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推进中国宪政和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的公民意识教育同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本文对公民意识教育的内涵、我国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现状和困境,以及发达国家先进经验进行了研究性阐述,同时提出了培养大学生"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前,高校对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还没有足够的重视,现行的一些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不利于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缺失不利于现代化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强与改善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3.
秦小娟 《文教资料》2014,(17):112-113
大学生公民意识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公民个体的现代化进程,作为国家未来建设中坚力量的大学生群体的公民意识将影响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步伐。当前大学生公民意识状况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还不相适应,究其原因,既有历史和政治因素,又有教育因素和家庭因素等,增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由政府主导,提供制度保障,充分发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结合社会实践,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4.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意义、现状、影响因素,并结合高校工作实际,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了解现阶段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现状,了解在大学生中开展公民意识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断创新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对于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文化水平较高的群体,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他们是未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是否有强烈的公民意识,关系着我国现代化的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明确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以及对大学生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参与公共生活是培育公民意识的基本途径,"思政课"教学是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的主渠道。为了验证公民参与、"思政课"教学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效应,基于浙江省8所高校的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用回归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参与政治公共事务对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具有双重影响,且影响力度最强;参与校园自治、参与社区服务对公民意识培育具有正面效应,但其培育效应不全面。"思政课"教学对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具有正向影响,但无法显著影响法治意识和自由意识,且影响力度弱于政治参与。大学公民教育须据此有效应对,以促进大学生养成现代理想公民品质。  相似文献   

8.
论当代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这里的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社会意识,是公民对自己在国家中的社会地位、社会权利和社会责任的一种自觉认识。没有具有现代意识的高素质的公民,中国的现代化就很难实现。大学生做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祖国的栋梁之材,他们将站在中国与世界交流的最前列,所以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决定了祖国的未来。  相似文献   

9.
公民意识教育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女大学生作为一个具有自身独特性的群体,在对其进行公民意识教育时要充分结合其自身的特点.通过对500名女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不难看出女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女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7.5"事件中极少数学生上街参与示威游行暴露出了大学生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中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制意识淡薄是这些问题当中的关键点。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制意识是和爱国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阐述了如何真正有效地强化大学生"三个意识"教育,做到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制意识与爱国主义教育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实验班建设,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加快高等院校发展、增强大学生"软实力"的需要。实验班建设主要涉及思想观念、公民意识教育、学校各部门和教职工职责、班级组织建设、规章制度等方面。应处理好"虚——实""点——面"和"内——外"的关系,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推进实验班建设,这样才能扎实提升大学生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公民意识培养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分析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及教育的现状,解剖大学生公民意识缺乏的原因,提出通过系统的公民教育、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来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是和谐社会构建的生力军,作为公民中最具发展潜力的群体,是公民教育实施的重要对象。当下大学生国家意识减弱、责任意识较低、公德意识缺失的现象不可忽视。通过公民意识教育,在提升大学生群体的公民素质水准的同时,带动整个社会公民素质的提升,这不仅是关注大学生素质和命运的体现,而且也是一个国家把握现在、走向未来的重要举措。以"一中心双基地四平台",增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扩招意味着精英教育迈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曾经的天之骄子,逐渐成为社会中普通的一员。大众化教育带来了社会素质整体水平的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某种程度上,它也导致了大学生公民素质的降低。本文在分析当代大学生公民教育现状的基础上,讨论了大学生公民意识薄弱的原因,并且如何通过教育理念和体制,逐渐重新塑造大学生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强弱与整个国民素质的水平密切相关,影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当前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面临着大学生自身公民意识不完善、社会公德缺失、法制意识匮乏、道德滑坡等问题.文章从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意义着手,对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基本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结合存在的问题探究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公民意识缺失的教育原因主要有:传统的"圣人"教育的观念影响下的道德标准高不可攀,脱离一般人的生活实际;中小学德育系统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挤压,公民意识教育比较滞后;灌输说教式的高校德育方法未能使学生把公民意识教育内容真正内化;我国尚未形成良好的公民社会氛围,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阻碍了大学生的公民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新疆高校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现状,探讨影响新疆高校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实效性的因素,并提出提高新疆高校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对策,为新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18.
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整个公民意识教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利用教学内容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符合我国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的客观要求,这对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和实效性也有重要的意义。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可以采取案例式教学模式和互动式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公民意识的强弱将代表并引领着整个国民的素质,关系到国家核心价值观的维护、法治国家的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从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及公民意识培养的途径与方法几个方面,探讨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加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培养。  相似文献   

20.
朱蕾 《文教资料》2010,(34):199-201
针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缺失,作者从市民社会自身矛盾发展和市场经济负面影响、高等教育滞后的视角.分析了导致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缺失的必然原因和偶然原因。通过一系列的现状与原因分析,得出结论: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和学生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