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架     
《教育》2012,(14):59
大学一流之道作者:张杰出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大学一流之道"系列活动,是上海交通大学近年来实施国际化战略,与世界一流大学交流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数十位来自世界和中国一流大学的校长,以一流学者和一流领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校要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借鉴世界各国大学管理的成功模式。法国大学管理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两权渗透,适当分离,行政权力起主导作用,这对我国现有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环境中的高校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双一流"建设是国家面向世纪中叶实施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是建设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一流大学的建成需要有一流的功能体系以及一流的支持和服务体系。推动"双一流"建设的突破口在大学战略管理,要进行战略研究,制定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战略,用战略引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4.
韩国浦项科技大学是后发新兴世界一流大学的典型代表,其发展具有"小而精"的显著特色。浦项科技大学"小而精"的特色发展战略既是其积极应对时代挑战的理性选择,又是基于对自身发展愿景的准确定位。在"小而精"特色发展战略指导下,浦项科技大学通过延聘世界一流师资、培养世界一流科学家、精选特色学科和确定重点领域、开拓多渠道经费来源以及"产学研"合作的技术创新模式等举措进行精深实践,成功实现了学校的迅速崛起。作为"后发"大学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经典案例,浦项科技大学的成功为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理念借鉴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5.
科技发展需要人才,人才的培养则靠教育。研究型大学在美国科技创新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成功经验,对于正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世界一流大学的精神文化对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证明,大学精神文化是造就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而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存在着大学精神文化的缺失,需要我们从独立精神、学术自由、特色理念和创新精神等方面向世界一流大学学习.  相似文献   

7.
拥有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是高等教育强国的显著标志.为了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进而建设成为高等教育强国,我们必须构建大学、政府与市场三者之间良好的生态关系.国际经验表明,问责制是构建大学、政府与市场之间生态关系的一种有效机制.而问责制的顺利实施则需要明晰大学、政府与市场各自的权责,以及完善自身的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理工科大学办文科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的社会化、综合化和国际化趋势以及创办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目标的确定,要求理工科大学对文科的发展战略作出相应的调整。本文在对国内外以工科为主大学的文科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后,提出了有关理工科大学如何办文科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纵观世界一流大学,它们都有着独特的大学文化,可以说正是这些独特的大学文化构建了这些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支撑着它们屹立于世界大学的前列.它们也不断地克服着来自外在的重重阻力,努力保持其发展个性和发展方向.大学文化涵义广泛,包括校园环境、教学设施、师资队伍、管理制度、校园文化、师生价值观、学术氛围等.如今,大学文化的建设成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因素,也逐渐呈现出了它的独特魅力和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单中惠 《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14,(1):F0002-F0002,F0003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我国大学界乃至整个中国的一个梦。从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我国适时提出了“建设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相继启动了“211工程”和“985工程”。这标志着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开始,同时也标志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已成为国家的战略。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瞄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进行重点建设的院校正面临着如何实施有效的战略领导的问题,大多数创建院校习惯于把适应性挑战当作技术性挑战,而实际上创建大学主要面临的是适应性问题。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领导要求大学识别出所面临的适应性挑战,开展适应性工作,并确立战略适应性主导的战略领导模式。通过对北大2003年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改革的适应性分析表明,中国瞄准世界一流大学开展重点建设的院校只有认识到创建工程是适应性挑战,并遵循客观的适应性工作原则,才能确立对创建战略的有效领导。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水平大学缺乏世界一流大学的精神气质,其主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的政府主导发展模式,使得大学缺乏自主权,没有健全的现代大学制度。我国高水平大学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过程中,要着力突破体制机制上的困境,处理好大学、政府、社会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顺大学的外部管理体制;处理好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分工,进一步完善大学的内部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3.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通过对"学生规模、生师比、研究生比例和留学生比例"等四个大学结构维度的分类,基于THE世界大学排名2019年数据,比较分析不同结构类型世界一流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国际化"等四个大学功能维度上的差距。研究发现,具备"小型学生规模、大生师比、中研究生比例和高留学生比例"结构特征的世界一流大学在其大学整体功能发挥方面表现更佳。  相似文献   

14.
是否拥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学已成为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将建设一流大学与服务国家紧密结合已成为各国校长的共识。文章以巴黎十一大为案例,重点介绍了巴黎十一大成长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历程,解读了法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政策和经验,以期为我国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母语均为非英语,教育体制均为中央集权制的德国、法国、日本和韩国尽管对世界一流大学的理论认识模糊,但分别于2005年、2010年、2002年和1999年开始了各自的"卓越计划"、"卓越大学计划"、"21世纪卓越基地计划"以及"21世纪智慧韩国工程",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实践进行探索。由于四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制定的背景和内容的不同,它们所取得的建设成效也各有差异。从政策背景来看:政策的执行时间不一致,人均GDP和高教生均经费/人均GDP的差异较大,但是四国的教育经费/GDP和科研经费/GDP比较接近,可见四国对教育和科研的重视,为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奠定了思想和经济基础;人才储备差异较大,其中日本的人才储备最完备,法国次之,德国和韩国则在研究人员和高等教育人口上各有劣势;四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均属于集权制,因此其在大学入学权、大学所有权、财政预算、课程设置以及教员身份上都受中央政府或者国家的控制。从政策内容来看:建设资金相差悬殊;建设周期都较长且都分期进行;除法国同时注重建设大学和研究生院外,其他三国的建设对象均为大学;四国都选择了将少部分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集中战略"。从政策效应来看:德国的"卓越计划"极大改善了参与大学的基本面貌,促进了跨学科合作,为青年研究者(特别是博士后青年研究者)提供了科研机会,但是该政策也对德国的大学治理、人力资源发展以及学科发展产生了负面效应;在"2003年危机"的刺激下,法国2010年"卓越大学计划"的外显目的仍然是提升其在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的位次,但是时至今日法国甚至并未达到这一直接目的;日本"21世纪卓越基地计划"促成了极致的研究,建成了教育基地,雇佣了青年研究人员,建立了大学校长领导下的有效治理结构,促进了校企合作以及实施了双专业教育体系;韩国的"BK21工程"在扩大韩国知识分子规模的同时,极大提高了科研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我国存在不同层次、类型大学间的错位竞争以及相同层次大学间的混乱竞争两种影响和谐的竞争方式.不和谐竞争带来不少负面影响,如挤压低层次大学发展空间,阻碍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导致大学间无序竞争,不利知识创新体系的建设等.促进大学和谐竞争的战略为:建立分层次大学的资源分配的竞争机制,以大学问战略联盟求和谐竞争,在差异化定位中选择战略等.  相似文献   

17.
陈丽璘 《文教资料》2013,(26):46-48
大学文化建设为研究型大学发展注入新内涵,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保障.本文以中美六所研究型大学为案例,从主页视角开展文化比较.研究发现,中美研究型大学都能积极发挥主页对外文化展示的功能,并有意识地强化世界一流大学特征.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服务导向功能突出,与社区融合度高,文化理念的宣扬更深入,办学个性更鲜明,值得我国研究型大学借鉴.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智慧韩国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BK21 Plus)是韩国政府继21世纪智慧韩国工程(BK21)、区域创新型大学工程和世界一流大学工程后,为进一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着力打造全球顶级研究生院和多领域复合人才,以提高大学核心竞争力而实施的一项重要工程.鉴于BK21等三项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自为政、重复资助等问题,在韩国政府的推动下,BK21 Plus工程整合学术资源与管理资源,将工程核心任务聚焦于各类创新型人才培养,确保计划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一流大学以拥有若干门一流学科为标志,而一流学科的形成往往以恰切的学科布局和发展战略为前提。基于学科功能和属性的分类标准,以10所全球顶尖年轻大学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学科分布结构、发展模式、特色战略和绩效特征四个方面,反映年轻顶尖大学在实现跨越式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学术战略。研究表明,年轻大学有可能在短期内实现学术上的跨越式发展,但前提是具有适切的学科布局及战略选择;促成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并非是"自古华山一条路",更可能是"条条道路通罗马",学术制度的创新是大学走向卓越的永恒理念;后发型国家切勿盲目模仿成功的学术制度,唯有扎根本土的制度环境才能探索出有效的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现代高等教育社会化、综合化和国际化的趋势,以及创办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目标的确定,要求我国重点理工科大学对其文科发展战略做出新的调整,并采取新的措施。本文分析、比较了国内外一些以工科为主要背景的大学文科的发展模式,并对我国理工科大学办文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