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4 毫秒
1.
比较了张洁的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和《祖母绿》发表后在获奖与批评史上的不同命运,从叙事时间入手,借鉴现代民族国家关于个人、家、国关系的理论,发现曾令儿在25年的时间里走出一条由个人之爱向国家之爱、人类之爱升华的宏大之路。与此相对,钟雨用全部情感和灵魂发出了"爱,是不能忘记"的呼唤,从而实现了个人之爱。  相似文献   

2.
爱与美一直是哲学、艺术学、社会学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诗人和艺术家们所赞美的主题。本文的爱与美是以美学为基础的,以美学为基础的爱与美不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是相通的。"爱"的世界是一个反对分裂的"一体性"世界,这种"一体性"的世界必是美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刘海燕 《快乐阅读》2023,(12):24-25
<正>20世纪80年代,我在武汉桂子山读书时,初识波伏瓦、萨特和海德格尔等这些遥远的人物,那时阿伦特还在我的视线之外,当我暗叹阿伦特照亮同时代及其后时代的著述《黑暗时代的人们》《爱这个世界》《极权主义的起源》时,我已不再年轻。还有阿列克谢耶维奇,新冠疫情及俄乌战争影响了世界生活之后,我才真正深入她的文字和纪录片里,心跳加速中,直面她讲述的人类生活中的大厄大难。书中的这些人物,陆续伴随了我的漫漫流年。  相似文献   

4.
在《爱的奉献》这首歌中有这样的话语:"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句话告诉我们爱的魅力之大。在生活中夫妻之爱、亲子之爱促使家庭和睦,朋友之爱、邻里之爱维系人与人的关系,促使社会和谐稳定。同样,爱在作文教学中的魅力也令人吃惊。  相似文献   

5.
爱的教育     
爱是人性的基石,道德的根基,是一个人的修身之本、立业之基,是“人之为人”的起点。爱在本质上是一种人类共通的情感。爱心是这种情感的载体。心中有爱的人仁和宽厚,充满同情,乐善好施,扶贫帮困,见义勇为,他们爱自己、爱他人、爱身边的一切,爱人世间的万事万物。只有懂得爱的人,才可能为他人和社会奉献爱。爱是人类共同共通的情感,是推动社会进步、世界和谐与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因。《论语》中多处讲到  相似文献   

6.
爱的培育和表达是《爱的教育》这本小说的重要主题。小说通过一批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展现出爱的丰富内容:亲人之爱、朋友之爱、师生之爱,以及普泛化的人类之爱,揭示这些情感对个人幸福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呼唤人们把爱献给亲人家人、友人、熟人,也献给人类大家庭的每一成员。  相似文献   

7.
爱的世界     
《初中生》2009,(8):47-50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爱的世界中。在这个世界上,即使是最寂寞的角落,也有爱的阳光。只要有爱在心与心之间流转,生命的花园就会芬芳绚烂。有爱的地方,就有美好的回忆;有爱的地方,就是幸福的天堂……  相似文献   

8.
世纪之爱     
边际 《中国考试》2006,(11):1-1
人类之爱缘何而生,无从考证,但大概谁都会相信,自从人类的第一个母亲哺乳她第一个孩子的时候,爱就已然萌发了。迄今,我们仍视母爱为最伟大的爱。在公元前后的几个世纪里,世界三大宗教相继问世,尽管教义不同,但其共同之处是宣导普世之爱。如果说普世之爱源于母爱,并由母爱走出家庭走向人间,这确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至此为止,“爱”仍囿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任何一种人和人的关系都不是无条件的,都存在相互对立的因素,有爱就有憎,有爱就有不爱。事实上,在21世纪以前的历史当中,有无数的人为爱而献身,亦有无数的人为不爱而献身,爱和不爱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爱"是人类的天性,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爱,同时也向别人付出自己的关爱;与孙一航这个孩子的接触使我更加切身感悟到:教师,只有用自己的关爱,才能点亮孩子心中的"关爱"之灯!  相似文献   

10.
爱的世界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爱的世界中。在这个世界上,即使是最寂寞的角落,也有爱的阳光。只要有爱在心与心之间流转,生命的花园就会芬芳绚烂。有爱的地方,就有美好的回忆;有爱的地方,就是幸福的天堂……  相似文献   

11.
爱的教育     
毛艳梅 《成才之路》2012,(33):85-85
爱学生是教师的天性,也是最宝贵的职业情感。人们常用春蚕、蜡烛来赞誉教师,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来赞誉教师。可见,教师在社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极具魅力的特殊的爱的教育,能够架起教与学的桥梁,更能转化为学生的精神动力和财富,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让我感受到了"爱的教育"的重要性。"爱的教育"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主题解读】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程度很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就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来看,对“爱”字的理解和体悟成为最重要的教学目标。爱,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没有爱,世界是孤寂的,失去了生机与活力。拥有爱,世界是温暖的,充满快乐与美好。人间因爱而充满阳光,人们因爱而幸福快乐。奉献爱心的人,人们也会将他铭记。而当代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大多自私自利,眼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设想让学生通过对“爱”的…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哲学史上,长期存在着重视沉思生活、疏离现实世界的传统。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犹太入选择孤独的小群体生活,“群众”对世界也采取疏离的态度。在阿伦特看来,这种疏离世界的态度成为西方极权主义产生的起源。因此,阿伦特在政治意义上构建行动理论,行动是在世界之中、与世界的融合。马克思不仅以世界作为生存的前提和条件,而且通过实践概念实现对世界的改造。  相似文献   

14.
现代许多著作都喜欢使用"终极关怀"一词,对该词的真正含义较少具体阐明。该词的原创者蒂里希为人类颓废的境遇寻求拯救之道,在面向基督教神学的现代发展的意义上来使用它,"终极关切"的翻译比"终极关怀"更为恰当。终极关切的具体开展离不开对上帝与爱的存在论诠释,它们既是神圣之根本,又能给予人存在的勇气。终极关切正是人本主义的存在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哲学是一种为人生的哲学,爱构成了这种哲学最本质的特征。这种爱不但是爱人,而且也爱自然,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爱对中国传统美学和哲学来讲,是一个弥漫性的范畴。西方哲学以求取真理为目标,所以爱智慧,因此可称为真理之学、智慧之学;中国哲学以建构包括人与自然关系在内的美好社会为目标,所以它是爱世间的,是...  相似文献   

16.
弗莱彻基于对现实社会生活与道德抉择方法的深思熟虑,提出了以人为中心、以爱为最高指导原则的"爱"的境遇伦理,具体包含以爱为内蕴的道德规范、以爱为态度的道德关怀、以爱为计量的道德抉择以及以爱为唯一的道德之善的内在维度。弗莱彻"爱"的境遇伦理在理念上体现了人本思想,在实践中体现了理性思辨,但在具体境遇中,却易陷入爱的计量困境与爱的虚无境地。  相似文献   

17.
一次欧洲之行,抑或是一次文化的熏陶,文明的洗礼。真诚、友善、热情、无私……人类天性里究竟还有多少珍贵的品质让人动容?你会感受到,它们是在爱这片古老而新鲜的土地上孕育、生长、繁衍而世代相传,由此连接着世界。而人们的微笑是通用的世界语,它浸润着爱的雨露与阳光,时时温暖着彼此的心灵。  相似文献   

18.
柏拉图认为,哲学作为最善好的生活方式,是对"真理的洞见",是爱智慧;爱智慧、"洞见真理"的人被称为哲学家。在柏拉图那里,哲学家"洞见"的"真理"显然与他的理念世界密切相关。在柏拉图看来,理念是唯一的真实存在,是本体、共相、目的和模型,可知而不可感,而其中善的理念则被视为"理念之理念"。  相似文献   

19.
<正>教育实质是传递爱的活动。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提出,"爱是教育的原动力","爱迫不及待地要在世界、教育和人类实践中表现出来,并把所看到的本质画像刻印在此"。在中小学教育活动中,班主任工作是最能体现这一教育意蕴的。从吸收与付出的视角看,爱呈现出"学会爱、拥有爱、表达爱、分享爱、给予爱"的序列。其中,"给予爱"处于爱之序列的最高端。用爱为每一位学生指明前进方向,指出前行路径,鼓舞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2011,(8):43-45
因为喜欢,所以伤害,或许这是人类才会有的逻辑。真正的野生动物保护,击碎了那些期待温情脉脉地与动物共处的浪漫幻想。那些令人羡慕的宠物和主人之间的亲密接触,只会在爱的名义下伤害它们——它们将处于人类世界和野性世界的夹缝中,进退两难。真正的爱是一段距离,是一种牺牲,是一次深情的目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