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戴文静 《高教探索》2013,(1):113-117,124
生均经费支出水平的地区差距是导致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通过分析2009年地方高职院校各项生均经费支出的数据和极差率、变异系数、基尼系数三项指标,发现我国省际间高职教育的发展极不均衡.其原因主要是高职教育投入的省级财政不中立,地方政府对高职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不一.建议中央财政进一步提高对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转移支付水平,明确各级政府对高职教育经费的分担责任;欠发达地区要构建高职教育多元化投入机制,以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在生均经费支出方面的差距,以促进我国省际间高职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生均经费支出水平的地区差距是导致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文章利用2009年地方高职院校各项生均经费支出的数据,运用极差率、变异系数、基尼系数三项指标,分析发现我国省际间高职教育的发展极不均衡,原因主要是高职教育投入的省级财政不中立,地方政府对高职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不一。基于此,文章建议中央财政要进一步提高对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转移支付水平,明确各级政府对高职教育经费的分担责任,欠发达地区要构建高职教育多元化投入机制,以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在生均经费支出方面的差距,以促进我国省际间高职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教育经费的均衡配置是学前教育公平而有质量发展的基本条件。研究选取了我国30个省份2011年至2018年的面板数据,测算学前教育阶段各项生均经费的基尼系数和帕尔玛比值,综合评价各项生均经费配置的省域间公平性,并构建理论模型考察哪些因素作用于学前教育生均经费投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学前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投入还不公平,主要表现为省域间经费配置的两极分化严重;代表政府努力度的一般公共预算内生均教育经费投入的省域间不均衡程度很高;农村地区省域间生均经费投入不均衡状况比城镇地区严重;生均经费投入水平总体上呈现"东部省域高,中西省域低"的区域性特征;各省域学前教育生均经费的投入结构也有所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都会对学前生均经费投入产生影响。最后,依据研究结论提出改善我国学前教育生均经费配置情况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性经费投入存在着比较显著的空间关联性;高职事业性经费投入水平受本地区和邻接地区生产总值的正向影响。地区生产总值的空间聚集是导致高职教育事业性经费投入聚集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家应该重视高职教育资源的省际均衡配置问题,通过快速开发欠发达地区经济,打破高职教育经费投入欠发达省域之间"低-低"聚集的分布格局,为欠发达地区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财力保障,使之尽快走出区域高职教育投资的"洼地"。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0—2018年相关数据,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进行描述性和差异性分析,并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基础上,对形成区域差异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仍存在总量不足、生均经费偏低、经费来源结构不合理、地区投入不均衡等问题.为此,建议政府通过实地调研,制定合理的生均经费标准;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设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提高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发展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加大对中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缩小地区间经费差异.  相似文献   

6.
基于基尼系数的高职教育生均经费地区配置公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均经费支出水平的差异是导致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利用2009年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地方高职院校各项生均经费支出的数据,选择教育基尼系数作为衡量我国高职教育生均经费地区配置公平程度的指标.发现我国高职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地区配置明显有违教育公平,生均教育经费的地区配置也有违公平。建议中央政府提高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教育的转移支付水平,地方政府要制定高职教育各项生均经费支出的拔款标准.创新投融资机制以鼓励社会资本兴办高职教育。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财政投入均衡是实现基础教育优质均衡的基础。本文采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研究发现,西藏自治区六市一地区及其所辖区县的基础教育财政投入存在显著的区域失衡问题。具体表现为,相比小学和初中,幼儿园教育财政投入区域不均衡情况相对严峻;无论是幼儿园、小学还是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区域不均衡状况都较生均教育经费和生均事业费严重;生均基本建设经费区域不均衡现象最为严重,且没有明显改善或加剧趋势。并选择Odden-Picus充分性指数,以西藏基础教育分阶段的生均教育经费平均水平为标准,从纵向公平视角探究西藏基础教育财政投入的区域均衡性,发现西藏各地市基础教育财政缺口差异较大。为此,西藏自治区政府应从加强基础教育财政统筹规划、合理调整各级政府基础教育财政分担比例、促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制定基础教育财政投入标准和完善基础教育财政监察机制等方面入手提供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8.
浙江、江苏义务教育经费差异比较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属于我国经济发展第一方阵的江浙两省义务教育发展也存在不均衡现象,这种不均衡反映在经费上就是教育经费总投入、义务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和资源配置等方面.可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在于:政府负担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责任;重点建设省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严重不平衡。建议实施如下平衡措施。政策平衡:首先是建立政府财政投入的法律保障体系,以法律的形式出台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要改变大、中、小学三级教育结构生均经费投入相差过大,分配不合理的现有格局;要保障国家教育经费向欠发达地区重点倾斜,减  相似文献   

10.
优化教育经费结构对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0—2019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与生均经费逐年增加,投入结构上,政府投入占主导,社会投入力度较弱,家庭投入低于OECD国家均值;普职教育经费结构不协调明显;各省生均财政拨款差距较大。支出结构上,人员经费占比上升明显,公用经费和基本建设费占比下降;教职工工资占比持续上升,学生资助和校舍建设费占比下降,日常运转和设备购置费占比较稳定;与OECD国家相比,我国资本性支出占比偏高,教职工薪资福利支出占比较低。建议大力推动产教融合,拓宽经费筹措渠道,构建社会力量多元投入机制;优化转移支付制度,缩小区域间差距;以提高中职生均经费为牵引,协调普职教育经费结构;提升教职工薪酬水平,构建以经常性支出为主、资本性支出为辅的经费配置机制。  相似文献   

11.
<正>濮筠、崔玉平在《现代教育管理》2017年第2期中撰文,运用空间计量理论,分析了我国高职教育经费投入的空间关联性和空间影响因素,并针对高职教育资源的省际均衡配置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作者以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理论、区域高教一体化理论与空间计量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我国31个省域空间单元为研究对象(不包括港、澳、台地区),选用生均事业性经费、生均人员教育经费、  相似文献   

12.
自1994年分税制实施以来,我国财政分权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制度,并对教育经费投入形成了制度约束.实证调研表明,这种制度约束并没有缩小区域间教育投入的差距,反而加剧了区域间的不均衡发展.因此,我国应完善中央与省级政府分担比例体制,建立生均教育经费指数和生均公用经费比重监测机制,成立义务教育专项基金,逐步消除区域间教育投入的...  相似文献   

13.
自1994年分税制实施以来,我国财政分权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制度,并对教育经费投入形成了制度约束。实证调研表明,这种制度约束并没有缩小区域间教育投入的差距,反而加剧了区域间的不均衡发展。因此,我国应完善中央与省级政府分担比例体制,建立生均教育经费指数和生均公用经费比重监测机制,成立义务教育专项基金,逐步消除区域间教育投入的不均衡格局。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资源配置均衡性与效率性的有效途径。生均教育事业费是衡量教育投入的重要指标,基于2006-2016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的数据,分析了京津冀三地中职教育生均经费支出差距及其与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中职教育生均经费支出存在严重失衡现象,且呈逐步扩大趋势,影响了区域职业教育公平的实现。区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生均中职教育经费支出水平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河北省中职教育生均经费支出弹性高于京津两市。为了推进京津冀中职教育的协同发展,应优化京津冀教育经费投入制度;建立京津冀中职教育财政法规体系;努力拓展中职教育办学经费来源;建立中职教育经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强化中职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考评与监管。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投入的城乡差异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沈百福 《教育科学》2004,20(3):23-26
对我国经济指标的城乡差异分析表明,城乡居民的消费差异略大于城乡居民的收入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城乡差异最大。而且,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差异有扩大的趋势,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仍然高于城市居民。对我国教育投入指标的城乡差异分析表明,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的城乡差异远远大于生均教育经费和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城乡差异;小学生均经费的城乡差异是东部地区最大,而初中生均经费则是中部地区的城乡差异最大。根据上述分析结果,作者提出缩小中小学教育经费的城乡差异,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化水平等教育投入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健 《云南教育》2005,(8):25-25
目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严重不平衡。建议实施如下平衡措施。政策平衡:首先是建立政府财政投入的法律保障体系,以法律的形式出台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要改变大、中、小学三级教育结构生均经费投入相差过大.分配不合理的现有格局;要保障国家教育经费向欠发达地区重点倾斜,减少发达地区的投入比率;甚至在同一地区.也要规定重点学校、非重点学校的教育经费占有率。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是国家公共财政向高等职业教育投入的基本依据.《教育规划纲要》经费保障措施明确指出: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服务职责,完善各级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学校办学经费的稳定来源和增长.各地根据国家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和教育教学基本需要,制定并逐步提高区域内各级学校学生人均经费基本标准和学生人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5—2018年全国时序数据和省级面板数据,以普通高中生均教育事业费为指标,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实证考察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的地区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研究发现,我国普通高中生均教育事业费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显著的“东西高,中部低”的空间非均衡特征;普通高中生均教育事业费空间分布的总体差异呈下降趋势,地区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全国及各地区普通高中生均教育事业费的绝对差异均表现为明显扩大,呈现出两极或多极分化特征。当务之急必须落实普通高中教育生均拨款制度,建立拨款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构建符合地区实际的政府分担机制,强化省级财政对普通高中教育的统筹;完善普通高中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强全过程动态监管,以促进普通高中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单萌萌 《时代教育》2012,(13):237-238,259
本文以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三区域自2006年至2010年的教育经费投入为基本数据,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两方面对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生均预算内事业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际获得的教育福利指数这三个维度分析江苏省区域间义务教育供给状况,以此衡量江苏省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004-2012年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省市生均经费及生均经费政策、标准进行分析,发现中职生均经费投入稳定性差,地区间中职生均经费投入不均、缺乏合理生均经费标准指导,中职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单一,各级各部门缺乏生均经费监督机制等问题。为此,文章提出了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保障中职教育经费投入,各省市应拓宽中职教育筹资渠道、尽快出台中职生均经费拨款标准,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经费管理、完善生均经费投入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