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说过:"必须注重倾吐他们的积蓄."但是有的学生光注重"积蓄"不注重"倾吐",所以缺乏表达能力;有的学生注重"积蓄"而缺少书面表达的其他要素,所以即使有东西也"吐"不出来.而纵观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读和写脱离的现象还是非常严重的:上课归上课,主要解决读的问题;作文归作文,主要解决写的问题.在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根植"好学生练笔的有效落脚点来扎扎实实地开展读写互动,是可以改变读写分离的现状的,并可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2.
阅读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书面表达,也就是"写"。"写"就是要求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把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通过书面形式表达出来。叶圣陶先生说过":必须注重倾吐他们的积蓄。"但是有的学生光注重"积蓄"不注重"倾吐",所以缺乏表达能力;有的学生注重"积蓄"而缺少书面表达的其他要素。所以,即使有东西也"吐"不出来。这样,就必须在读写之间系上一根纽带,通过各种渠道、多种形式,使读写之间互相沟通,细水长流。  相似文献   

3.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就常常听老师讲:“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那时候不懂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工作后,在语文教学中看到有的学生捧到一篇文章,在那里小和尚念经,读不出个所以然来;有的学生捧着一篇文章也能从中积蓄一点“营养”,但是却不能够把自己的所思所感表达出来;有的学生看到作文就像看到瘟神一样,觉得无从写起,于是就草草地把一篇文章交差了。以上可见“读书”与“下笔”都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读书”是积蓄,“下笔”是倾吐,光会积蓄不行,不会倾吐也不行,要既会积蓄也会倾吐,积蓄与倾吐就是要求学生巧妙地在读写之间系上一根纽带,使读与写之间相互沟通、巧妙结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下面简单说说我在读写结合方面所获得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说过:“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蓄。”学生腹中空空如也,拿什么去倾吐呢?无米之炊巧妇难为嘛。所以,要解决农村学生作文“难”,首先要改变他们“生活窄,见识少,读的少”的状况,并在改变过程中指导他们多积累。一是积累写作素材,二是积累语言材料。  相似文献   

5.
侯连花 《考试周刊》2012,(91):39-39
现今很多孩子面对作文无话可说,想一点写一点,写一点想一点,这种"挤牙膏"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孩子的知识面狭窄,基础薄弱,缺乏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倾吐他们的积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入手,教给学生采集积累的方法,鼓励他们多积累,夯实写作基础,妙笔生花。  相似文献   

6.
开拓思路谈     
作文教学,要帮助学生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写什么,二是如何写。叶老曾说:“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蓄。”我们的学生天天在生活之中,社会又以不同的渠道,时刻传送给他们大量信息,我们教师又都在不同程度地开始重视学生观察力的训练。学生的生活“积蓄”逐步在增加。  相似文献   

7.
我们都知道,阅读和写作各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和写作必须紧密结合起来。读写能力是学生能力的最基本、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们的关系应当是相辅相成的,"读中有写,写中有读"。"读中有写"中的"写"不是目的,而是辅助迁移;"写中有读"中的"读"也不是最终目的。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这句话也形象的揭示了的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应该读中有写,写中有读,以读促写,读写联姻,互惠共赢。  相似文献   

8.
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这是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老师"奉命而教",学生"奉命而作",导致学生作文的内容有的不真实,说假话;有的不具体,说空话;有的缺乏真情实感,说套话。基于作文教学的现状,我在教学中注重了三"重"。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普遍觉得作文难写,很多学生在写作时存在不知道要写什么、怎么写等问题,要求学生写出一篇语句通顺、条理清晰、具体形象的作文很不容易。对此,教师应在作文教学中巧用读写结合,降低难度,做好修改的指导。一、读写结合在语文教学中,"读"与"写"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在阅读教学时不能把读和写截然分开,而应把"读"迁移到"写",对"读"进行更为深入的延伸和拓展。开展阅读教学时,可以按三个步骤引导学生阅读:这篇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  相似文献   

10.
<正>"读写联动"是一个古老而又鲜活的话题,是语文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基本手段。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学必须注重倾吐学生的积蓄。所以"读"要为"写"服务,要让学生把心中的积蓄倾吐出来,就必须在读写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在课堂教学中,我细心挖掘教材的潜力,精心寻找合适的读写结合生成点,设计各种形式的小练笔,组织学生进行读写基本功训练,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让课堂更高效、更精彩!在  相似文献   

11.
作文是学生将胸中的积蓄转化为语言文字倾吐的过程。作文教学的实质是培养学生把胸中的积蓄转化为文字表达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指出:“通常作文,胸中先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是很自然的。“这就强调了积蓄的重要性。学生有了一定的积蓄,作文就很容易写,但  相似文献   

12.
正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一直以来受应该教育的影响,教师只注重写作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情感的培养,忽视学生素材的积累,许多学生往往因为无内容可写而在写作时生编硬套,缺乏童真、童趣,内容空洞、语言匮乏。学生认为作文难写、教师认为作文难教,学生整体写作水平低下。因此,让学生爱上写作,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这是广大语文教师共同关注的课题。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训练学生习作,必须注重倾吐他们的积蓄。""通常作文,胸中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是很自然的。"叶老的  相似文献   

13.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大多数学生在作文时都有的感受。要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第一,要关注生活,倡导真情写作;第二,要重视写作兴趣的激发;第三,让学生多读多写多积累;第四,予以适当适时地评价鼓励。  相似文献   

14.
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而现在不少学生“谈虎色变”,畏惧作文,有的苦恼没有东西写,有的不知道怎样串成文章,有的担心写不具体。有人概括当今学生作文“三乏”,即学生学识贫乏,生活积蓄贫乏,思想情感贫乏。对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5.
一、激发兴趣兴趣是人生的第一老师 ,写作之所以成为学生的“头痛病” ,直接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作文兴趣。试想 ,在缺乏写作内容 ,没有写作热情的情况下 ,学生只能硬着头皮去拼凑 ,胡乱编造“成文”来应付老师 ,既达不到训练目的 ,也就无从谈写作能力的培养。叶圣陶先生说 :“训练学生作文 ,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生活积蓄。这“注重于倾吐生活积蓄” ,旨在强调作教学必须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从而触发他们情感的神经 ,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 ,使学生都有生活的积蓄可以“倾吐” ,使学生都能够乐于“倾吐”。促使学生积极地挖…  相似文献   

16.
正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一直以来受应该教育的影响,教师只注重写作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对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不加以指导。这样,许多学生往往因为无内容可写而在写作时生编硬套,缺乏童真、童趣,内容空洞、语言匮乏,导致学生认为作文难写,教师认为作文难教,学生整体写作水平低下。让学生爱上写作,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广大语文教师共同关注的课题。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训练学生习作,必须注重倾吐他们的积蓄""通常作文,胸中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是很自然的。"这一论述揭示了提高写作的关键在于丰富学生写作素材,让学生在写作时可以信手拈来,自然成文。那么,如何帮助小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呢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这就说明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语文课本中的典范之作,是经过专家学者的再润饰和千百万师生的反复推敲而确定的,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文字锤炼、文章章法都堪为学生写作的典范。有效组织阅读教学,巧借随文练笔,扎实训练学生写作,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是要有丰富的联想力和创造能力。训练学生的写作,必须注重使他们倾吐生活积累,而这种积累要靠联想的激发、扩散和引申。运用联想有助于解决学生写作素材的问题,从而由此及彼丰富材料。运用联想可以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快速而准确地立意构思。运用联想写好话题作文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小学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既是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的延续,又是高年级作文的准备。因此,三年级作文教学对于高年级来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三年级作文教学能否顺利地由低年级过渡到高年级在整个小学阶段中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唐代诗人曾写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它准确地阐述了读与写的关系。然而,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却是另一番情景:读归读,写归写,读写脱节,读写游离,这是造成当前语文教学质量不高,学生读写能力不如人意的主要原因。针对以上情况,近几年我们学校在三年级开展了“读写结合平缓过渡”的作文教学实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谈谈我们前一阶段的做法。  相似文献   

20.
曾经看过一个作文教学案例,教师要求写一篇题为《我给同学"画"张像》的作文,当时课堂前10分钟流程是这样的:上课开始,在本班四十多名学生里任意选三篇作文,学生读这三篇作文,并猜测这三篇作文描写的是本班哪一名学生,结果没有一名学生猜测出来。教师把作文放在展板上发现一个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