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技术是手段不是目的”.但当前许多图书馆沉溺于技术的神话中而忽视对图书馆实践中“人”的因素的强调.只有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借助现代的科技手段,才能促进图书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与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逐步深入,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正在转变.在服务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加大了心理性服务力度,并且由对硬件的过份强调转化为对图书馆内部“软件”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试论"学习型图书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知识经济时代,建立“学习型图书馆”成了图书馆人追求的目标。本从“学习型图书馆”的理论依据、建立“学习型图书馆”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建立“学习型图书馆”三个方面探讨了“学习型图书馆”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贯彻"三个代表"推进依法行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深刻揭示了“三个代表“的核心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领导的政府,其拥有的公共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公共管理就应代表人民的利益,就应维护人民的利益.建设法治国家,推进依法行政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无论在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都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现阶段,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任务和利益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任务和利益是一致的,党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也代表全国人民和整个民族的利益.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其它社会阶层中的先进分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依靠力量.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性质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性质是有机统一的.  相似文献   

6.
在面临"全球化"引发的机遇与挑战面前,作为传播文化的主要园地之一的图书馆要能满足社会现代化进程的诉求,它自身的革新必不可少,因此重新认识"图书馆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在此基础上深入认知高等院校的图书馆之精神内涵的特殊品性,更是作好高等院校的图书馆工作的先决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7.
所谓“图书馆意识”就是人们通过其机能作用对“图书馆现实的反映”,社会“图书馆意识”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的“图书馆意识”强,就会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反之,图书馆意识淡薄,就会阻碍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亚当.斯密问题”的再认与消解,试图说明经济人出于利己动机的市场交换行为,能够促进个人利益、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协调发展,达到共赢的效果,力求揭示正确对待“亚当.斯密问题”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分馆制源于西方国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制,"分馆制"在我困高校中普遍存在并将继续发展,研究与讨论如何作好高校图书馆分馆的工作,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分馆的基本特性和基本现状,着重讨论和研究了高校图书馆分馆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经济利益与道德伦理的关系是经济伦理的核心,古代社会如此,现代市场经济下也是同样.要建立一个完善、健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伦理建设的关系.而“义利”观在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先秦诸子的“义利”内涵,对当今的经济发展仍有资可鉴.  相似文献   

11.
反思成人教育学科发展的思想历程,可以发现其关注焦点从“成人”走向了“教育”。进而,在“成人”与“教育”之间,生成了当代成人教育学科发展的困厄,同时也孕育着学科发展的潜力与未来。成人教育学科未来发展的核心课题是重建学科的研究范式,关键所在是重廓学科的研究边界,而回归成人的生活世界是成人教育学科未来发展的方法论选择。  相似文献   

12.
社会建构主义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80年代后,知识社会学实践了科学的“理性重建”向“社会建构”的转向,使科学研究(Science Studies)从理论转向科学实践,打开了一个至今被忽视了的一系列新问题的大门。这种转向与库恩的历史主义的范式理论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体现在:科学被视为一个“传统权威范式”、一种工匠默会知识和手艺活动、一种范式的政治利益代表,它把科学视为与人类的其它文化活动等价。但由于强纲领知识社会学否定了自然在认识中的基础地位,只强调社会因素的意义,从而导致了对科学与理性的全面解构。  相似文献   

13.
黑色作为一种基本颜色词在日汉两种文化中除了具有相同的本意外,又有引申义.本文通过对“黑”与“い”各个义项进行分析,旨在为中日比较语言学研究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戎狄考辨     
本文认为,戎具有本指与转指二义。戎本是先商族,为东夷的一支,后泛指华夏四境之少数民族,逐渐演变成一个文化概念。由于羌、狄在文化上与华夏族的差异,故戎主要用来指西北之羌人与狄人;狄人强大后,则主要用来指西方氐羌系少数民族。狄为犬族,是以犬为图腾的一个民族。狄族强大后,取得与戎并立的地位,成为北方少数民族的代表。  相似文献   

15.
"命",又称天命,是中国古代思想的核心。《周易》一书中有许多与"命"有关的内容,是研究中国古典哲学的重要资料。人有生命,因此也有欲望。生存欲望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称为"情"。  相似文献   

16.
有关“直译”和“意译”这对术语的争论已历经千年也没有定论。究其原因,在于对它们的界定一直含混不清。该文针对“直译”与“意译”的定义和性质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并重新给与界定。由于英汉语言及文化上的差异,翻译过程中对于直译的处理更困难些,文章从语言的不同层面对“直译”的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7.
论“硬新闻”的“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硬新闻”写“软”,成为白热化的新闻竞争中非常重要的新闻业务问题。软化硬新闻,要把理论认识和新闻实践统一到党性与群众性相一致上来,找准党的要求与群众需求的结合点,关键在于确立一个新而巧的新闻主题。硬新闻软化到位的标志,是广大读受看报道。  相似文献   

18.
电影《柳堡的故事》已成为经典名片,影片插曲《九九艳阳天》久唱不衰,拍摄地江苏省宝应县刘坝头因此更名为柳堡。然而在小说《柳堡的故事》诞生之前,就已有相类似的故事《下柳林》在晋西和陕北广为流传的史实,现在却鲜为人知,甚至被人遗忘。本文通过比较两者之间的诸多相似点,力求探讨民间文学和文人创作之间的某种关联。从民间文学和文人创作的角度来看,从文学的继承性来说,《柳堡的故事》的原型当来自民歌《新下柳林》,或者至少可以说是受到民歌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以来,围绕慧能“嗣法三偈”所展开的禅学和禅宗史研究,角度不同,见仁见智。文章对其中的代表性观点予以扼要的梳理,并认为包括“神秀偈”在内的四首偈子,与《坛经》中的传法故事,是慧能后人为“禅宗南宗”思想的发展需要而虚构的;“神秀偈”并没有如实反映出神秀的禅学思想;慧能“嗣法三偈”不是落于“有”,就是落于“空”,同样没能准确地把握住慧能超越二元对立的般若佛性的思想核心。  相似文献   

20.
"一直"与"从来"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规模语料的基础上,比较分析现代汉语副词“一直’’与‘‘从来’’在句法特征和语义特征上的差异,同时也说明两者所处句子的句式语义的差异。通过分析认为:“一直”表示持续,“从来”表示历程;“一直”所处的句子表示对行为在空间的延伸或在时间上延续的描述,“从来”所处的句子表示对行为在一个历程中出现概率的陈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