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与诗歌为中原之第一种文学样式不同,散文为荆楚文学的第一个里程碑。实际给予楚辞体形成最有影响的是老庄散文。荆楚音乐是通向楚辞的第二个阶梯。从老庄散文迈向楚辞正是借助于荆楚音乐这座天桥,于是散文、音乐便构成了楚辞体形成的外部条件;应该说,楚辞体是由屈原来完成的。没有矛盾便没有楚辞,正是屈原的美政理想与楚国现实所构成的矛盾,便成为楚辞体形成的内在原因。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内在原因。由此外部条件和内在原因,楚辞便诞生了。  相似文献   

2.
陈雅丹 《儿童音乐》2007,(12):75-76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所形成的艺术,它通过表演形象地表达思想情感;同时,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而文学是用语言、儿歌、诗歌、散文、小说等艺术形式塑造形象,表达思想情感。曾经有人将音乐与建筑、绘画、雕塑联系在一起。建筑有"凝固的音乐"之称,书法被认为是"无声之音"等,音乐与诸种艺术有这样密切的联系,是因为它们之间有着相通的共性。在现行的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以音乐  相似文献   

3.
戏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因此,戏剧文学鉴赏和诗歌、散文、小说一样,是中学文选鉴赏中  相似文献   

4.
在艺术历史轨迹中,可以看到绘画、音乐、诗歌是相互融合的。虽然在不断演变中,音乐、绘画与文学逐步分离成独立学科。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是可将其有机结合起来,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同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小说、散文、诗歌等体裁的课文时,教师可巧用选用不同音乐与绘画形式,灵活融入,营造良好氛围,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文本意境,体会思想情感,提高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5.
音乐的文学性因素是通过音乐的体裁与形式、题材与内容、艺术表现手法以及在文学思潮影响下所形成的特殊音乐历史风格而体现出来的,音乐与文学的结合形成了歌剧、歌曲等;音乐的文学性内容形成了叙事曲、交响诗等;音乐中文学因素的表现又形成了特殊的音乐手法如叙事、描写等;而音乐的时代风格的演变与形成又无不受文学思潮的影响,如浪漫主义文学与象征主义诗歌等等。  相似文献   

6.
艺术的相通性决定了文学与音乐的关联。文章就音乐在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四类高中语文文体形式上的影响及在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上的体现做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文学体裁指文学作品的类别,它是与实用类文体相对立的一个概念,其有四种样式,分别为:散文、小说、戏剧、诗歌。一、散文现在使用散文这一概念,有时指广义散文,有时指狭义散文。广义散文是指与韵文相对立的一个概念,范围较宽;狭义散文是指四大文学体裁之一,即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中文学体裁,范围较窄。这里所  相似文献   

8.
《奇迹唱片行》是《一个人的朝圣》的作者蕾秋·乔伊斯沉淀三年的新作。文学和音乐的关系问题是文学研究和音乐学研究共同关注的问题:音乐学研究主要聚焦音乐的文学性;文学研究主要聚焦文学的音乐性,或文学的艺术性。《奇迹唱片行》是一部大胆结合文学与音乐的力作。本文具体分析《奇迹唱片行》中的音乐叙事表现手法,聚焦小说中音乐的文学性叙事、文学的音乐性叙事以及这两重叙事如何帮助揭示小说的主题,力图通过以上三方面充分展示文学与音乐的互文和对话。  相似文献   

9.
戏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戏剧文学是供舞台表演使用的文学剧本,戏剧文学(以下简称戏剧)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同是文学领域里的一朵奇葩.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认为在戏剧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索式学习是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中,除了散文、小说以外,无论是“诗文学”(包括骚、铭、赋、民歌、古诗、绝句、律诗、词、散曲等等),还是“讲唱文学”(包括变文、诸宫调、鼓子词、弹词、宝卷、说书等等),以及“戏剧文学”(包括杂剧、昆腔和民间的各种地方戏等)皆无不具备音乐之美!在文学与音乐相互促进的历史上,尤以汉“乐府”更具有其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汉代“乐府”机关由于一方面广采民间诗歌,另一方面倡作朝廷专用的乐章,这就促使音乐与文学进一步密切地结合起来,并驾齐驱地兴旺发达起来。而魏晋以后,随着古代音乐的发展和印度梵音学的输入,致…  相似文献   

11.
郭风、何为与蔡其矫,是当今福建文坛德高望重的三老。他们分别以散文诗、散文与诗歌的创作,在中国当代文学享有较高的创作地位和广泛影响,并且形成了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2.
"宫体文"从内容到形式,对此后中国骈体文的发展,无论是唐宋的"四六",还是清代的骈文,都只有负面影响,为后者所摒弃。从"宫体诗"到《上海宝贝》,这种文学精神是违背正确的女权观和恋爱观的。所以,文学的创作与研究,还是应该遵循"真"、"善"、"美"三者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一个由散文诗作者组成的散文诗群体"我们"在北京诞生,立刻引起了文坛,特别是诗坛的普遍关注。那么,关于这个群体的诞生背景,他们的散文诗的美学理念,他们所提倡"大诗歌"创作的意义,散文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的当下性与未来性,以及实现美学突围和作为一场文学运动的理由,等等,本次访谈就是针对这些问题而展开的。通过访谈,得到了许多具有说服力且富有前瞻性的回答。现在的散文诗探索实践,将意味着可能酝酿成一场历史性的文体探索性与独立性的美学运动。  相似文献   

14.
苏轼是古代一位在诗、词、文三方面都达到一流水平并作出巨大贡献的全能作家,而现代文学史中,有一位在诗、文、翻译、评论等方面都颇有建树并在处世、创作等方面都深受其影响的作家--余光中.可从"静"与非"静"、"随物赋形"、以"气"驭文三方面着手,来分析余光中的苏轼情结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诗是可以解读的.正是因为诗可以解读,欣赏诗才有乐趣.诗才能够给读者美的享受。但是诗歌欣赏活动是一种需要欣赏者的创造力的特殊的艺术鉴赏活动,它比欣赏小说、散文等其他文学文体更需要欣赏者参与发现和创造诗美的工作。诗歌欣赏的主要任务是寻找诗美。诗美包括诗的抒情的美和形式的美。在欣赏诗时,不要把诗的内容与形式截然分开,特别要重视诗的形式的美。诗的视觉美在现代诗歌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诗是一种文学体裁,透过语言,除了表达文字的意义外,也表达情感与美感,引发共鸣。诗能够自成一格,也能与其它艺术结合,如诗剧、圣诗、歌词或散文诗,文字配上音乐则称为歌。诗歌是一种大的文学样式,语言精练而形象性强,除了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亦反映社会文化,富于想象,语言具有节奏韵律,传统的诗歌亦常常对结构格式有一定要求。诗歌的特点在于除了可以阅读,亦宜吟诵,又或者和其它艺术形式结合表演。诗歌常透过特定的形象和技巧,让字词除了表面意义之外,蕴含另一层意义,或唤起情感共鸣。通过对比中国诗歌来分析越南古体诗歌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两个民族的思维方式以及两国民族文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了解两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对于学习越语的中国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上古文学只有口头形式的原始歌谣和神话传说,歌谣的文体属性为诗,是没有异议的,而神话传说在文体方面却陷于无所归属的状态,原因就是通行的观点认为必先有文字,然后才有散文,故我国最早的散文是商代的甲骨文。这种看法显然割裂了口头文学阶段与书面文学阶段的联系。事实上散文也有过口头形态,古代神话传说就代表着口头文学时期散文的最高成就。甲骨文时期,还有铸于铜器、书于简帛的散文,散文已经脱离了萌芽状态。只有字句而不成篇章的甲骨文只是当时散文的一种特殊类型,根据其主要特点及内容可以称之为占卜文。  相似文献   

18.
北宋文学家晁补之在揭示诗歌的非功利本质属性基础上,张扬和倡导纯文学、真文学观念,推崇不为名利所撄的作家作品;认为好诗“未可于文字精粗间求之”,作品的质量根本上取决于作家人格境界的修养和完善。认同苏轼诗画相通的观点,又敢于提出修正意见。从理论上自觉为苏词革新张本,要求保持诗词的界限和词的当行本色,推崇闲雅蕴藉、清新自然的词作特色,词学观念逐步与苏轼靠拢。肯定散体大赋的形式体制、艺术特质和讽谏作用,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明确提出融通、变通的文艺创作思想,进行诸多打破文体界限的尝试,为其文学创作带来创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以文为诗"是文学初源的形式特色,比"纯诗"具有更加深厚的传统基础。苏轼巧妙运用"以文为诗"的手法,不仅能保持韵律的要求,而且能充分表达无所不包的丰富内容,自由奔放,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另外,苏轼诗歌中"以文为诗"的另一个特色,是诗歌意象的散文化,体现在客观事物主观化和叙说句式中主观意象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