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文章使用自编积极心理品质问卷、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和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抽取安顺市6所学校4-6年级学生,通过与一般儿童的比较,梳理留守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研究发现,留守儿童中主动帮助他人、主动求助、经常帮助做家务的人数比例高于一般儿童。除了在同伴交往方面留守儿童得分高于一般儿童,在亲社会行为和情绪行为问题各因子上,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均没有差别。结果表明,尽管留守儿童“亲情缺失”,但他们并没有表现出较多的心理行为问题。最后提出促进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使用自编积极心理品质问卷、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和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抽取安顺市6所学校4-6年级学生,通过与一般儿童的比较,梳理留守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研究发现,留守儿童中主动帮助他人、主动求助、经常帮助做家务的人数比例高于一般儿童。除了在同伴交往方面留守儿童得分高于一般儿童,在亲社会行为和情绪行为问题各因子上,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均没有差别。结果表明,尽管留守儿童"亲情缺失",但他们并没有表现出较多的心理行为问题。最后提出促进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3.
留守儿童问题是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出的"衍生物".它不仅反映了教育资源分配的问题,而且也是对农民工子女如何受到公平教育权利的一种挑战.本文分析了留守儿童失范现象的诸多表现,并通过社会学理论对其表现进行解析,进而对留守儿童的失范行为进行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4.
文化传递缺失与留守儿童行为失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守儿童问题是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出的"衍生物"。它不仅反映了教育资源分配的问题,而且也是对农民工子女如何受到公平教育权利的一种挑战。本文分析了留守儿童失范现象的诸多表现,并通过社会学理论对其表现进行解析,进而对留守儿童的失范行为进行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5.
流动和留守儿童吸烟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4279名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和农村普通儿童的吸烟行为、与吸烟相关的问题行为、亲子依恋、师生关系、同伴吸烟及其对吸烟的反对和同伴对问题行为的控制的调查发现:流动和留守儿童在不同年级中表现出不同的吸烟行为;与吸烟有关的问题行为、同伴吸烟情况、同伴对吸烟的反对和同伴对问题行为的控制能够显著预测儿童的吸烟次数和数量,亲子依恋和师生关系能部分预测吸烟行为;最后提出了流动和留守儿童吸烟行为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留守儿童社会支持、心理资本与情绪行为问题的状况及关系,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长处和困难问卷对贵州省毕节地区309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不同性别的留守儿童在希望、品行问题、多动和亲社会行为上呈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级的留守儿童在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困难总分和亲社会行为上呈显著性差异(P<0.05);留守儿童社会支持、心理资本与困难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亲社会行为呈显著正相关(P<0.01);心理资本在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影响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增加留守儿童社会支持,有利于培养留守儿童的心理资本,对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考察亲子分离情境下留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及其个体差异,采用问卷法、教师评定法和档案法搜集232名农村留守初中生的测查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与高危型相比,适应型留守儿童在认知—行为方面表现出高挑战性—可控性认知、积极应对以及低威胁性一无控性认知、低消极应对的“三高—三低”模式;在学业成就和学校表现方面表现出高学业成就、高人际技能、高任务取向和高耐挫性的特点.不同适应类型儿童在焦虑—退缩和违纪—攻击问题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脆弱型和矛盾型在上述所有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改变儿童的认知—行为系统,培养其社会能力有望成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21,(71):160-162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很多农民工进入城市,这种情况使得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因为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家庭、学校、社会等,让留守儿童在心理上产生的问题凸显出来。文章通过对留守儿童在心理上的问题实际的表现进行描述,分析造成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反社会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由于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与其它变态人格的主要区别是,反社会人格者萌芽于儿童、青少年时期,表现在幼年就已发生明显的反社会倾向,为持久的适应社会生活的障碍,在各种人格障碍中,此种人格障碍引起的违法犯罪行为最多,犯罪的可能性和对社会的危害更大。本文对反社会人格在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特点,从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模式及其形成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以为青少年形成健全人格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问题儿童是指行为偏离正常标准,父母和师长难以用通常的办法指导,必须采用特殊措施加以矫正的儿童。这种儿童往往表现为顺应不良,有反社会倾向以及破坏性,但还没严重到少年犯罪的程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问题儿童在行为、社会适应性、性格倾向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外显的问题行为是受内在的思想感情支配的,思想感情与性格有关,性格倾向决定其行为方式,从儿童的惯常的行为方式上,可以观察其社会适应性。问题行为和社会适应性差的根源在于问题儿童具有反社会倾向和破坏性的性格特征。问题儿童的性格特征表现如下:1.对社会、对集体、…  相似文献   

11.
《奥赛罗》以嫉妒、盲目、报复为主题展现人类在命运面前的无能与无助。列维纳斯的伦理观把爱作为伦理的基础,强调他者的不可知性和他异性是自我对他者回应和负责的根本原因。只有忘我的以他者为中心、对他者敞开心扉才能让爱的伦理关系存在并延续。借助列维纳斯的爱的伦理观阐释《奥赛罗》三位主要人物对爱的不同处理方式,可以揭示出导致人物之间伦理关系破灭和导致的爱消失的原因,再现莎士比亚这位文学巨匠的超前历史眼光与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2.
李陵 《怀化学院学报》2008,27(6):100-101
在高校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视。但是,"纲要"课程开设之后的教学现状却并未令人满意。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就增强"纲要"课的理论性和学术性,活跃课堂气氛,进行开放式教学,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挖掘历史资源,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了以提高教学实效为目的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在高校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视。但是,“纲要”课程开设之后的教学现状却并未令人满意。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就增强“纲要”课的理论性和学术性,活跃课堂气氛,进行开放式教学,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挖掘历史资源,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了以提高教学实效为目的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校园和城市之间逐渐产生了一个特殊的区域,即所谓的大学校园“边缘区”。以系统分析法对由边缘区地段的特殊性引发的“边缘区现象”的成因,特点及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接邹立志君长途电话,说她的博士论《诗歌语体论》经过修改、补充,即将问世了,希望我为之写一篇序言。高兴之余,二年半之前她的论顺利通过答辩的情景,又一次在面前映现。记得当时评委会的专家一致给予高度评价,“决议书”写道:“这是一篇功夫扎实,富有创见,学术价值较高的论。它不仅对于诗歌语体学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对于修辞学科学化、现代化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对于语言学理论的研究也具有启发意义。”我认为上述评价是比较恰切的,该书的问世不仅对诗歌语体研究是一次较大的开拓,对整个语体学、修辞学甚至对语言学和学,也都“具有促进作用”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教育硕士培养中的五个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制、学位论文指导、学成去向等五个方面对教育硕士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试图从中找出其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以待进一步提高我国教育硕士培养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德沃金根据抽象的平等权理论对自由主义的分配正义理论作了新的阐发,提出了资源平等论,这一理论构想包括拍卖模式和虚拟保险市场两个部分,分别解决初始分配和再次分配的平等问题。试就德沃金的资源平等理论缺陷进行分析,并就其对我国和谐社会法治建设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提出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课本中介绍苯的取代反应性质时是以苯和溴反应为例进行实验的.若按课本上的装置和操作,将苯和溴混和好后,再加入催化剂——铁粉,烧瓶内液体急剧沸腾,大量的溴蒸气和溴化氢气体充满烧瓶上面的空间,并通过长导管进入锥形瓶,进一步弥漫到空气中,产生呛人的白雾和窒息的恶臭,造成严重的污染,锥形瓶中的蒸馏水也会因溶有溴呈棕黄色,这时再用AgNO3溶液来检验蒸馏水中的溴离子缺乏说服力.另外,实验结束后,把烧瓶内生成物倒入水中,生成的溴苯因溶有溴而呈褐色,尽管在教学中强调是因为溶有溴而发生了颜色变化。  相似文献   

19.
宋正恩 《河西学院学报》2003,19(5):30-31,12
介绍了两种新的淀粉粘合剂的制备方法,该产品制法简单、稳定性好、粘度高、渗透性强、成膜性较好,有较好的使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与不同文明时期相适应的人-自观念。从"天人合一"到"人定胜天"再到"和谐共生",这是人-自观念演进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过程,它们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包含着不同程度的合理的因素,我们必须对它们进行具体的辩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