建立与完善各类机制,保障课改的有效行进。  相似文献   

20.
构建立足于学生人格发展、教师专业提升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是促使学校课程改革走向深入的重心。基于对甘肃省农村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的现状反思,对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进行思考,提出以人格和谐发展为核心理念构建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的实施策略,包括以课程培养目标为主要依据,确立灵活动态的评价内容和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以评价程序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为根本,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工具;以学生行为表现评价、成长记录袋等方式,搜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数据和证据;从每个学生所关注的问题、兴趣出发,真正体现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等。由此建构的发展性课程评价实施框架,有助于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并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