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科普,顾名思义就是普及科学技术,让科学服务社会、归于大众。普及科学技术的通常手段和主要载体是科普文章,科普文章主要有科普说明文、科普小论文等。科普文章的作用就是把人类对自然界的了解认识,把人类的科技活动状况、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在转型时期,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在这过程中,媒体的大众传播的功能日益显现出来。电视科技栏目以及科技专题片也成为科普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十几年来,在科普教育的创新方面,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做了大量工作,总结出许多新的经验。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实施,科普教育已成为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普教育重在提高我国国民的科学素质,同时我国已经颁布实施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作为重点来抓,而媒体在此行动中,有着无比重要的责任和作用,作为老百姓日常生活接触最多的电视节目而言,如何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做好科普教育的传播阵地排头兵作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通过电视节目科普教育,满足公民的精神需求,宣传文明的生活方式,丰富公民的文化生活,从而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和地区文明程度。本文通过对我国电视科技栏目发展和现状的透视,总结经验教训,深入地阐述了新时期科普教育中电视科技栏目的传播平台作用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关系到科技发展后劲和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20世纪以来,许多国家设立了不同形式的科普奖励。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为加强科学技术的传播和宣传,满足公众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科技政策的迫切了解,增大公众对科技进步的支持力度,科普奖励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的势头。这些科普奖励,对激励科技人员走向社会,让科技走进公众,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英国作为科技奖励事业的诞生地,早在19世纪举办的科技年  相似文献   

4.
根据对"科普"和"资源"的分层解析,笔者认为科普资源的含义应该是"对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有益及有价值的物质和精神的存在"。文章从资源传播方式的角度等四个方面对科普资源进行归纳和分类。苏州先民在古代科技上的创造与领先,苏州现代引进的一大批高科技人才和高科技企业,是苏州科普资源的二大优势。为了挖掘与开发苏州优势,笔者认为,应采取编写《姑苏科技丛书》等四项措施。  相似文献   

5.
自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颁布并实施以来,中国的科普工作进入了法制化的轨道。它意味着作为促进公众理解科学,帮助公众适应由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而引起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深刻影响的科普工作,在我国不再仅仅是科技团体和科技工作者的义务,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法定行为和国家的意志。  相似文献   

6.
<正>科普就是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等相关的科学内容通过不同的渠道传播给大众的过程,它对于提高国民科学素质,促进社会科学发展,增加国家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所指出的那样:"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措施,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  相似文献   

7.
<正>一、科普组的设立背景科学技术普及(简称"科普")是指国家和社会以浅显的,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一个国家国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既影响着该国的综合国力,又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8.
科普作品是传播、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的信息载体。它主要立足于现实科学技术的水平 ,把科学技术研究的成果通过文学作品的方式推广、普及 ,使科学技术社会化 ,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同时 ,科普作品还可以在普及科学技术的过程中通过提高社会成员的整体科技素质 ,倡导科技意识 ,促进科学技术的更快发展。因此 ,科学普及与科学研究同样是促进科学技术起飞的羽翼 ,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直接或间接的作用。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同志曾深刻指出 :“……一切创造和发展的目的都在于运用 ,提…  相似文献   

9.
说到"学语文、多阅读",我们总会想到读记叙文、诗歌、童话、散文等,其实,科普文章也是文学作品的一大类。"科普"一词就是指科学普及的意思,就是为了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而写成的作品。但是,科普作品所叙述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性,而读者又往往是不熟悉这个学科的人,所以科普作品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娱乐性、普及性、可读性和通俗性,可以适当地虚构作品情节、人物、环境等等,以增加可读性。这样读起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另外,科普作品在讲述专业科学知识时一定要有科学的严谨性。  相似文献   

10.
科普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助推器,科普图书更是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为了向全民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国民科技素养,营造全民阅读优秀科普读物的氛围,本刊就科普图书的编写采访了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科普类项目《追星——关于天文、历史、艺术与宗教的传奇》获得者、我国著名天文学家、科普作家卞毓麟教授。  相似文献   

11.
建立中小学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科普实践活动,是培养青少年学习兴趣,普及科学知识,提升科技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科技馆、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在促进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青少年的科学素养、科学精神、科技能力的培养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12.
科普的天空     
<正>爱因斯坦说过:科学的社会功能有两个,第一个是科学直接地但更多的是间接地转化为生产工具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二个功能就是教育,科学作用于人类的心灵。科普主要是将自然科学知识、探索自然的方法和科学精神借助于不同的媒体或形式,或物化为某种劳动产品的形式,传播或交流给公众和下一代,使之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和物  相似文献   

13.
近300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普工作在促进科学技术走近公众,走近生产和生活等方面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科普工作不仅是提高公众科技素养的关键一环,也是今天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 1.中国古代的科学普及活动 观澜索源,科学技术普及是伴随科学技术的起源和发展一道前进的。我国古代曾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特别是农牧业的高度发达,与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无不具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视节目多元素融合发展,电视科普节目也与综艺元素融合,促进科学知识的普及。科学内容与真人秀、游戏、明星表演、情景剧等综艺元素融合,提高了科学知识普及度。科普节目创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处理"科学性"和"普及性"关系,并以科学精神为节目灵魂,创造性地运用综艺元素提升科普节目趣味性、艺术性,最终达到科学内容广泛传播目的。  相似文献   

15.
建议高师开设一门《科普教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普是科学技术普及的简称。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但人们日常所说的科学,实际上指的是自然科学,包括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和技术科学三个层次。基础科学的任务是揭示自然界的运动规律;技术科学的任务是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应用科学则是二者的桥梁。科普实际上就是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扩散效应。科普的主要目的是要传授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培养科学能力和科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一时间,提倡科学、弘扬科学精神成为一股波澜壮阔的社会思潮。在新文化倡导者努力下,科学启蒙和科普译介逐渐走入国人中间。科学小品是左联知识者在开展“大众需要科学知识,科学要求大众化”的运动中涌现出来的新的文类,其特点是用散文的笔致,让科学与文学相结合,使文章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的特点,从而形成了一种新体例的写作方式。  相似文献   

17.
幼儿科普教育是幼儿园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小培养幼儿科学素养、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紧紧围绕"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从统筹规划、完善机制、科学管理入手,扎实、深入、有效、全面地开展幼儿科技教育普及工作,是实践新课程理念、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幼儿科学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正>一般来说,科学的大众化经历了传统科普、公众理解科学与科学传播三个阶段,其目标是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而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应该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科学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即所谓的"四科两能力"。但是在不同阶段侧重点有所不同,比如在传统科普阶段更多的是科学知识的普及,科普的对象被看作是等待科学知识填充的"器皿",而这样做的出发点也是假设公众在科学方面知道越多对科学越支持,同时这也是  相似文献   

19.
科普之光开栏语《十万个为什么》《中国少儿百科全书》……能连接几代中国人科普回忆的读物也许就那么几本,但这些书的作用却是潜移默化的,它在当年我们幼小的心灵里撒播下科学的种子。科普作品让成长中的我们发现,科学不仅端庄严谨,而且感性可爱。我们由此爱上科学,接受科学精神。科学精神的美好,科学城堡上方高高飘扬的理性大旗,让长大后的我们慢慢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知世界,进而推动社会进步。而这背后,饱含的是一代代科普工作者的美好夙愿,他们传播普及科学,放大科学的美感,让越来越多的人热爱科学,让科普之光照亮未来。为响应新闻出版总署开展"全民阅读报刊行"活动的号召,向全民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国民科技素养,本刊拟从2010年8月开设"科普之光"栏目,推介在国家科技奖励评选中有关科普的获奖作品,采访相关科普作者,同时摘登部分作品的精彩部分,以飨读者,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20.
科普是科技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科普读物更是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形式,一部好的科普读物能深入浅出地讲解高深的科学知识,为人们消解与科学之间的距离,更能够激发兴趣,引领大家走近科学。为了向全民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国民科技素养,营造全民阅读优秀出版物的氛围,本刊特就科普丛书的编写采访了我国著名科普专家张景中院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