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呐喊>、<彷徨>所反映的时代是一个商品经济萌芽发展的时代,这种特定的时代特征会艺术地投射到他的小说文本中,种种与经济有关的细节内容会内在地体现为一种萌芽的商品经济意识.本文将这种意识归结为十点内容.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产生这种意识的主客观原因,客观上从中国经济发展史的角度论证从明清到20世纪初期城乡商品经济确实存在一个从萌芽到发展的过程(尤其是江浙沿海地区带和京城地区带).主观上是因为鲁迅有意识地对农民与知识分子等在商品经济社会里的生存真相进行人道主义关注.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中的生命意识 ,认为其生命意识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生命迁逝感与对死亡的恐惧感。接着从三方面探讨了这种生命意识的形成 ,即鲍照所处时代社会的特殊性 ,鲍照个人的社会地位的特殊性以及《行路难》乐府旧题的内容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3.
“酒色财气”构成了《金瓶梅》一书的重要情节内容,而卷首《四贪词》的观点与正文故事描述所表现的情趣出入甚大,说明作者对酒色财气肯定多于否定,这种不一致正反映出当时人们从圣贤崇拜转为对物质生活追求的时代新意识。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收录了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读来备受感动,问过许多学过此文的中学生.他们也道出了同样的感受.认为课文所揭示的人间真情质朴而动人。许多语文教师也把这一主题当作重点来教.亲情意识便成为了这篇文章的艺术特色。笔者认为亲情固然是文章的底色.但文章的深层意蕴却是生命意识的萌芽与成长.这种萌芽、成长通过儿童的视角来展现.并在“悲凉”话语风格下愈显沉重。  相似文献   

5.
《海的女儿》中小人鱼形象体现出十分强烈的人类中心意识。小人鱼形象的人类中心意识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由无意识萌芽到偶然性形成,再急剧发展,并产生实质性飞跃,由思想转化为行动。小人鱼在追求人类的爱情及不灭灵魂的过程中,矢志不渝,义无反顾,始终得不到人类世界的认同和理解,没有得到也不可能得到人类的任何回报,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人类中心意识下的悲剧,应该引起人们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6.
鲁迅思想中有着浓郁的受难精神,这种受难并不是盲目地代人受过,更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独自承担,而是与他的童年生活背景、社会环境作用以及所受中外文化中受难意识的熏陶有关。作品《野草》中的受难意识集中体现在《秋夜》《复仇(其二)》《墓碣文》《颓败线的颤动》及《这样的战士》等篇章,并由此形成了一条精神主线,体现在敢为人先的探索和时代赋予的使命当中。  相似文献   

7.
余华在《活着》中用平静的语调向读者讲述了富贵的坎坷人生故事,从叙事内容到作品内涵都表现出一种坚强而又孤独的生命意识,主要表现在对生命价值和目的的全新认识、对苦难的正视与超越等方面。这种独特的生命意识,从哲学层面来看是一种积极面对生存,沉着应付苦难,坦然面对死亡的人生观,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作家从终极意义上对人的生存悲剧和生存宿命的探寻与超越。  相似文献   

8.
山水诗作为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诗歌类别,在盛唐时代达到艺术顶峰,而《楚辞》中所透露出的山水意识正是山水诗歌由萌芽到成熟的漫长过程中的基石。文章主要从《楚辞》中的山水观、山水意象、对山水的初步审美意识三个方面来论述《楚辞》中的山水意识,从中可以看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断亲近的过程,也可以探讨出山水诗产生的渊源。  相似文献   

9.
钟肇政的短篇小说既记录了光复初期台湾社会的发展历程,更记录了在这个发展历程中人们内心的悸动。《苦儿求学记》记述的是一个纯粹农业经济时代的故事,到了《阿月的婚事》,农业经济时代已经走进尾声;商品经济在《投票》里开始萌芽,至《溢洪道》方兴未艾,到了《自用车时代》已经十分发达;《猎熊的人》感叹的则是,商品经济时代大潮汹涌而来,一切在它面前土崩瓦解。  相似文献   

10.
结构主义对《荆棘鸟》生命意识的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结构主义叙事分析方法,阐述《荆棘鸟》内容的存在形态,思想它的生命意识与哲理意蕴:人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他的压抑史,无拘无束的满足生命需求的原则不可避免地会与自然环境和人的环境发生冲突,因此,在人性发展的意识范围内和它所创造的世界范围内的任何自由,都是要以牺牲欲望的充分满足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部系统研究当代十七年文学的专著,《十七年文学的时代性思考》的意义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深刻的历史意识:表现在本书中,即中自觉地将一种文学思潮,文学现象有和作家作品放在时代背景和历史坐标上加以审视,在其价值认定和审美评定上,紧密结合一定历史时代的政治特征和文化特征进行自觉的思考,从而以许多创见性的成果弥补了此肖的空白点;其次,鲜明的主体意识:作者在深入历史的基础上,又能超越历史而立于时代的审美制高点来建立自己的审视坐标,自觉地把十七年文学放在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进而作出富时代前沿的独特审美判断。将十七年文学作为一个文学时期或一个文学单元,从多方面来分析其成败得失,失体现现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从批评价值上说是超越时空的的。  相似文献   

12.
小说《儿子与情人》是D.H.劳伦斯的半自传体作品。该书创作于20世纪初,正值女性主义浪潮的兴起。“新女性”的出现,逐步“威胁”动摇着维多利亚时代的男权意识。劳伦斯一方面欣赏“新女性的独立、大胆、智慧,另一方面受传统的男性至上意识的影响,又惧怕女性的这种变革会危及男性的地位。本文从小说人物关系的角度入手、剖析劳伦斯在定位女性社会角色时的矛盾与困惑。  相似文献   

13.
《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展示了元明清三个不同时代女性生活的画面 ,呈现了女性意识逐步觉醒与不断深化发展的历史样态 ,为五四之后女性的解放与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史记》的创作完成标志着我国历史上较为完整的悲剧意识的正式产生。从整体看,这种悲剧意识既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又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而且在其产生的过程中曾有传统士风、自身遭遇及时代精神等多种因素发挥过作用,本文所集中探讨的即是上述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以往对汪曾祺《异秉》的研究往往侧重于其1980年发表的重写后的文本在内容上对1940年初作版本的继承与变化,然而实际上这一重写首先是由结构上的自我扬弃所铺就的。作为他在1980年代的复出之作,《异秉》从层级叙事结构向“涣散”的“叙事流”写作的流变是其重新审视了文学如何介入世界与人生这一根本性命题后的结果。其1980年代以后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语言与文体意识。语言作为自为的目的,形成叙事意识对意义表达的反刍。汪曾祺在1980年代的“惊艳”很大程度上也归因于他对小说理念的革新。他的“与众不同”不仅是叙事对象的抒情复归,亦是文体意识的内在突破。《异秉》重写之文体风格的变化反映了他由回忆感受所进行的文本重塑,由此见得他从写作实验到生命写作的历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对学生而言,是唤醒“内因”自主奋斗的原动力。意识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只有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了与自己的认知结构矛盾时,才会主动地问一个“为什么”,此时,我们说学生才真正地启动了思维。因为,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思维,才是思维品质深刻性的表现。正是这种品质促使了学生创造意识的萌芽发展。同时,问题意识有利于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主体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汉代文人五言诗,从内容上看,它继承了《诗经·国风》的优良传统,但是又不同于一般的歌谣,它是以抒写文人士子的世俗情怀、表现它们的生命意识为主体的创作。它既是男女之情的表露,更是对个体生命意识的张扬与悲叹。它的产生,标志着中国诗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且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钟嵘赞赏它“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魂,可谓几乎一字千金。”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评它:“深度浅貌、语短长情。”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它作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18.
1985年创刊的《小学生数学报》,时至今日已走过了二十年历程,它以其富有童趣的画面,新颖的栏目,丰富的内容和巧妙的解法,强有力地吸引着学生,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活泼、生动的获取知识的氛围,让学生拥有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每当新一期的《小学生数学报》一到,教室里、走廊上,甚至在洗手间都能见到其身影,  相似文献   

19.
屈原继《诗经》之后,开创了崭新的诗体——骚体诗。《诗》、《骚》怨刺时政的精神是其主要相同之处;但从《诗》发展到《骚》,随着时代的变迁,其怨刺精神的嬗变依然明显。概言之,就是《骚》诗中的主体意识与个体精神的增强。《诗》、《骚》怨刺精神所包蕴的刺政刺时与主体意识两方面的内涵。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关注现实、积极入世与独立不迁的品质。初见于《诗》,定成于《骚》,对后世知识分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萧红的《生死场》展现了北方农民奴隶般的生存状况和苦难的命运遭际,小说流贯着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悲剧意识。同时,作为女性作家的萧红,又将这种悲剧色彩涂抹到对于女性命运的探索与关爱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