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县管校聘”制度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师管理的创新性改革。解决“县管校聘”目标群体——教师的“制度适应”问题,是推进“县管校聘”制度落实的着力点。提高教师对“县管校聘”制度的适应性,是破解制度管控下“教师逆流”难点的关键思路,也是实现刚性配置中教师资源最优化的核心举措。制度适应理论视域下,教师适应“县管校聘”制度是文本与情境相互牵制的过程,是从试探拒斥到主动嵌入的动态行动。从文本与情境的静态适应出发,重点关照教师与制度互构过程中的动态适应,是消弭教师与制度鸿沟,提升教师适应,推进“县管校聘”落实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张嘉玥 《宁夏教育》2023,(Z1):28-30
“县管校聘”是当前中小学教师流动的重要改革路径,对激发中小学校办学活力、增强中小学校办学自主权、促进城乡师资相对均衡等具有重大意义。“县管校聘”因涉及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以及学校和教师利益的再分配,政府就要通过着力加强“县管校聘”改革整体推进的统筹力度、提升“县管校聘”政策执行的监管水平、健全完善校园治理体系建设等多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有效推动“县管校聘”改革工作落实落地、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3.
朱胜国 《中小学校长》2020,(3):13-17,21
全面推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实质是引入内部竞争机制,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县管校聘”作为一项新的公共政策,蕴涵着效率与公平两种行政伦理,务必妥善处理二者关系,综合施策,统筹推进。实行“县管校聘”,需要我们综合考虑编制、职称、待遇各方面因素,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实现程序公正,对后进教师进行指导帮扶并予以人文关怀。与此同时,优化学校布局,整合薄弱学校,深化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放管服”改革,促进“县管校聘”从良策到良方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系统回顾我国“县管校聘”政策研究总体情况,主题涉及政策发展、政策文本、政策执行、工具视角、理论思辨与国际比较6个方面。这些研究对政策落实有积极意义,但亦呈现出区域政策横向关注有余而纵向发展研究不足、政策文本与实施分析颇多而政策过程分析欠缺等问题。未来可侧重开展“县管校聘”的纵向发展性研究,深挖其教育效率与产出,以多学科理论视角剖析“县管校聘”推动教师流动实效,探索其未来发展变量与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5.
“县管校聘”是对教师资源配置行政权力的整合,是新时代政府公共职能的显著体现。“公共性”向度可以从根本上解释我国现阶段中小学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逻辑框架,就是政府要求教师以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形式提供公共服务。“县管校聘”面临困境的本质是“公共性”缺失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政策缺少法源性支持、机制架构引发利益相关者间的博弈以及伦理品质的流失等。“县管校聘”的有效执行需要教育公共性理念的合理复归,通过确立教师职业专业性与公共性统一的法律地位、推进区域整体化治理、构建多主体协同的有效模式,同时借鉴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提升教师资源配置活力等举措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县管校聘”是新时代义务教育教师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举措.在全国多地调研发现“县管校聘”政策执行绩效欠佳.深入反思政策前提、管聘指向和执行模式,有助于深化政策认知、优化政策实践.“县管校聘”政策应不仅是结构性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和个体性功利发展的需要,更是基于“结构-个体”整合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管聘指向的应不仅是体制性的岗位身份,更是基于新情境的教育教学活动质量.执行模式应不仅是“自上而下”的政策传达和“自下而上”的需求关照,更是利益相关者之间基于平等交往的话语互动.  相似文献   

7.
“县管校聘”战略意图在于解决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师资配置不均的问题,把教师从“单位人”向“系统人”转换,从而促进县(区)域内教师的良性流动和教育的均衡发展。本文通过对钦州市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针对反馈的问题进行问题导向,寻找适合本土的解决教师流动管理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8.
师资差距很大程度决定了城乡教育水平的差距。“县管校聘”的实质是营造富有竞争力的“内部市场”。推行“县管校聘”,要坚定改革方向,变“单位人”为“系统人”;坚持业绩导向,优化教师收入结构;尊重学校办学主体地位,赋予充分的用人自主权;鼓励优秀教师扎根乡村的政策只增不减;保障教师在学校治理中的民主参与权。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全国各地大力推进"县管校聘"工作,以解决教师编制比例失衡、教师职业倦怠等问题,实现教师队伍县域内统管统用、合理配置,以增强教师队伍活力、挖掘教师个人潜能。运用"竞聘上岗"方式促进教师流动,逐步实现区域教育的均衡。县管校聘的改革核心是将教师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其实施范围为公办中小学在编在岗职工。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完善中小学编制管理机制,改进完善中小学岗位管理模式,加强教师统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哈尔滨新区实行校长职级制、教师"区管校聘"、绩效考核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区管校聘"和绩效考核制度,作为重要的教育管理改革举措,旨在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完善学校人事管理方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深入调查,在总结新区"区管校聘"和绩效考核制度落实情况的基础上,从现状问题、发展成效、优化对策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思考,提出建议性意见,为激发教师动力、增强职业自信、促进学校全面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省得、免得、以免"三词在句法、语义和语用上都有相近之处,但又略有差异,各自都有一些用法体现出自身历时演变的特性,是对外汉语教学中较难把握的词。我们通过对汉语母语语料库、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实际语料的考察,对比分析现行对外汉语教学中对该三词的处理方式,探讨其得失,并指出对外汉语教学对类似相近或易混淆词语处理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诗·小雅·庭燎》"夜未央"中的"央",毛传曾有解释。至唐代流传为两种训释:一为"央,旦也",见《毛诗正义》等;一为"央,且也",见《经典释文》。清代对两种说法各有拥趸。阮元曾指出"《释文》‘旦’字或误‘且’",但未予解决。本文从文献版本、词义训释和字形变异等角度加以辨析,认为前释为确诂,而后释为讹传,其"且"实为"旦"之形误。解决这一历史疑案,有助于正确理解《诗经》内容,并可纠正各种典籍未加考辨而照录《经典释文》的错误。  相似文献   

14.
15.
16.
关于"三农"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指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其实质是指农业生产率提高的问题,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农民增收的问题。“三农”问题既有历史的根源,也有现实的原因。解决“三农”问题,需要政府、农民共同努力,“三农”问题是决定现代化三步走战略能否实现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7.
徐蓉蓉 《天津教育》2021,(8):138-139
“微课”是教育方法体系中的新组成部分,其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有着很好的教学用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笔者主要以小学美术学科教学为例,探讨教师如何在无“微”不“质”的新型教学主题下开展有效的微课教学。  相似文献   

18.
"教育多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对当今的中国音乐教育改革来说,赋予了我们有别于西方人的特殊含义、独特的时代要求和历史的使命。二十世纪后中国基础音乐教育到底是欧洲化的音乐教育,还是民族化的欧洲音乐教育?文章就我国音乐教育中的多元化、欧洲化、民族化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19.
针对《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一文以中西文化差异性来否定法治的必要性,紧迫性的观点,提出:在法治不足,人治有余而又迫切需要法治之时,我们应该呼唤法治而不是排挤它,更不应借口文化差异,国情不同而否定它,在法治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难免也会产生一些消极现象,但它如同任何其它事物一样,总有一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因此,我们应该以比较宽容的态度去看待法治,兼容法治。  相似文献   

20.
《马氏文通》把“犹、若、如”归为同动字、状字、断词等不同的字类。所有语法学者都批评《文通》的“状字”论,认为“犹、若、如”是动词。实际上按《马氏文通》的语法体系,“犹、若、如’’应归为状字,归为同动字可以说是《文通》的失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