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1 毫秒
1.
"花盆效应"在生态学中又称为"局部生态环境效应".花盆是一个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环境,一方面,它在空间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由于人为地创造出非常适宜的环境条件,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一、绘同心圆,讲清一个概念 地理环境的概念是理解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的基础.教材中明确指出:地理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类.自然环境是由日光、大气、水、岩石、矿物、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共同组成的.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以及生态环境价值进行了描述,同时分析了人类生存需要对环境的影响,分析表明:人类应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不能夸大人工力量对环境的改造作用,只有人类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是人类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以陕北神木县作为研究区,分析了土地利用结构互动变化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空间特征,并对土地利用变化中的环境问题做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在土地利用变化中,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和草场退化等环境问题较为严重,其中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问题尤为突出.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响应进行研究,可为人工调控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建立和谐的"文化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一词在生物学领域特指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环境的好坏决定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否和谐,而"文化生态"是指教师、学生之间在精神、心理、情感、价值以及行为等方面的互动关系.理想的师生关系是"文化生态"的核心,是良好教育的内在因素.布贝尔指出:师生关系本身既是人与人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更是教师和学生作为人而存在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具有无可比拟的教育力量.所以,"文化生态"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师生的身心健康和教育教学的效果.建立和谐的"文化生态",教师的作用非常关键.笔者多年来就怎样处理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文化生态"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改的成功实施应实现教师、学生、内容、环境这四要素的优化与和谐整合,因而刨设绿色数学课堂“生态环境”,是新课改的重要环节,这种“生态环境”强调的是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注重教师、学生、内容、环境这四要素之间的相互沟通关系,四要素的有机整合形成了充满活力的、  相似文献   

7.
陕西的生态环境与经济组成了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环境经济系统,但是从人与环境的关系来看并不是一个协调性环境经济系统,作为该系统中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可以说是陕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的基本问题,它们是相互制约、相互组成的紧密统一体.本文试图从陕西生态环境变化给经济带来的影响以及陕西生态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对陕西经济与环境的协调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一、高等教育生态环境的构成 (一)高等教育生态环境的层次和生态环境因子 1.高等教育生态环境的三个层次.高等教育生态环境可以分为国际环境、国内环境和个体生态环境三个层次.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共同构成高等教育的群体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基于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共生的互动机制,尝试构建旅游—经济—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南京为例,剖析当前生态保护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注重科学规划、健全制度法规、全面提升素质、强化调整管控方面提出解决对策,以期提升南京全域旅游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
加强生态环境教育培养"绿色"公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生态环境意识、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教育,使他们掌握基本的生态环境科学知识,提高生态环境意识,学会对生态环境负责,积极参与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生态环境教育的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1.
彝族支系众多,分布较广,历史悠久.他们大部分都居住在山区或半山区,在艰苦的环境中,勤劳的彝族人民用生态适应方式解决衣食住行等一系列的问题,并且形成了一套适应生态环境的传统文化.笔者在对云南省可邑村和仙人洞村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拟通过文化与生态的关系,来探讨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绿色德育"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生态环境教育,而是融合了"绿色"这个名词所象征的自然、和谐、人文、民主等思想的一种德育观,"绿色德育"重体现、重情感、重行为训练.在几年的实践中,我积极探索多层次的绿色德育模式,努力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育人环境氛围,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格局,为学生的后续发展积蓄力量.  相似文献   

13.
乡村生态旅游的"三农"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生态旅游已广泛的开展起来,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对农民增收,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提高,农村面貌的改变均有积极作用.为更有效地发挥乡村生态旅游的"三农"效应,应采取一系列的举措.如避免过分的人工化、城市化;形成多样的旅游项目链;改善乡村生态旅游环境等.  相似文献   

14.
生态旅游与道教"天人合一"的环境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美、和谐的生态环境是生态旅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生态旅游兴起、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可以明确的看出,生态旅游强调人对自然的保护,注重可持续发展.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其教义中强调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即"天人合一".道教的洞天福地客观上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生态旅游资源,从生态自然保护的角度来看,道教的洞天福地就是最早的自然保护区.因此,道教的"天人合一"环境观对当今世界如何看待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及生态旅游的如何开展,无疑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校园里与学习环境和生态环境有关的疾病在不断增多.早期的过敏性鼻炎、皮炎、肺炎和哮喘已为大家所熟悉.由于现代青少年处于急剧变幻的社会,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不断增加,学习紧张,校园交谊活动兴盛,生活节奏加快,故容易产生劣性情绪.加上噪声、拥挤、环境污染等外因素的影响,也会对青少年身心疾病起着促发作用.所以,新近校园里又出现了许多传染性综合症,诸如电脑综合症、时尚流行过敏症、幻想综合症、烦恼综合症等.有人把青少年的这些病症叫做"群体心理疾病".社会心理因素是学习环境条件下这些病症很快传播的基础.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气味是校园群体心理疾病发生中最常见的引发事件,当知气味的人不知道气味的来源和性质时,就会把"室内空气已受污染"这种危险感觉加以放大,从而加重心理负担,引发病症.  相似文献   

16.
水环境化学是环境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化学物质在天然水体中的存在形态、反应机制、迁移转化、归趋规律与化学行为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一门学科,该研究可为水污染控制和水资源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分析了本科水环境化学课程的现状,就新时期本科水环境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循环经济理念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是以高强度的开采和消耗资源,同时高强度的破坏生态环境为基础的,这种发展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力度超过了环境自身的恢复和承受能力,造成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恶化.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资源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就必须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顾及到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本文从循环经济与工业发展的关系入手,初步讨论了要协调好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必须从工业经济系统自身发掘资源、能源,寻找伴生资源,开发利用废弃物资,促进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  相似文献   

18.
喀什地区特殊的区域生态环境出发,探讨制约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喀什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如何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一、高等教育生态环境的构成(一)高等教育生态环境的层次和生态环境因子1.高等教育生态环境的三个层次。高等教育生态环境可以分为国际环境、国内环境和个体生态环境三个层次。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共同构成高等教育的群体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大干快上"的年代,开山造田,使水土资源大量流失,破坏了生态环境,其教训可谓深刻.但沉痛之后,换来了"退田还林"、保持生态环境的共识,造福于子孙后代,也算得上是好事一桩.教育本身也是造福下一代的公益事业,时下也有需要"退田还林"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