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就业指导课程对于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信息的收集对于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及维护高校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作用。提高对就业信息收集这一课程模块重视程度,创新课程授课和考核方式以及提高授课老师的专业素养对于提高高校毕业生的信息收集能力,解决在就业信息收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2005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将达338万人,比今年净增58万。虽然增幅有所回落,但压力有增无减,就业工作任务仍相当繁重。面对9月初统计的73%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良好成绩,教育部学生司司长林蕙青仍然对明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谨慎展望。她指出,虽然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框架体系已初步建立,但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国家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贷款担保、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落实尚不到位,毕业生流动限制性政策没有彻底消除;毕业生到西部、到县以下基层单位就业渠道仍不够畅通;市场信息不充分,快速收集、公布和传递用人信息的机制亟待…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二三线城市的就业机会和就业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过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成为各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要着力布局的新的就业市场。目前制约毕业生到二三线城市就业的最大瓶颈是其掌握的二三线城市就业信息有限,为解决这一问题,曲阜师范大学国内首家创建了二三线就业目标城市信息系统。收集、整理、提炼、宣传二三线城市的就业信息,为毕业生到二三线城市就业提供一站式指导和服务,解决了毕业生为什么去、到哪去、怎么去等一系列问题,帮助毕业生在全国范围内平衡就业。  相似文献   

4.
杨丽莉 《成才之路》2013,(22):42-42
随着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为了促进毕业生的就业,国家和各高校都在开拓新的途径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其中毕业生就业信息采集工作就是促进毕业生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中,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应注意指导学生从多个渠道收集职业信息,甄别职业信息,整理职业信息,培养毕业生职业信息的采集及分析能力,并指导毕业生进行自我信息收集,帮助学生走好求职择业的第一关。  相似文献   

5.
随着医学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要想做好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必须通过各种方式积极扩宽就业市场,收集就业信息;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教育、咨询服务,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就业观,掌握择业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积极开展毕业生质量追踪,并及时将结果反馈到相关部门,促进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改革。通过对多方面工作的改进,使毕业生择业能力增强,最终达到提高学校的就业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就业信息的获取对于高校毕业生进行就业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业信息的收集与运用直接关系着毕业生就业选择与就业满意度,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信息的竞争,"小组工作模式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收集"基于多次教学实践的基础,从根本上解决了人员有限、信息庞杂、个体需求迥异等问题,克服了教师或学生"单兵作战"式的信息收集而带来的信息量少,信息面窄等相关问题,使同学们有一个较为宏观系统的平台,形成具有较强时效性、专业性、全面性的信息收集模式。  相似文献   

7.
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生存权保障体现了建设和谐社会对民生的关注,增强了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推动了对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机制的完善。要破解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面临的生存困境,有必要将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纳入政府整体保障体系,设立专项保障基金,完善信息收集系统。  相似文献   

8.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的内容主要包括有关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与法规、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等。就业服务信息可以通过学校就业主管部门、各级政府毕业生就业管理机构、各类人才市场、媒体、互联网以及个人的社会实践过程等各种途径进行收集,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就业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健指出,劳动保障部门已经出台相关措施,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措施共有7条:一是积极推进职业资格培训工程,在高职院校以及部分本科高校毕业生中开展职业资格培训工作。二是做好信息收集工作,专门收集一批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信息,并组织召开专门针对高校毕业生的供需见面会。三是协助高校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每年都会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涌入到就业市场,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象。同时,我国经济逐渐呈现出常态化的发展趋势,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经济常态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缺乏健全的就业保障促进机制,无法为高校毕业生提高切实的就业保障,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无法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因此,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改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为高校毕业生建立完善的就业促进机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劳动力市场的简单工作搜寻模型来解释高校毕业生失业现象,认为高校毕业生的保留工资设定太高是大学生失业率上升的重要原因,而改善信息的收集和发布,降低就业期望值是降低大学生失业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就业市场开拓是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切实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工作环节.分析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确立对应本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搜集用人单位信息,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开拓和巩固就业基地是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上海作为全国高校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面临着巨大挑战并承担着重要使命,在国家教育部、市科教党委和市教委的正确领导和积极支持下,多年来上海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开拓创新,积极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随着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的逐步健全和完善,毕业生网络就业市场的作用逐步凸现,市、校两级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逐步成为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信息化服务手段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推动力,供需信息服务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信息服务从有形市场、媒体市场(…  相似文献   

14.
当前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中存在着信息非对称。本文从信息非对称的角度出发,分析由于信息非对称所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发展的不利影响和破坏性作用,进而提出有效措施消除信息非对称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使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毕业离校后,因工作等关系就容易与学校失去联系,增大了学校收集毕业生信息的难度,导致相关资源流失,这是目前我国各高校面临的一个普遍的问题。为了切实给在校大学生以及毕业大学生提供服务,为社会输出适用人才,为学校培养人才提供有效信息,高校亟需建立起就业追踪的长效机制。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追踪工作在实践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应当狠抓毕业生信息收集、追踪、成果转化等各环节工作,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追踪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经历了三次重大转变,目前呈现出全新的特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基本战略包括准确定位、精炼品牌、竞合联动、路径整合四个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策略与保障包括五个方面:研究先行、科学决策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健康发展的前提;内外同动、两线并举是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内容主体;突破"时空瓶颈",一流的信息服务是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保障和补充;搭桥、联动是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重要途径;机构、编制和经费实现"三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7.
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涉及到社会经济发展、宏观就业环境、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等多个方面,如何充分发挥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作用,更好地为毕业生就业服务,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点,也对毕业生能否成功就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就业市场是毕业生就业的重要环节。省级就业市场不仅是政府部门实施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能,也是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关键点。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通过联合协作,向毕业生提供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与其他高校相比具有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就业结构矛盾突出、非农专业就业难、农科专业女大学生就业难等劣势,把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新媒体视野下开展,将会对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20.
高校毕业生校园就业市场运行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下,高校毕业生校园就业市场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在当前国内就业大环境下,校园就业市场在运行中仍存在诸如运行经费不足、运行体制不成熟、市场信息交流不够畅通和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因此,要增加校园就业市场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快校园就业网络建设进程,强化对校园秩序的监督和管理,加强高校大学生就业诚信教育,努力推动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