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伴随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邻避冲突呈频发态势。转型期中国邻避冲突的大量发生,固然与邻避设施的负外部性密切相关,但很多时候其根源还在于政府在项目决策过程中偏离了"公共性"的价值取向,忽视甚至无视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暗箱操作。协商民主理论主张通过对话达成共识,作出决策,这为邻避冲突的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让公众真正涉入攸关自身利益的邻避决策中去,通过多元主体充分讨论、协商、对话,在公民参与、风险沟通、利益兼顾、理性互动等方面建构具有内在稳定性的机制,这是保证邻避决策"公共性"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
国外邻避冲突研究分为萌芽、形成、成熟三个历史阶段;研究内容包括邻避冲突的成因与本质、邻避冲突与环境正义伦理、邻避冲突治理机制及其有效性等问题。研究路径取向包括规范性研究、个案研究和比较研究、实验研究等。虽然对中国邻避冲突及其治理的研究有很多启示,但存在治理研究碎片化、理论借鉴和实践效度薄弱、研究方法单一等问题。国内邻避冲突研究应当关注邻避冲突概念、类型及特征,邻避冲突治理模式的综合和比较、邻避冲突与公共利益悖论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3.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城市公共设施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另外,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维权意识也在增强,由此而引发的为建公共设施而起的群体冲突也在增多。本文通过分析S小区的"邻避"冲突事件,以公共服务的视角,探讨公共参与的重要性,并提出三条建议,为"邻避"冲突寻找其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4.
邻避行为一般是指社会民众对于那些虽然能够为社会带来一定的公共利益,但却具有一定危害或潜在危害的邻避设施建设在自己的生活范围内的抵触行为。行政机关对解决此问题显示出乏力,陷入邻避困境。邻避困境的成因在于多元利益的整合失衡、相关法律规定限制以及"家长式"行政理念导致透明度与参与度不足等。公众参与作为与公众联系最密切的法律制度之一,对解决邻避困境十分重要。可以公众参与为制度载体,对应其成因,探索解决邻避问题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犯中见避"是中国传统小说理论中特别受到作者推崇的一种写作技法。"犯"指的是情节的重复,"避"则指的是情节的"同中见异"。而"犯中见避"说的是小说情节必须作到在重复中求变化。我们知道,"犯"与"避"是一对矛盾,是相互排斥的。但"犯中见避"则又实现了矛盾的统一,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螺旋式运动的辩证法。契诃夫的《苦恼》和鲁迅的《祝福》都巧妙地运用了这种技法,只是一般的论者没有注意到罢了。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由拥有知识分子性的学者书写的犹见才情与智识的文体,"学者散文"在"世纪末"的勃兴似乎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倘以修辞批评之美学修辞与意识形态修辞两个基本维度来观照之,晚近"学者散文"写作及其气质又是充满"文"与"学"、感性与理性、审美与启蒙等内在的反讽与悖论的。在精英文化与商业文化明显对峙、人文知识分子与明星知识分子出现分化的当前情势下,"学者散文"如何守持自身文学性的规定、如何保持在"散文性"与"学者性"之间的张力平衡,这是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诊断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为了更好地探寻教师发展的着力点。教师要着力于"两种知识"的储备,"两种转化"的实现,"两种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详细介绍了我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产业的基本状况,对几种典型的生活垃圾焚烧锅炉进行分析比较,讨论了大型公共设施PPP融资经营模式;分析并讨论了垃圾焚烧发电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垃圾焚烧发电产业中二噁英控制研究的发展趋势,垃圾焚烧锅炉的国产化趋势以及"邻避效应"在垃圾焚烧发电产业的应用研究是今后重点。  相似文献   

9.
<正>面对当代社会、教育中出现的诸多价值危机现象,国际教育界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了"价值教育"思潮。近几年,国内学者也不断对这类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价值教育"之所以如此受到重视,是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另外,"价值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思潮,更是一种教育实践方式。因此,如何将"价值教育"的内涵恰当融入教育教学中  相似文献   

10.
由基础设施建设选址引发的邻避行动,近年来在国内屡屡成为关注焦点。其实质是部分基础设施带来的负外部性损害了周边居民的利益,进而引发反对。本文辨析了邻避行动的相关概念,从理念层面和制度层面解析当前政府和社会在治理邻避行动中的困局,期冀探索出治理邻避行动的路径。本文的创新与价值在于:一是在国内邻避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的情况下拓展对其治理路径的探析;二是将本土化特征与国外对邻避的一般认识结合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全球历史观"成为国内史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我国学者针对"全球历史观"与"西欧中心论"的关系、"全球历史观"的内涵及特征、"全球历史观"的影响以及"全球历史观"的贡献及局限性等问题纷纷发表论著进行探讨分析.细致梳理国内有关"全球历史观"的重要论著的研究状况,有助于全面加深我国学者对"全球历史观"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公众参与是城市邻避设施建造决策时必须面对的难题之一。现有的研究忽视了对邻避冲突各方进行结构化分析。通过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分析视角,从影响力、合法性和利益性三个标准,可以将邻避冲突的主体归纳为关键利益相关者、次要利益相关者和潜在利益相关者三类。而在分析了中国石油Y省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的决策案例后可以得知,当前城市邻避设施建造决策中的公众参与呈现出四大特征:公众参与在城市邻避设施建造决策中的强化,关键利益相关者受到高度关注,次要利益相关者的相对忽视和潜在利益相关者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以合肥市为个案,分析邻避设施选址涉及的利益关系。不同的利益可分为:公共利益、政府利益、个人利益、企业利益。邻避设施的选址影响因素包括技术、经济和社会因素,它们只是选址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它的背后是各种利益关系的博弈。邻避设施及其效应损害了附近居民的利益,就应该补偿。邻避补偿可以分为两类:对于邻避效应的直接补偿和由于邻避设施的建设而引起的间接补偿。现在的补偿多属间接补偿,由政府代表公共利益对个人补偿;作为直接补偿的生态补偿还处于理论探讨阶段,涉及政府间的利益和企业与个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历来人们对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有较为统一的理解:"臭"字读作chou,义为"腐臭"。但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陆续有学者提出了新解,认为此句中的"臭"字应读作xiu,义为"气味"、"香气"。新解一出,也不断有学者著文与之辩论。我们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就此问题试做进一步探讨,考之古籍异文、字书引用以及杜甫诗句语境,"臭"仍当为"腐臭"之义。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汉语中,"挣扎"一词的使用频率很高,很多学者将它看作是联绵词,而相对忽略了其构成成分"挣""扎"的具体含义。实际上,"挣扎"并非单纯词,而是同义连用。通过对"挣扎"书写形式、词义演变的梳理,可以发现,"挣扎"的本字应为"张磔"。"张""磔"二字同义连文,并受"张开"的核心义制约,"挣扎"遂产生了"摆脱"和"获取、拥有"两个主要义项。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以来,成人教育众多学者认为,"转型"是以学历教育为主的成人高等教育摆脱危机的根本出路,并提出四种转型说;根本的"转型"是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型;成人高等教育实现"转型"必须建立保障体系;成人高等教育"两次评估"对"转型"的利弊。  相似文献   

17.
考虑到1949年之后台湾地区出现的"民国"文学,"民国文学"的理论建构值得反思。对大陆学者而言,无论将"民国文学"视为中性的时空概念,还是将其视为一种精神资源,如果将1949年之后台湾地区的文学天然视为"民国文学"的一部分,两种认识都有难以自圆其说的部分。实际上,"民国"是一个变化的文化空间,只有从"空间"的意义理解民国文学,"民国文学"的活力才可能被释放出来。  相似文献   

18.
"斯密问题"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对人类学术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影响。历代学者对"斯密问题"的研究各有特点各有成就,"斯密问题"的传统解释形态也依然备受关注。本文主要从对"斯密问题"的传统解释形态的阐述,来进一步探究亚当·斯密法理学视角下的"斯密问题"。  相似文献   

19.
《宜宾学院学报》2019,(10):65-74
城市邻避冲突是现代城市治理的难题,而社会燃烧理论作为社会物理学这一交叉学科领域的分支理论与城市邻避冲突具有内在契合性。用社会燃烧理论分析城市邻避冲突的形成机理发现:社会燃烧物质(不均衡性导致的社会分歧)、社会助燃剂(弱回应性营造的社会氛围)与社会触发温度(负外部性引发的社会抗争)是引发城市邻避冲突的关键因素。减少城市邻避冲突的社会燃烧物质、控制城市邻避冲突的社会助燃剂、降低城市邻避冲突的社会触发温度是规避大规模邻避冲突产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几年前曾读到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写的《学者的人间情怀》,他提出,"选择‘述学’的知识者,如何既保持其人间情怀,又发挥其专业特长",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也就是说,"首先是为学术而学术,其次是人间情怀———前者是学者风范,后者是学人(从事学术研究的公民)本色"。陈平原教授的这一观点强调的是学者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应关注社会现实,具有文化批判意识,"应学会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