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沈从文的湘西文学为中国现代文学建立了一个独特的文学体系,他摆脱了20世纪"五四"文学以西方文学为参照的惯例。同时也避免了乡土文学的感伤与忧郁的文风,用自己熟悉的湘西世界,融合西方文化、现代文化、中国民族文学,用浪漫主义手法表达自己对现代都市文明病的忧郁。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对民族国家的想象采取的是比较潜隐的想象和叙事方式,即以诗化之笔通过颂扬具有理想人生形式的湘西世界来隐喻一个诗意的中国形象。沈从文通过乡土小说将故乡——湘西世界的理想形态呈现出来,并在小说中呼唤张扬着一种健全的、于国家民族前途有意义的生存环境与存在方式,以此来救治现代文明的弊端,重新燃起民族的热情,达到民族重造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现代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文学的总体格局,是以鲁迅和矛盾为代表的"左翼"文学作为主潮左右着整个文坛,在"左翼"文学之外,京派以其独特的风格成为一支重要的文学支派。京派作家里尤以沈从文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30年代,沈从文创作了以《边城》为代表的许多与时代环境格格不入的抒情小说,在中国现代小说流变中,他的小说以独特的审美风格,引人注目,为京派小说乃至中国现代小说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20世纪30年代文学的总体格局,是以鲁迅和矛盾为代表的"左翼"文学作为主潮左右着整个文坛,在"左翼"文学之外,京派以其独特的风格成为一支重要的文学支派。京派作家里尤以沈从文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30年代,沈从文创作了以《边城》为代表的许多与时代环境格格不入的抒情小说,在中国现代小说流变中,他的小说以独特的审美风格,引人注目,为京派小说乃至中国现代小说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城乡互参模式与都市文明批判--论沈从文都市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现代中国都市文学背景下分析沈从文都市小说,认为沈从文通过对都市生命退化、都市道德病态和都市人性虚伪三个层面的描写,体现出都市文明的批判色彩。同时,分析了沈从文都市小说的创作模式——城乡对立互参的思维方式,都市文明批判的文化资源——湘西乡野文明资源及其文化学文学功能;以原始的乡野文明改造日渐衰老的民族品德和日益扭曲病态的都市人性。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文学批评略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文学批评家的沈从文是难以与作为小说家的沈从文齐名。沈从文的小说创作别具一格,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地位已被公认。但他的文学批评却不为人注意,因为他算不上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大家,他的理论思想与批评实践主要体现于一些书信、散文及单篇作家评论中,...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的文化选择是“小乡城文化”,它为沈从文提供了最佳的切入角度——把握住民族心理、民族性格再造问题,从这个角度来反映现实,增强其作品的深刻性。它使沈从文抛开政治的纷扰和人世的污浊,保持着人格的独立和澄澈晶莹的创作心态。同时,它还产生了多种文学效应:首先,它促使沈从文营造起对立的两个文学世界——小乡城和大都市世界;其次,它促使沈从文表现了小乡城人与大自然的认同感;再次,它使沈从文的创作达到了内在的真实性;最后,它促成了沈从文1935年以后艺术风格的嬗变  相似文献   

8.
高晖 《考试周刊》2010,(49):22-23
沈从文的小说是沈从文文学成就的重要代表,沈从文在他构筑的湘西世界里,给读者呈现的是人性与大自然和谐的美景。本文阐述了沈从文多篇小说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是中国新文学久负盛名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有个性、有影响的批评家。他的文学观带有审美理想主义色彩,因此,他反对文学的政治化和商业化倾向。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否认文学的社会功利性。恰恰相反,他认为文学有“引人向善”的力量,能够承担起重塑民族性格的使命。同时在为数不多的文学批评文章,他已显露出独特的批评个性。  相似文献   

10.
凭借描绘家乡湘西的大量小说,沈从文被视作现代中国小说中最重要的乡土作家之一。在其乡土小说中,沈从文大量采用了民间文化艺术的元素,描绘了湘西农村的生态自然景观、农民的生存状态和乡村的民俗风情,刻画了一系列较为生动的底层民众形象。具体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征:民间的乡土风情,民间的文化传统以及民间浓郁的方言口语。正是这种自觉的运用民间文化艺术元素的手法,使得沈从文对中国文学的丰富性与多元性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对早期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国民性与民族性存在一定程度的混用,而与社会性、人性相区分。近代教育与国民性研究的缘起主要受到教育与国民性的传统联系、内忧外患的夹击以及他国的影响等因素的推动。早期文献主要是从本国单一比较、多国比较以及他者立场三种角度对中国国民性特征展开讨论,并提出用教育改造国民性的具体措施。主要启示有:国民性是事实也是臆想;改造国民性不等于改造人性;教育对国民性改造作用是有限度的。  相似文献   

12.
论林徽因小说创作中的“出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走"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意象。林徽因是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女作家,林徽因小说创作中"出走"模式的设置反映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极具张力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3.
对《我在霞村的时候》的最初的直接评价是1948年冯雪峰“发现”了这一小说的主题意蕴和人物塑造的重大价值。50-70年代许多日本学者关注其创作特点,他们的阅读具有明显的自我反省色彩,而中国学者则从政治革命视角理解这一小说并走向极端化。80-90年代的研究则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冷峻的多样性气象,直接关注这一小说深层性的创作本身的问题,甚至置放在现代女性文学的美学特征、心理现实主义、欧美现代小说、潜女性话语的新境界上进行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现代经验的一种有力的凝聚和重要表达。五四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部分,与中国现代政治、经济和社会变迁有着密切联系。中国现代文学叙事始终贯穿民族—国家这一主题,在中国现代文学中,个人、家、国关系形成了新的表述,并且随着历史的变化而发生不断的重构。与此同时,“家族小说”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学中个人、家、国的关系的不断调整。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现代经验的一种有力的凝聚和重要表达。五四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部分,与中国现代政治、经济和社会变迁有着密切联系。中国现代文学叙事始终贯穿民族一国家这一主题,在中国现代文学中,个人、家、国关系形成了新的表述,并且随着历史的变化而发生不断的重构。与此同时,“家族小说”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学中个人、家、国的关系的不断调整。  相似文献   

16.
权力书写是文学领域的一个普遍现象。中国现代市镇小说里关于权力的叙事,承载了丰富的内涵,既是作家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关注与思考,也是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与追问;作家们通过对权力的书写呈现了小说的独特意义,彰显了作家们的叙事立场和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明清才子佳人小说和晚清小说的言情模式是一个封闭、静止的内向性结构,那么,民初鸳鸯蝴蝶派小说以其叙事技巧的现代性,小说形式的突破性初步呈现出外向性。尽管真正打破这一主题模式的,是随之而来的五四新小说,并最终在鲁迅手里发展成熟,出现了真正现代意味的小说。但民初的鸳鸯蝴蝶派通过现代性的转换,成为晚清小说与初期新文学的中介与桥梁。鸳鸯蝴蝶派小说在借鉴外国文学中的艺术经验时正是进行了这种创造性的加工,使它融化为本民族文学的一部分,并推动了中国小说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8.
论通过对新时期学中现代派思潮的梳理,探讨了中国作家如何在兼收并蓄西方现代派学的实践中融入中国古典学的修养,以及积累的一些“具有中国化意蕴的现代派学”的成功经验,初步论证了中国现代派学思潮的中国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小说从诞生时已经沿着两条道路行走,即形成了所谓"雅"、"俗"两种类别的小说模式。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两条道路合流交叉的倾向日趋明显,张爱玲的小说成为雅俗合流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本文通过分析其小说集《传奇》对五四新小说的若干元素的吸取、融会,欲辨析其间对雅文学承继与融合的种种表征,借此总结其创作经验,为中国现代小说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儿童题材文学创作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其儿童视角小说与散文在儿童形象塑造、童年生活的展现、孩子天性的体察和儿童与成人的感情色彩反差等方面具有鲜明独到的特色,为读者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