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知识点概述]1.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所谓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有三种情况:①词语在本文的特定语境中临时具有的含义。这种含义既与词的基本义有联系,又是在特定语境中有所变化的。要理解它,一要对文章全局有整体把握,二要联系上下文。②指代词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内容。要理解它,也必须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③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即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这个词好在哪里?不用行不行?要理解它,要联系文体、中心、作意、上下文来加以体会。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所谓重要的句子,主要指:①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语句;②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挈领性、过渡性、总括性)语句;③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精警的语句;④结构复杂、意思隐晦的难懂的语句。要理解文中的重要语句,首先要从本句  相似文献   

2.
在文章的具体语言环境中,确切地领会和把握词语的含义,不仅要理解字面意思,而且要求能领悟词语的深层意思及其感情色彩。这是阅读的基础,也是理解全文思想内容的起点。怎样揣摩词语在文中的特定表达意义、选择正确的义项呢?1,联系上下文揣摩词语指代内容。2.联系上下文揣摩词语所概括的内容。即主要从文章的思路方面体会词语所概括的内容。3.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也就是说揣摩词语的情味、色彩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揣摩并掌握词语在特定语境下的附加意义:(1)从思想倾向、感情色彩、形象感受、语体特点、风格特色来揣摩;(2)改换说法运用比较的方式,揣摩词语的附加意义。对文章中词语的特定表达意义的理解,需通过反复历练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3.
[考点说明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检测频率很高的考点 ,几乎每年必考。所谓“文中”一般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指全文 ,二是指词语的上下文。所谓“含义” ,一般指三个方面 :①词语在文中的指代意义。这一类词语又包括两种情况 ,一是指某些代词的指代意义 ,二是指某些非指代词的具体含义。②词语在文中的临时意义。③词语在文中的多重意义。这一类词语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是指某个词语在所给的材料中多次出现 ,而前后的意思不相同 ;二是有些词语在所给的材料中构成近义词或近义词组 ,但表达的含义不完全相同。为了提高这一方面的解题能力 …  相似文献   

4.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建筑材料,准确而迅速地“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如果没有能够正确理解这些“重要词语”,就无法准确地把握文意。关于重要词语的考查,往往不是考查词语本身的含义,而是考查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因此,结合语境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是阅读的重要原则。那么,如何结合语境理解现代文中的重要词语呢?  相似文献   

5.
词语教学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语教学浅议艾兆兴南丰县黄满小学联系课文,理解语境,弄清含义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教师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要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和对于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实践证明,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含义较深的词,只要将它们放在特定的...  相似文献   

6.
考测点导航“重要”,一般是指所处关键位置;“文中”,是指特定的语境。根据语境辨析词义,是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必须突破的第一道关口。社科文阅读测试题非常强调理解动态语言环境中的词语含义。考查重点主要集中在几个方  相似文献   

7.
考点分解 1.根据文意为文中空白处选择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2.联系上下文推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3.文中的加点词能否删掉或用其他词语替代,为什么? 4.指代词或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代的内容。 5.根据划线句的意思,从文段中找出一个概括性的词语或成语。  相似文献   

8.
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能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地领悟词语的含义,是高水平阅读的一项重要标志,也是中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里的“文中”二字,一是指理解词语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二是指要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  相似文献   

9.
掌握词语的含义是阅读的一项基本技能。丰富词汇,锻炼思维,提高语言能力、理解能力均与此密切相关。词在语言中不是孤立出现的,一般总要跟其他词组合成句子才能表达某种意思。古人说:“读书须看上下议文,不可泥着一字。”这就是说,阅读中遇到难解的词语,不要硬抠,要联系具体的语境来推知。例如:“有的松树自得其乐。显出一副潇洒的模样。”“潇洒”原指人自然、大方、洒脱。联系上下文。这里显然不作此解,把握原义及语境,可推知这里的“潇洒”应指松树长得舒展自如,不受阻碍。掌握词语含义还可利用构词法,据词的构成方式推知,例如  相似文献   

10.
陈玉驹 《新高考》2007,(Z1):11-13
高考现代文阅读中,“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义,而是“文中”义,即某个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因此,解答这类题目时,把握语境是关键所在。结合“语境”做题,“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是其基本原则。语境包括“内部语境”与“外部语境”。内部语境,是指  相似文献   

11.
考点分解1.根据文意为文中空白处选择最恰当的一组词浯。2.联系上下文推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3.文中的加点词能否删掉或用其他词语替代,为什么? 4.指代词或其他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代的内容。5.根据划线句的意思,从文段中找出一个概括性的词语或成语。  相似文献   

12.
“义随境迁”,一个字、一个词只要进入文句,就会与文句中的词语、句子、段落乃至篇章发生联系并受其制约。因此,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条件下有不同的含义,即语境义。理解字词的语境义,有助于理解句义,进而理解段篇内容,所以,解释词语语境义是中考阅读测试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考查点。具体的语言环境,决定了词语的含义,这个含义有时是字词的基本义,有时是引申义,有时是比喻义,有时可能是“临时义”。这种“临时义”的语言形式,有时是隐含意义,有时是感情意义,有时是修辞意义。因此,要准确确定某个词语在文中的特定含义,必须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根据上下文去推断词语含义。尤其是遇到生字词时,由于不让翻查字典,更须结合语境条件去解释,一味停留在这个词语上硬抠,是抠不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一、结合语境理解语词的特殊含义,训练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在特定语境中,有些词原来的意思已被转化、引申,或被赋予新的内容.要准确理解这些词的含义,就必须结合语境分析,联系上下文,联系作者的创作意图、写作背景,以及文中人物的心态、性格等来考虑.  相似文献   

14.
词语教学是1~6年级的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联系上下文 ,借助生活积累 ,在语言环境中“了解”、“理解”、“推想”、“体味和推敲”词句的意思和作用。这是因为 :一方面 ,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 ,词语的含义往往是不同的 ,因此 ,词语的运用最重要的特征是依赖语境 ;另一方面 ,一个词用得对不对 ,好不好 ,都要凭借整体语境来判别 ,离开了语境 ,便很难鉴赏词语运用的审美价值。[课例1有位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再见了 ,亲人》中的“雪中送炭”一词时 ,和学生有这样一段精彩的对话 :师 :谁能说说“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生 :雪中送…  相似文献   

15.
阅读记叙文,除了要了解记叙文的基本要素外,还应能运用基础知识,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特别是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的含义。语境主要指词语使用的时间、地点、对象、场合等。词语的意义范围主要包括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或特定的含义等。阅读语  相似文献   

16.
一、“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这个问题大体有三点要求:其一,要读通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其二,要着重理解带点的词语的意思;其三,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从而领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二、“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几句话的意思,注意带点的词语。”这个问题有两个要求,一是把句子放到课文中,联系上下文,把句子读懂,了解其含义;二是着重领  相似文献   

17.
一 记叙文阅读题记叙文阅读题是所有的文体阅读题中使用最为广泛、设计角度最为丰富的题型 ,其考点主要包括 :1 文体知识的理解。如记叙的要素、顺序、线索、中心与详略、结构方式、记叙中的议论和抒情等。 2 文句的理解和品味。如①对词语、句子的品析。包括词语的选用 ;联系语境揣摩词语或句子的特定含义 ;理解词语或句子的浅表含义和深层含义 ;体会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与表达作用 (含修辞手法的运用 )。②对段的内容与表达方式的把握。包括找出关键句或中心句 ,明确段的中心意思 ;揣摩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理解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  相似文献   

18.
语境释词法就是结合词语所在的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方法,也叫结合上下文法。这种方法多用于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具体意思或特定含义。一般来说,一个词语只要进入具体文句,它就立即与它前后的词、句、段,乃至全篇文章发生联系,并受其制约,它的意思也随之发生变化。理解这种情况下的词语,只停留在它们的表面的本来的意思上不行,光靠  相似文献   

1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三个学段的词语教学都有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二学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第三学段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综合起来可以看到,词语教学的重点就是要将语境还原,让学生经历其特定语境背景下的感性现实,从而获得情感升华,  相似文献   

20.
《贝壳》1.我们先把文中含有这个词语的句子找出来,多读几遍,体会其含义。对于“轻抚”和“吞食”这两个词语,我们可以在读懂句子的基础上,采用“换词语”的方法去理解它们的意思,“轻抚”可以换成“轻按”“吞食”可以换成“吞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