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8 毫秒
1.
合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从事交易的最主要形式,合同自由性原则是合同的根本特征之一.但在现代社会中,合同自由性原则或多或少地都受到了限制和冲击.同时,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作为合同法的重要原则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公序良俗原则的适用体系是指从立法上和司法上对公序良俗的具体适用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制度设计整体。我国应在确定公序良俗原则的适用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设计具体的体系内容,并为完善该体系采取必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薛峰 《华章》2007,(8):53
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合称.公序良俗原则,是指民事主体的行为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风俗,不得违反国家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的一般道德.我国<民法通则>第7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各国民法大都明文规定民事行为不得违反公序良俗原则,否则无效.  相似文献   

4.
黄萍萍 《华章》2007,(6):106-107
公序良俗原则是民法的一项重要原则,是现代民法的渊源.本文通过对公序良俗含义的分析,阐述了该原则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在我国民法中确立公序良俗原则的建议,并对其内容框架等一系列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公序良俗是民法上确立的一项基本原则 ,是国家社会之存在及其发展所必要的一般秩序和一般道德。就我国目前的法制环境来看 ,公序良俗原则是一把双刃剑。应采取完善措施 ,为公序良俗原则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使其在我国法律建设中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外合作办学协议通常被视为一种涉外民商事合同,协议的缔约主体特定,合同争议可通过约定的形式选择仲裁、诉讼等解决方式,准据法的确定在不违背我国强制法和公序良俗的情况下,可根据“最密切联系”“意思自治”等原则选择适用外国法。  相似文献   

7.
同其他高科技一样,代孕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法律、伦理等问题。从代孕、代孕合同的概念、特征入手,分析了代孕的几种类型,以及其是否有违民法的一般原理和公序良俗原则,进而阐明了代孕合同的标的,分情况论述了代孕合同所生子女的亲权归属,最后得出应分情况对待代孕合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梁旭 《华章》2011,(35)
公序良俗是民法上确立的一项基本原则,是国家社会之存在及其发展所必要的一般秩序和一般道德.本文对公序良俗的含义作出解释,总结出公序良俗具有不确定性、弱特点性和强开放性的特征.鉴于公序良俗原则,公序良俗要件的适用涉及到对私人自治的限制,再加上其先天不确定性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对公序良俗进行严格的认定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9.
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合称。公序良俗原则是社会对主体的公德水准的最低要求,也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基础。构建富有地域模式的德育教育模式,形成农村学校公序良俗德育教育实施策略,开发地域性公序良俗教育文本材料,促成学生公德意识与综合素质的提升,产生良好的公序良俗教育辐射效应,都是农村初中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公民选择姓氏是私法自治使然,同时法律也保障公民选择"第三姓"的自由,然而这种自由并非不受规制而随意妄为,立法上明确以公序良俗来规制公民选择"第三姓",为选择"第三姓"的公民指明了法律方向,但实际中却出现了公序良俗对公民为选择"第三姓"而提出的各种理由无以应对的现象,此时,实有必要对公序良俗规制"第三姓"的立法加以探微,探寻出其在具体法律适用时所出现的无以应对的"症结"之所在,并针对这一"症结"提出具体且明确的标准条件,从而为完善"第三姓"的立法提供更为清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刑法第335条规定,医疗事故罪的犯罪对象应当是“就诊人”,因此,合理地认定“就诊人”的范围,是我们准确认定医疗事故犯罪的关键。从“就诊人”身份的含义、认定、成立与终止等方面进行分析,我们可以认为,“就诊人”是接受医务人员医疗服务的人,并以医务人员的主观认识作为“就诊人”的认定标准,原则上以医疗契约的成立作为“就诊人”身份成立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关于双方代理合同的效力,有的学者认为是无效的,有的学者认为是效力待定的,而文章则认为双方代理合同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作为公共管理研究的重要方面,公务员心理契约和公共政策相互影响。目前,二者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公共政策形成时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公务员心理契约的不稳定;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导致公务员产生不公平感和不公正感;公共政策的非连续性,不利于心理契约的动态稳定;公共政策体系的不完善,容易导致公务员心理契约的违背和破裂等问题。要从公共政策形成的动态过程采取加强公务员对公共政策的参与度、重视内部顾客导向、保持公共政策的稳定性和科学性、降低利益集团的影响、完善公共政策体系等有效措施来提升公务员心理契约水平,实现公务员心理契约和公共政策的双赢。  相似文献   

14.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合同之效力一直是近年来学者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合同的效力直接影响到交易的安全和稳定性。然而在违反强制性规定合同效力的认定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造成司法实践中判断标准的不统一。因此,通过对国外立法进行分析和比较,结合我国合同无效的立法变革及目前司法机关对违反强制性规定合同效力的处理方式,对我国违反强制性规定合同的效力进行思考和研究,有利于维护交易的安全和稳定,促进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劳动法》关于劳动合同无效的规定过于严格,致使众多的劳动合同变成无效劳动合同。本文认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劳动合同是内容无效的劳动合同。采用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如果损害国家利益,自应属无效。但如果仅损害一方当事人的利益,则应属于可撤销的合同。劳动合同没有采用书面形式的,不能仅以此认定为合同无效。对无效的劳动合同应分别适用不当得利制度和缔约过失制度予以处理。  相似文献   

16.
大量无效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签订及履行,不仅扰乱了我国的建筑市场,而且形成了很多质量低劣的建筑工程,也使工程建设领域腐败行为频发。目前,学界对此问题的探讨大都着眼于无效合同的类型及其法律后果上,而对无效合同的危害、产生原因及防范鲜有关注。因此,有必要分析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泛滥的危害及其成因,并进一步探讨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处理无效合同应当遵循恢复原状的原则。实现恢复原状就必然要求当事人应承担返还财产和过错赔偿的民事责任。然而返还财产和过错赔偿的适用非常复杂,因此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正确处理无效合同。  相似文献   

18.
在现行的无效合同制度下,对无效合同的范围规定得过宽,使无效合同数量过多,给社会带来了消极影响。本篇通过对设立无效合同制度的意义的分析,以论证新颁合同法对无效合同范围的界定,充分地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合同法的立法目标。  相似文献   

19.
合同的效力为已经依法成立的合同所具有的当事人所必须承受的法律后果。合同的效力状态既包括完全符合生效条件的确定生效状态,及因撤销权人行使撤销权而使合同归于自始无效的相对有效状态;也包括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确定无效状态及主体资格存在缺陷可能转化为有效的相对无效状态。所谓的未生效,也是相对无效,可因批准、登记手续的补正转化为有效。应修正合同效力仅指生效合同法律后果的单一理解,以及传统的对于有效、无效的绝对、僵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简论公共政策的终结——以“孙志刚事件”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政策的终结是指政策制定者通过对政策进行慎重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过时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孙志刚事件”作为公共政策研究方面的一个典型案件,曾一度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关注。本文从公共政策的终结方面来探讨“孙志刚事件”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旨在通过分析“孙志刚事件”前后的政策调整来探究公共政策终结的依据、作用和方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