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皮亚杰毕生所追求的科学研究目标就是要创立发生认识论,即研究各种知识形式,尤其是科学知识是如何成长的;而“发生认识论的中心问题是关于新事物的建构的机制问题”。皮亚杰究竟是如何通过控制论模型来说明思维对现实的适应呢?主体又是怎样通过平衡机制和反省抽象而使认识达到客观性和逻辑必然性呢?控制论模型对于我们理解建构说的方法论又能提供哪些有益的启示呢?这些问题的探讨都具有一定的学术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 皮亚杰认为建构论的内部动力机制就是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平衡过程,它“具有自我调节的意义——这点,现已为控制论明确指出;就是说,主体以一系列的主动补偿作用来反应外部的干扰,而且主体以一种既是逆向动作的(回路系统或反馈)又是预见性的适应,来构成一个永久性的补偿系统”。皮亚杰运用其渊博的学识构造了一个认识成长的控制论模型: 笔者试根据皮亚杰的建构论思想和现代控制论的成果,对这个模式作出综合性的说明: 皮亚杰认为认识起因于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控制论的反馈回路系统中,这个循环往复的因果链是主体活动的源泉;而主体活动又同时成为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环节。主体活动总是协调成格式(Scheme,复数Schemes)的,即能够迁移和概括的外部或内部的动  相似文献   

2.
论皮亚杰的活动教学观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皮亚杰的活动建构论思想蕴含着五个特点 ,即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注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培养目标的创造性、学习过程的合作性以及教师的组织激发作用 ,这些特点可为我国的素质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皮亚杰是瑞士名的儿童心理学家。通过对儿童思维的长期研究,并将结构主义的有关思想引入到心理学研究中,提出了名的双向建构论。双向建构是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核心概念,在皮亚杰的整个思想体系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一思想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其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和深刻思想,逐渐受到学们的重现,给现代教育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4.
关于建构主义教育观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亚杰(1896—1980)是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总是强调:“我的核心思想是相互作用”。他认为,个体的发展是主体与客体不断地相互作用,逐渐构造的结果。与此同时,他又指出:“正是主体的运算构成了他在其不断向前发展的智慧活动中所运用的结构元素”。这就表明了结构形成离不开主体的活动,强调了主体活动在个体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皮亚杰双向建构论的核心论点是同化和顺应的平衡导致了个体的发展。同化是“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表明了认识过程中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即“同化于己”的内化过程。顺应是“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表明了在客体作用下主体  相似文献   

5.
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生物学概念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猷 《生物学教学》2006,31(12):20-21
正确的生物学概念,既是生物学知识的组成部分,又为获得更系统的生物学知识奠定基础。建构主义认为:概念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性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学生的学习、概念的形成是“同化-顺应”的认知过程和“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认知过程,学生就是应用这种机制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即达到人的认知图式的结构和建构统一。本文就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生物学概念教学谈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6.
王珍 《海外英语》2011,(13):195-196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揭示了认识发展的过程,而其中的图式、同化、顺应、平衡与自我调节等基本概念与原理为我们重新审视翻译的方法与过程开辟了新的思路。该文从翻译的典型方法,归化、异化入手,以皮亚杰的认识理论为参照,分析了翻译方法的选择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一种致力于主体思想实践的教学活动,其目的在于通过实践确立人的正确的思想观念,完善和提升人的道德品质,也就是说思想的实践即是善恶观念和主体生存与发展智慧养成的实践。思想实践的全时空性、主体性、整体性和动态性,是思想实践的基本特性,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建构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该紧紧围绕学生主体思想认识形成过程与特点来建构。依照思想实践的规律与特征,反思和检讨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重新建构其实践模式与过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取得实效的必由之途。  相似文献   

8.
关系论是实践唯物主义和皮亚杰学说的精华。本文第一部分着重分析了皮亚杰关系论的三个显著特征:主客体关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相互作用的整体;自动调节的建构活动是主客体之间信息转换的过程;社会合作关系是主客体关系的核心内容。本文第二部分着重分析了马克思学说对皮亚杰关系实在论、相互作用论、建构论和结构论的影响,而这四论又是构成皮亚杰关系论思想体系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9.
文学主体性理论的人学向度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学主体论的根本性蕴涵在于对个体主体性的确证和伸张。其建构的人学向度是明显的。在特定层面上说,文学主体论体现的就是刘再复的人学思想观。历史地看,它是一种关于"人的现代化"设计的较为积极的现代性方案;但同时,这一理论在人学问题的思考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主体性是流动的、多样的。当前,我们应该致力于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这一目的论视野中的人的主体性的建构。  相似文献   

10.
现代的一项研究认为数学是拟经验的,它与人的主动建构以及社会的建构有关。本文探讨这一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建构主义(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也不是主观的,而是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相应的,认识既不起源于主体,也不起于客体,而是起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认知个体(儿童)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个体能用原有认知结构(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是处于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11.
师生主体间性建构的哲学基础和实践策略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人际关系和师生关系是主客体关系还是主体间关系是自为的,不是自在的。如果重视人与物的形式联系而不是本质联系,就会以形式逻辑认识问题,把认识和实践的指向性作为标准划分主客体,笼统地把作为对象的人与物都当作客体。如果重视人与人的本质联系及其与物的本质区别,则会以哲学思维思考问题,把思想作为划分主客体的标准,把作为认识和实践者的人和作为认识和实践对象的人都看作是主体。师生主体间关系中的主体性与师生主客体关系中的主体性有本质区别。师生主客体关系中的师生关系是非平等的,师生主体间关系中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师生主客体关系中的主体性是追求价值者的主体性,目的是单向的,师生主体间关系中的主体性不仅是追求价值者的主体性,也是价值追求对象的主体性,目的是双向的。师生主客体关系的主体性的形成过程、方式和结果是单项和强制的,师生主体间关系的主体性的形成过程、方式和结果是双向、交往和理解的。师生主客体关系中的主体性形成遵循的是天人对立和主客体对立的规律,师生主体间关系中的主体性的形成遵循的是天人和谐或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统一的规律。因此,在师生主体间关系中建构学生主体性的原则也不同于在师生主客体关系中建构学生主体性的原则。建构师生主体间关系应该遵循自我确认、指导学习、研究性教学、人文关怀、独特共在和全面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学观念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分析现代教学观念赖以形成的认识论、交往论和发展论基础,提出当前教学中应确立建构的、交往的、主体性的、活动的四种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13.
体验论教学方法论主张在彰显认识主体的主体性地位前提下,通过认识主体与客体的完美结合,在感官直觉的基础上经经验认识、理性分析和权威检验,由学习主体自觉建构知识。其具体过程表现为体验式教学方法,由体验论教学方法论、基于不同程度体验的不同教学方式和具体的教学方法与技术共同构成体验式教学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4.
生成主体性的建构主义教学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体性是人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根本属性,人类化的历史,就是主体性的唤醒、弘扬、进化的历史。所以,主体性问题的研究一直是近现代哲学最有力最持久的浪潮,主体性教育也成了十几年来教育研究持续的热点。主体性教育以培养、弘扬主体性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以活动为生成机制,以实践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为根本特征。目前,主体性教育研究已从宏观走过中观走进了微观,从理论层面走向了实践层面,人们基本确立了主体性教育的价值理念,正热衷于探索主体性教育的模式,构建主体性教育的课程,开始建立健全主体教学论。那么,如何培养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呢?建构主主的思想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生成主体性的视野和思维空间。建构主义重视个体的建构潜能,强调建构性,认为知识的生存需要通过建构而成,而知识的生成与丰富恰恰是主体性形成的基础,因而建构性是主体性的内在根据,主体性的发展过程与建构过程统一在同一过程中。所以,在当前主体性教育的探究过程中很自然地要去关注建构主义教学论。  相似文献   

15.
建构主义理论是在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并经过其他学者补充发展的当代认知学习理论。该理论较好地揭示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强调学习者在认知过程中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创设与知识有关的情境、提示新旧知识的联系、组织有利于学习者知识建构的协作交流,实际上提倡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同化顺应和建构当前所学的新知识,教师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而是知识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相似文献   

16.
“建构学说”笔谈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数学教育学报》1994,3(1):9-14
“建构学说”笔谈(编者按)在“第二届数学教育高级研讨班”(1993-11,扬州)上.“建构主义”引起了与会者的浓厚兴趣。反映-建构说对数学教育有什么指导作用?它和皮亚杰的建构论又有什么关系?……考虑到对这一理论的认识,在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中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建构论是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核心,他提出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双向建构理论,对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行,以及形成新的教育模式,都具有深刻的启发性。总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有效的教学过程应是教和学的有机统一;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教育活动要打破学生已有的平衡状态,指导和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平衡;有效的教学应培养和促进学生的自我调节;有效的教学应充分重视活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社会建构论从皮亚杰心理学建构主义认识论学说中获取了原始的思想启发。库恩历史主义对社会建构论的影响表现在,科学知识源于那种维持科学共同体认同性的理论权威,科学实践是由忠诚于某种解决问题的范式来控制的,科学实践的最重要导向是政治利益。对包括科学技术在内的社会事物进行建构性的阐发和主张,正是社会建构论拒斥传统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和理性主义而体现的后现代主义的立场。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育建构观认为,数学学习是主体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练习等被动的吸收过程,而应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学习过程.这个建构过程不仅依赖于认识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更主要的是数学知识的建构还是一个“顺应”的过程.何谓“顺应”?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习者的认知活动,在头脑中没有现成的图式可供直接利用时,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要么片面地强调"教师中心论",要么片面地强调"受教育者中心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实际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过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二者是一种以教学内容为共同客体的双边互动、协同发展的关系。因此,应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的指导下,本着坚持尊重受教育者主体性的教育理念,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教育价值观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实践观,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