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有一个问题经常困惑我:怎样引导学生自觉地通过课外阅读来提高语文素养呢?“课内”与“课外”之间为何那么遥远呢?经过多年的探索,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师一厢情愿地“引导”不会有效果,可取的做法是先不要与课内离得太远,认真研究学生课内阅读的“最近发展区”,在课内外阅读内在的衔接点上下功夫,悉心为学生走向广阔的课外阅读架设出一个个并不陡峭的坡度,让学生能从课内向课外自信、自主地迈出坚实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再拾级而上,一边“散步”,一边饱览语文世界的美丽风光,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形成语感,最后登上语文素养的顶峰。  相似文献   

2.
“三步一体”教学模式,注重语文课堂教学的课内外延伸,沟通学生课内外的学习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独立、自主学习的同时,学会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3.
时下有些教师认为,我们只要把课内的东西教好就行了,课外阅读,那是学生自个儿的事情。因此,没有把课外阅读纳入自己的教学计划,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处于无法、无序、无效状态,学生自然就“不读”或“乱读”。因而,语文教师必须充分意识到课外与课内的密切关系,有目的有计划狠抓学生的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4.
链接式阅读教学以教材为原点,挖掘文本中蕴含的文化因子的辐射作用.链接相关阅读材料.在“法定”的语文学习时空内弥合“课内”与“课外”的鸿沟,通过实施“开源、立本、节时、共读”四大有效策略,使学生汲取丰富的营养,真正提高阅读效率,构建起学生课内外阅读的良好“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徐敏 《现代教学》2007,(9):47-48
“课内”是指在教室里面进行的课堂教学,而“课外”则是课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的一种形式,两者是相互依赖和相互推动的,“课外”是服务于“课内”的重要前提。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围绕学习内容在课外进行铺垫,并通过课堂教学(课内)来提高学生的素养和能力。  相似文献   

6.
阅读作为构成语文教学的四大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启迪思想、熏陶情感与铸就良好品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生阅读有“课内”和“课外”两条途径。课内阅读虽有重要意义,但有限的课内阅读量很难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阅读教学因过于关注文本解读,忽视对学生阅读效果的关注而饱受诟病,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割裂课内与课外阅读的关系,忽视对学生阅读迁移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应该回归理性,追求效度:课内往课外拓展、课外向课内聚合、以写作促成阅读、让评价引领阅读.作为阅读教学中的培养学生阅读迁移能力的四种途径,能够起到“勾连”“聚合”课内外阅读的作用,真正实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贯通.  相似文献   

8.
语文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课堂阅读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要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必须加强课外阅读。本文分析了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并以苏版教材为例,并从阅读与生活“融合”、课内与课外“联合”、精读与略读“结合”、反馈与评价“应合”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快乐阅读。  相似文献   

9.
“读说式教学法”的宗旨是根据本校的特点,结合本地改革实际,着重培养绝大多数学生的读说听写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新修订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已明确规定了“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课内学知识,课外去实践”的教学方向,要求十分重视课内与课外知识的结合,正确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读说式教学”实验是与这一精神紧密联系的。它既注重学生对课内知识的掌握,又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必须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让学生利用课内掌握的阅读方法,广泛地阅读适合年龄认知特点的课外读物,做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相似文献   

11.
凤光宇 《上海教育》2007,(9A):51-53
学生历史学习训练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课内训练,教师依据历史教学内容,用提问、做教材中“动手动脑”小栏目等方法进行学习训练。但是,课内训练由于受到教学时间、学生人数、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限制,学生参与学习训练的时间和机会还是比较少,学生的自主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制约。另一部分是课外训练,教师以布置指导学生做作业的方法进行学习训练。课外训练是课内训练的继续,往往更多具有“使学生巩固历史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2.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书成为学生最好的朋友”是我们综合实践活动的又一新天地。许多名人、作家也说:“多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的确,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之间是互相补充的,多年的课外阅读指导实践让我尝到“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甜头,收到了课内课外双丰收的喜悦。现将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做法和体会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关于如何处理三类不同课文,我想谈几点意见。一、从三类课文的名称来揣摩编者意图教材设立三类不同课文,编者是经过深思熟虑了的。课内讲读课文、课内自读课文、课外自读课文这三类,可以概括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是讲读与自读;一是课内与课外。从教学角度讲,编者既是想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又是想把学生的课内学习与课外  相似文献   

14.
周成锦 《语文天地》2010,(12):93-94
“精讲多练”这条原则符合语文教学的性质和规律。为此笔者进行了探索与尝试.希望通过课前、课内、课外让每个学生都“练”起来,练口、练手、练脑,做到趣练、精练、巧练相结合。同时,将课内延伸到课外。以课内激发课外兴趣和求知欲,以课外补充深化课内知识.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既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又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5.
何捷 《江西教育》2023,(38):5-7
<正>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单元习作,必须当堂写。首先,这是教材中出现的、具体的课程学习内容,必须在课内完成。其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每学年课内习作在16次左右。这里的“课内”,既是课程系统之内的意思,也指示着作文必须当堂写就,在学校内、课堂中完成。只有“当堂”才是“课内”。如果把作文当作家庭作业,让学生自己完成,或由父母辅导完成,应视为未能完成“新课标”所规定的课程内容,也就是“不达标”。当堂写,难度系数高。教学要发挥促进、引导、  相似文献   

16.
导学法通过课前引导,围绕着新问题使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自己推出结论,为以后的“研究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体现了“再创造”原则在教学上的贯彻落实。其特点是强调课前引导,把“习题”作业改在课内讨论完成。它变口授新课为手写形式引入,变老师带领学生推出结论为在老师引导下学生自己推出结论,变课内讲授为课前引导、课内解疑,变课外作业为课内讨论练习。有时课后留有少量复习作业(课本内容以外的)及更深一步的思考选作题。导学法的心理学依据是: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指向性活动,必须处于较好的心…  相似文献   

17.
张速 《教学与管理》2002,(10):57-58
怎样进行小学古诗教学呢?我根据新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自觉背诵古诗的兴趣和帮助学生自主理解古诗内容为中心,初步构建了“二线四步”的教学模式,即课内、课外两条教学线索并行,并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古诗学习素质。  相似文献   

18.
“双促双发”,即“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发展”课题实验。课题研究以感悟生活和文学、经典熏陶为双翼,以“陶冶情操,启迪心智”贯穿始终,努力探索常规教学与专题讲座、课内指导与课外阅读的结合途径,课内与课外,教与学的协调互动;探寻语文有效学习的规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师生共同发现,共同探索,共同创造。以教学为中介,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达到师生素质双向和谐发展的目的,真正造就个性化的教师,培养创造型的学生。课题研究的方法主要有:1.找准课…  相似文献   

19.
怎样进行小学古诗教学呢?我根据新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自觉背诵古诗的兴趣和帮助学生自主理解古诗内容为中心,初步构建了“二线四步”的教学模式,即课内、课外两条教学线索并行,并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古诗学习素质。一、课内背诗:情景性记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背诗是诗歌学习的第一步。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里快速背诵呢?理解性背诵是最佳方法。在教学新课之前,我先提出学习古诗的具体目标:知道作者是谁,自己解释题目的意思,自…  相似文献   

20.
由教师向学生、由教向学的重心转移是现代教学的显著特征。在我国,这种世界性潮流的具体反映便是在理论界创造性地提出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新命题。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我们可以划分为课内教读、课内扶读和课外自读三种形式。其中,课内扶读集中反映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统一性,是课内教读通向课外自读的桥梁。课内扶读的“扶”体现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引路人的主导性,它是“放”的条件;“放”是“扶”的效应,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进行扶读教学的前提是精选扶读课文,编制与教读课文相一致的扶读教材。当然,本文旨在探讨扶读教学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并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