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小学教学参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是不可估量的,往往会在课堂上给我们带来惊喜。在教学《飞向月球》一文时,为了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月球,我引导学生搜集了大量关于此方面的资料。课堂上同学们交流得也很带劲“:月球没有水资源”、“都是石灰岩等物质”、“白天温度达100℃,晚上温度却降到-180℃”、“没有空气”、“都是高山呀”,什么杨利伟“、嫦娥号”啦等等,从月球一直说到探索宇宙方面的知识,说的可真不少,很多的资料真让学生们大开眼界,增长了不少知识。可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只要认真地引导,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作出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2.
丁志娟 《学苑教育》2012,(20):71-71
在生物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说”,是生物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生物课堂教学的“说”应加强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谢雅斌 《广西教育》2004,(3A):33-34
小学数学学习是小学生建构知识、发展思维和各种能力的活动。华东师大著名教授孔企平曾说过:“教师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教学生学会什么,而是创设良好课堂环境,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己的活动中学到知识,获得发展。”为此,教师应在我们的教学中有机地整合各种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内容,使学生能轻松地学习,积极地思考,从各方面发展他们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制订,引发了我们对传统语文课堂的反思,我们都在试图构建一种与新课程标准最为合拍的课堂,在此,笔者想将这种理想中的课堂称为“绿色课堂”。本文试就什么是理想的语文课堂,作一些粗浅的思考。一、“绿色课堂”是充满“爱意”的课堂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没有“爱意”的课堂算不上是理想的课堂。在课堂上,师生间充满了“爱意”,课堂才会由此变得轻松,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能自由自在地学;课堂上有了“爱意”,师生间才会存在着尊重与理解,学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教师也不…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我们进而认为没有生活味的课堂则是死的课堂。“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因此,我们要将教学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得语文的经验与知识,在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其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草原》这篇课文我已经教了好多次了,每次教学都是循着草原的“景美”、“人美”的路子教学这篇课文,效果都不错。一次外出听课时,我被一位教师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时精彩的课堂生成所折服,同时也不断地责备自己,为什么没有好好地钻研教材,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描写“人美”部分中的其它方面的美呢?上个学期,我又一次教学《草原》这篇课文,于是,我将那位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时所使用的提示性的语言搬到自己的课堂上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其它方面的美:  相似文献   

7.
处于启蒙阶段的学生有着无限的创造潜力,如同一只只火炬,等待教师智慧策略的火花点燃他们。下面请看几个在科学教学中涌现出的学生创新发现。月光对植物的影响问题。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讨论研究问题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并非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可以成为“问题”,这需要教师慧眼识“问”,有对问题进行筛选、浓缩、引导的能力,以珍视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如教学“月相的变化”,我认为学生发现并提出的“月光对植物会有怎样的影响”这一问题很有价值,于是组织讨论。同学们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有的说:“月球自身不…  相似文献   

8.
“了解学生”的内涵在我们的语课堂体现不出来,除了认识上的原因之外,还有更为重要的实践操作上的原因。大凡可操作的东西都是细化了的具体的东西,要做到对学生的起点知识和生成的知识状况加以了解,就必须先要把“学生的起点知识和生成的知识状况”加以分解,细化成一条一条可供教师观察和分析的具体步骤和内容。余应源、章熊等老一辈学多年来倡导并努力构建的言语训练科学化体系,正是以此为起点给语教师搭设一个基本的操作平台。但是近几年在鼓吹所谓的“人性”背景下,中学语教师把语知识和训练驱逐出课堂,整个课堂以大而空的讨论为导向,对学生“放羊式”地引导,在课堂上无论学生说什么都是对的,教师都加以表扬。这种不正常的现象竟然得到了不少教研员甚至课程专家的鼓励。忽视了学生语知识与技能的训练,语教学一定会付出惨重的代价,这从现在正在推行的语新课程改革可见一斑。新课改过于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过于强调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实现的“研究性学习”“创造性阅读”“多元对话”和“个性化写作”,无视语教学的现实基础,说实话我们的语教学连最起码的教学起点都没有找到,怎么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下面我们以一堂按目前评课标准评价比较高的课堂实录为例加以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浅议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探索性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探究性学习,也就是学习过程要围绕学生,强调学生要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探究和创造活动,倡导开放式和研究性的学习方法,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反思我们过去的音乐欣赏课教学,“传承式”的教学方法居多,教师一味地讲,学生被动地听,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没有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致使许多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而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则可以改变这种状况,把课堂真正地交给学生,教师起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不仅学会音乐,而且会学音乐。  相似文献   

10.
评析: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以上教学设计,以“月球之谜”为“支点”,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广泛搜集资料,了解月球之谜,感受月亮文化,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求科学奥秘的情趣,这将有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1.
葛文虎 《生活教育》2012,(13):74-75
语文教学似乎一直都是在教育界争论不断的,因为我们的课堂似乎在学生的眼里上与不上都一个样,我们的语文教学似乎在学生意识形态的成长过程中并没有看到它的“聚变”效应。语文课堂也从此就落入了形式课,朗读课。所以,在很多人的眼里,语文课谁都可以来教,其专业的影响力远远逊色于其他的专业课。教育专家赵镜中提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我们的课堂,一般都是不会的人问问题,会的人回答;可是我们的课堂却是会的人拼命地问,不会的人拼命地回答。”这确实是一种扭曲,我们把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种经历演变为了一种教师的展示,展示他的深刻挖掘,展示他的读者思考,展示他的内涵解读,难怪,不断有专家说“基本功很扎实”。但我们看到,这种扎实背后的是什么?无视学生的独特存在,我们有一千个理由说我们的解读如何如何,但我们却把这种读者的姿态强行加在学生的肩膀上,无疑是一种“智慧的绑架”。  相似文献   

12.
教学是一种沟通和合作现象 ,一切的教学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背景之下 ,复杂的、高密度的、形式多样的沟通和合作。教学过程则是沟通文化的创造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 ,课堂是它的中心环节 ,是主阵地 ,教师在课堂上有效调控学生的思维活动 ,师生之间在融洽的氛围中 ,思维发生碰撞与互动 ,从而使学生自然的将知识链接到自己的“知识链”中去 ,同时更好地促进和帮助学生形成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这正是人才发展的目标 ,也是我们教师始终驾驭教学的方向。在化学课堂上 ,学生常常会由于知识理解不透彻 ,而甘愿充当“配角”或“看客” ,回避课堂上…  相似文献   

13.
传统教学没有解脱形而上学的束缚。这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从表面看教学;二、孤立地看教学;三、静止地看教学。具体地说明如下: 一、从表面看教学传统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为什么会“高分低能”?为什么只会唯书、唯上,不能唯实? (一)从表面看知识。知识和能力是不可分割的。能力有各种各样,其中最基本的是认识能力。其他一切能力都是认识能力的延伸和发展。我们都知道,书本知识,对于不是亲身取得这种知识的人说,是片面的知识,只有对亲身取得这种知识的人说,才是完全的知识。  相似文献   

14.
课堂上也应笑一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说,我们在生活和社交中,只要“笔一笔”,就会“十年少”,就会“十年少”,增进健康,增进友谊。我认为,师生在课堂上、教学中,只要“笑一笑”,就会“出高效”,学习知识,事半功倍。这是我近十年来教学经验之一。在课堂上笑一笑,不仅适应语文等文科类,也适应...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越来越深入教师头脑,我们的数学课堂也越来越“精彩”。但细细回味后就会发现,这种“精彩”大多只是表面上的“热闹”:少数学生在进行游戏,多数学生是“旁观者”;只是看得起劲,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只是外在形式上的活跃,数学思维的含金量并不高。一、真实的课堂摒弃演练和作假“利息”是学生六年级学生学完百分数后,在生活实践中能接触到的知识。学生在原有的生活中就有过相关的知识储备,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课堂中充分让学生“做主”,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理解有关利息、利率、本金的含义,体…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的同步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一幕:一位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课,企图将知识“灌输”给学生,牵着全班学生“齐步走”。然而,班上的后进生却在“听天书”。每次考试,这些后进生都是“红灯”高挂,老师却振振有辞:“我对每位学生讲的内容都是一样的,别人能学好,为什么你们几个总是不及格?”其实,学生不会学习,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头头是道,也是徒劳无功的。老师的责怪,更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他们就像一只无助的小鸟一样,在知识的大海中迷失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教育家布鲁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数学课堂是生成的课堂,需要教师机智地捕捉和利用。课堂的动态生成,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应及时抓住契机,与学生互动,那么数学课堂上生命的活力将在生成中涌动.我们的课堂也会因生成而精彩。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学论强调,“要让学生学会学习”,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之目的。那么,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和引导。 一、教会听讲,养成认真上课的习惯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场地,抓好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每接一个新班,首先要教会学生听讲,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要求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做到五会,即会听、会写、会看、会想、会说。  相似文献   

19.
对于“24时记时法”这节课,我们见到的大多数课堂都是老师说个不停,学生忙个不停。何至于此呢?通过教学观察,我们发现,除教师组织的教学素材零乱、教学结构散乱、教学主线模糊外,对这一课所涉及的知识本身的把握不到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当然。教学不等同于讲知识,但教学一定是以知识为载体,围绕着知识主线展开的。不能清晰地理顺知识脉络,必然会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障碍。那么.在“24时记时法”教学中需要理清哪些知识线索呢?  相似文献   

20.
王渊  李新根 《河北教育》2005,(23):21-23
【背景意图】在教学《面积与面积单位》一课前,我们查阅了大量来自网络、书刊上的参考资料,其中包括一些特级教师的教案。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分析,我们总觉得在面积概念的建立和统一面积单位必要性方面的处理上,教师都没有充分地展开,而对于一个在几何知识教学中举足轻重的起始概念,没有充分地体验与感知,学生是很难真正理解的。比如,在“物体表面”的理解与感知上,过去都是局限于物体的一个面,而没有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全部表面,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再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