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经传释词》十卷,清王引之撰,此书代表着传统训诂学研究虚词的最高水平。该书成书后,在当时就备受推崇。论者以为,是书在有清经学中乃独绝千古之作。对《经传释词》“与”字条的梳理,可以从中窥见王氏治学的门径,并检讨其不足。研究虚词及其义项的来源,对其意义进行系统整理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经传释词》十卷,清王引之撰[1],此书代表着传统训诂学研究虚词的最高水平。该书成书后,在当时就备受推崇,论者以为,是书在有清经学中乃独绝千古之作①。笔者通过对《经传释词》以字条的梳理,试图从中窥见王氏治学的门径,并检讨其不足。此外本文的另一个重点在于说明虚词及其义项的来源,在此基础上对其意义进行系统整理。  相似文献   

3.
李甜 《文教资料》2014,(27):21-23
王引之的《经传释词》是研究上古汉语虚词的一部重要专著。此书反映的虚词理论和研究方法,对众学者有很大的启发,对今天研究古汉语虚词有着宝贵的借鉴作用。王引之著述此书的目的,一是探究经书中语词的用法"窥测古人之意,以备学者采择";二是纠正前人对经书中语词的误释,达到"前人所未及者补之,误解者正之"。  相似文献   

4.
李诗景 《语文知识》2013,(1):104-106
清初袁仁林的《虚字说》是"古典型的虚词研究"阶段辞气式研究的代表作。异于《助字辨略》、《经传释词》,《虚字说》在释词方法上带有浓厚的文论学、修辞学色彩。袁氏采用精彩生动的训释语言,密切联系修辞效果和语境对虚词进行训释。《虚字说》既是一本古汉语虚词专著,也可视为一部从虚词的角度论述修辞的修辞学专著。  相似文献   

5.
《虚字说》是我国第一部以"虚字"命名的文言虚字专著,并首次全面运用"神情声气"理论研究虚词。《经传释词》是中国传统语言学史上一部杰出的虚词专著。两书都采用了比较归纳法、上下文联系法和推究本义法,而《经传释词》运用的"因声求义"法与《虚字说》运用的"因声求气"法则彰显了两书研究方法的不同特点,也体现了训诂学派与修辞学派不同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6.
《经传释词》十卷,清王引之撰.一般认为,此书代表着传统训诂学研究虚词的最高水平.然而,王引之受传统训诂学逐字为训的影响,在一些问题例如义项分合的处理上常常不够理想.本文通过对《经传释词》“云员”字条的梳理,试图实事求是地对王引之的虚词研究进行分析评价,以期从中窥见王氏治学的门径,并检讨其不足.  相似文献   

7.
“爰”是比较古的一个虚词,在春秋战国以后的书籍中就很少用到了,因而其意义和用法也很难被人理解。直到清代,王引之才对虚词“爰”的意义和用法有了一定的理解,并撰其义于《经传释词》之中。文章就《经传释词》卷二“爰”的释义进行了分析和阐释,指出了王引之在释虚词方面的三点不足。即义项当分而未分、误把实义当虚义和单字为训易歧义。  相似文献   

8.
《经传释词》是一部对古汉语虚调进行系统研究的专书。作者王引之是清代训诂学家,继承其父王念孙音韵训诂之学,世称高邮王氏父子。著有《经传释词》、《经义述闻》等。 作者正引之鉴于古书中的虚词,古人往往不加解释,或以实词意义去解释,因而杆格不通。于是他对《九经》《三传》以及周秦、西汉时古书中的虚词进行了广泛的搜集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编撰了这本书。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经传释词》与《词诠》在虚词研究方法上的特色做了分析。指出两书共同特征是运用声训、相同的句式结构和不同的语言环境来解释虚词的句法和意义。《词诠》更是将语源学的思想运用到虚词的注释中。  相似文献   

10.
<经传释词>十卷,清王引之撰[1],此书代表着传统训诂学研究虚词的最高水平.该书成书后,在当时就备受推崇,论者以为,是书在有清经学中乃独绝千古之作①.笔者通过对<经传释词>"以"字条的梳理,试图从中窥见王氏治学的门径,并检讨其不足.此外本文的另一个重点在于说明虚词及其义项的来源,在此基础上对其意义进行系统整理.  相似文献   

11.
刘淇在《助字辨略》的自序中谈到:“构文之道,不过实字虚字两端,实字其体骨,而虚字其性情也。盖文以代言,取肖神理,抗坠之际,轩辕异情,虚字一乖,判于燕越,柳柳州所由发晒杜温夫者邪!且一字之失,一句为之磋跄;一句之误,通篇为之梗塞。讨论可阙如乎”! 阮元在《经传释词》的序文中也曾说过:“经传中的实词易训,虚词难释”。 这两段话都是非常对的,首先它说明了虚词的重要性,倘若我们对虚词的用法不很熟悉,甚或无所了解,阅读古文必然产生困惑。其次它还说明对虚词的掌握也并不那么简单,因为虚词的意义常常随着上下文义有所变化,如果不了解这一点,也容易产生错误理解。  相似文献   

12.
清阮元说:“经传中实字易训,虚词难释。” (《经传释词·序》)文言文教学中,我们也切实感到实词容易讲落实,而虚词难于讲准确。编注语文课本的同志大概也有这样的体会。下引几例高中语文文言虚词注释,似觉还可商酌。 (一)之 1.高二P348(常见文言虚词用法 一、之)2.作助词用,也分几种情况:(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词(名词)之间,可译为“的”。如:若能以吴越之众  相似文献   

13.
从"爰"的释义看《经传释词》的几点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传释词》是古汉语虚词研究领域的一部杰出的著作,但也存在一些疏漏,如义项当分而未分、单字为训易歧义、误以实义为虚义、注语与义项相违等。本文以《经传释词》卷二“爰”字的释义为例,说明此书在释义方面存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经传释词》是一部研究虚词的专著,在古代汉语虚词的研究史上,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因而受到了学者们的极大关注,研究成果丰硕。本文从研究内容的角度分为七个方面,对此作了总结和介绍。  相似文献   

15.
在《从“日”纽字看虚词的“声近义通”》一文中,我们就虚词语法作用的相通现象及其起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为进一步探究将“声近义通”之训诂学方法运用于虚词研究的科学性及体系性,我们从王氏《经传释词》一书中择出使用较多而且较规则的“某犹某也”例十四条,再作声母和韵母上的具体考察,希望能窥一斑以见全豹.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清代训诂学家王引之《经传释词》一书的考证,认为此书以声音训诂为主要方法以诠释古代汉语虚词系统,全书以声纽系统“七音”划分为十卷,对于一百六十个虚字加以分字编次.通过对“如”、“因”、“以”、“舆”、“终众”、“羌”等条目的考证,认为此书运用声同义近的原则以考察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有许多条目破除了千年训诂的疑惑,具有创造意义.因此,《经传释词》以声音训诂训解虚词,是抓住了解释复杂纷纭的古代汉语虚词系统的正确方法,是一部具有创造性的虚词著作.此书也存在不少瑕疵,如过分信从声训,误以实词解作虚词等等.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部虚词专著,《经传释词》中高频出现了大量的“异字同条”现象,本文以这种特殊的编排体例为考察对象,通过对该现象中使用术语情况的调查来分析同一词条中不同汉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助字辨略》、《经传释词》比较略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助字辨略》和《经传释词》都是古代研究汉语虚词的专著,它们在学术上各有所长。本文从两书的体例、撰著的出发点和目的、语法思想、虚词研究的方法、引据以及不足等五个方面对二者做了一个粗略的比较, 以便于大家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这两部专著。  相似文献   

19.
古汉语虚词产生较早,但数量不多,在甲骨文中常见的虚词有“乃、亦、其、不、弗、于、自”等。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类抽象思维活动的丰富,先秦时代虚词已逐渐多起来并趋于成熟。早在战国时代的《公羊传》、《谷梁传》中,对虚词就有解释,汉代的经学家对虚词的解释更多,唐宋对虚词的研究又有进一步的发展,但都跳不出为读经需要而作的散碎释义的范围。元末卢以纬的《助语辞》突破了这种局面,开始对虚词进行了类比、释义的系统研究。到清代更出现了许多系统研究虚词的专著,袁仁林的《虚字说》、刘淇的《助字辨略》和王引之的《经传释词》等,但都偏重于随文释义。  相似文献   

20.
王引之、刘淇潜心研究,独力著述,以不同的学术视角和独立观点,不约而同地推动了虚词研究的历史进程,他们之间并无学术渊源关系。《经传释词》对于汉语语言学具有独特魁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