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白鹭之邀     
《小学科学》2013,(1):16-17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前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四首绝句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的春景,其中写到了两种鸟类:黄鹂和白鹭。  相似文献   

2.
思考之一:要走进文本,切莫“雾里看花”[反例《]赠汪伦》一课的教学第一步,读诗歌《赠汪伦》。第二步,请学生看课文情境的投影。第三步,进行自主选择学习。(1)凭想像分组表演多种赠别的情境;(2)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幅赠别的画;(3)喜欢音乐的小朋友到电脑前点击适合表现赠别的乐曲,并配乐朗读。第四步,读两首赠别的诗。第五步,学生总结收获,并合唱一曲《朋友啊,朋友》。[点评]从课堂教学看,很“热闹”,看投影、表演、画画、听音乐等,语文课成了一个联欢活动,让人眼花缭乱。老师没有让孩子沉下心去,让孩子走进文本,只注重形式,学生的知识、语文能力收获很少,忘记了“本”。[正例《]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课的教学第一步,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插图,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思考: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第二步,读练结合,理解诗句的意思。1.在()内填入描写景物的词语。2.在上填入表示数量的词。3.在 ̄ ̄上填入表示动作的词。第三步,分组读一读填入的词,体会这些词语在诗中的作用。“1.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名词前面都加了表示颜色的词)加上这些词有什么作用?联系诗句说说理由。2.请将4个...  相似文献   

3.
一、语词对称这首诗中的许多词语互相对称,如:“两个”与“一行”,“千秋”与“万里”等数量词对称,这是其一。其二,“西岭”与“东吴”、“翠柳”与“青天”、“黄鹂”与“白鹭”、“雪”与“船”等名词对称。其三,“呜”与  相似文献   

4.
杜甫的这首《绝句》我们通常都是这样解释的:黄鹂在翠柳上鸣叫,白鹭飞上青天。从窗里看到西山上的雪,门口停着去东吴的船。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千秋雪远景,万里船近景。细想起来,这样的解释似有不妥之处。首先,“从窗里看到西山上的雪”与“门口停着去东吴的船”这两者之间没有什么意境上的联系。如果说是时间与空间的联系,那么,船停在门口,在这有限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品读这些诗句,我们总会置身于一种美的诗境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诗人是如何创设出这样美的诗境的呢?显然,这得益于诗人所描绘的“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白帆”、“红日”这些色彩明丽的景物。人们常说“多彩的世界”,正是色彩构成了我们绚丽多姿的世界。自然,我们中学生写作文,也应观察色彩,品味色彩,描绘色彩,为作文增添一份色彩。  相似文献   

6.
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雪,门泊东吴船。这是一位朋友开的玩笑。他故意把杜甫这首《绝句》中的“两个”、“一行”、“千秋”、“万里”等数量词删去,并问我:“此诗如何?”我答道:“通是通的,对仗也工巧,但比起原作来,诗意就要淡多了。”  相似文献   

7.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是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杜甫居成都草堂时写的。这首诗究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我主要从审美的角度来谈谈我的看法。情景相生,优美与壮美兼具,喜悦与忧郁并存。"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歌以一副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愉悦的氛围。上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  相似文献   

8.
"黄鹂、翠柳、白鹭、青天",杜甫的<绝句>诗中有画,画外有音,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卷,孩子们在课堂上读得如痴如醉. "老师,我有个问题!"一声清脆的童音蓦地响起."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为什么杜甫诗中不用‘蓝天'.而用‘青天'?"一个学生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眼神中充满了挑战.其他同学也一下子抬起头,看着我.  相似文献   

9.
师出示白鹭飞行图( 夕阳西使。下,暮色渐浓,晚霞如画,几只白 师:白鹭是一首韵味无穷的鹭低低地掠过空际) 。 诗,你们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师:这么美的画面,可惜缺少的?了画外音。想不想给这幅图配上 生4:欣赏着这一画面,我仿一段画外音呢? 佛看到了作者郭沫若漫步在乡村(学生朗读的欲望一下子被小路上,抬头看到一只只白鹭低调动起来,他们兴趣盎然,非常投低掠过空际,快乐地笑了。入地朗读这一自然段;师指名为 生5:看着这一美丽的图画,画面配音。) 我想到了一首诗:“两个黄鹂鸣翠…  相似文献   

10.
古诗距离我们,年代久远,短短的几行字,包含的意思却很丰富。抽象的内容与呆板的形式让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甚难理解。因此,我常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来教古诗,学生兴致勃勃,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我用“文化快餐”的形式和学生学习古诗《绝句》后,学生终生难忘。《绝句》用28个字描写了杜草堂春天里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色,包含的景物有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岭、雪、河流、船……描绘的颜色有黄、白、翠、青。和学生学习这首古诗时,我利用学生常见的食物,根据古诗制作了一份“文化快餐”,拿到课堂,供学生欣赏、品尝,让学生在色香味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1.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品读这些诗句,我们总会置身于一种美的诗境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诗人是如何创设出这样美的诗境的呢?显然,这得益于诗人所描绘的“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白帆”、“红日”这些色彩明丽的景物。人们常说“多彩的世界”,正是色彩构成了我们绚丽多姿的世界。自然,我们中学生写作文,也应观察色彩,品味色彩,描绘色彩,为作文增添一分色彩。一、用色彩扮靓景物我们观察事物,看到的不仅有事物的形状,更有事物的色…  相似文献   

12.
杜甫的一首《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被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选编,可谓经典。但“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句总让我有些疑惑不解,杜甫为什么不说“两只黄鹂鸣翠柳”呢?“个”比“只”到底好在哪?这让我想起了文学巨匠——鲁迅。他在《秋夜》中有这么一句,说天空“闪闪地眨着几十个星星的眼”。难道文学大师就可以不顾语法,随心所欲地用词吗?还是里面包含着什么深刻的用意呢?  相似文献   

13.
教材简析及教学建议: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3课《古诗两首》中的《绝句》是杜甫《绝句四首》中的第三首,内容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描写的是公元759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整首诗虽只用28个字,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妙的画,一幅春天的画,一幅有声有色的画,一幅动  相似文献   

14.
作者是谁     
老师问小刚:“两个黄鹂鸣翠柳…。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刚高声答道:“是诸葛亮。”“为什么是诸葛亮?”“诗最后一句是‘门泊东吴万里船’,诸葛亮把船都停泊在东吴门前了,怎么不是他写的呢?”  相似文献   

15.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的这首《绝句》,是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的好诗。通过对草堂周围美丽景色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无比愉悦的心情。  相似文献   

16.
史峰 《广东教育》2006,(12):29-30
有一次.我去一所村小听视导课。执教教师讲的文章是杜甫的《绝句》.应该说这位老师讲得挺好,带领学生将诗中的意境体会得入景入画。在讲课中,有个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老师,诗中为什么写成‘两个黄鹂鸣翠柳’?小鸟前面的量词应该芟是‘只’呀.‘两只黄鹂鸣翠柳’才对吧?”  相似文献   

17.
黄鹂自古就少星期天,学生李虎和刘龙到郊外柳林里游玩,李虎说:“这儿的树真多,可惜黄鹂太少了!”刘龙接过来说: “黄鹂自古就少嘛!”李虎问:“何以见得?”刘龙回答:“唐朝大诗人杜甫的诗中说过:‘两个黄鹂鸣翠柳’……”  相似文献   

18.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符白鹭上青天.古人诗句中对白鹭的赞美,早让它成为中国人口中诗情画意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品读这些诗句,我们总会置身于一种美的诗境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诗人是如何创设出这样美的诗境的呢?显然,这得益于诗人所描绘的"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白帆"、"红日"这些色彩明丽的景物。人们常说"多彩的世界",正是色彩构成了我们绚丽多姿的世界。自然,我们中学生写作文,也应观察色彩,品味色彩,描绘色彩,为作文增添一份色彩。  相似文献   

20.
不知所云     
某秀才文章作得实在蹩脚,主考官读后仅批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同事看后不解,于是请教之。主考官笑答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不知所云;一行白鹭上青天———离地(题)太远也。”不知所云@谢纯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