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陈丽娟 《成才之路》2014,(30):68-68
幼儿园常规教育可以让幼儿早日对幼儿园的环境和生活所适应,并有良好的班级秩序。幼儿常规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教师要结合教学实践,研究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一日常规教育。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实质是通过课程让幼儿在他自己的世界里更具活力地生长。研究者在课程生活化视野下,分析了当前幼儿园一日生活在组织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教师应该关注一日生活组织的生活性、流畅性、共事性、稳定性和灵活性,为幼儿创造幸福的幼儿园生活。  相似文献   

3.
刘兴玉 《福建教育》2023,(34):48-51
<正>进入幼儿园小班,懵懂的幼儿从熟悉的家庭场域进入美丽又陌生的新环境,有好奇也有害怕,面临的最大挑战便是“入园适应”。“入园适应”是指幼儿走出家庭环境接受幼儿园环境的过渡阶段,涉及幼儿的身心发展、家庭环境和幼儿园的教育环境等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也是每个小班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生活课程作为幼儿入园适应的重要载体,在促进幼儿发展、快速而顺利地适应幼儿园生活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实践中,有些幼儿园的入园适应生活课程却缺乏系统性的规划。为了提升幼儿入园适应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4.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形式,在满足幼儿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同时,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班幼儿刚入园,习惯了家庭生活的他们,要学会适应群体生活、学会与同伴交往与相处、提高交往等能力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在区域活动中,存在着事事随心所欲、不懂遵守区域规则、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等社会适应性的问题。怎样在区域活动中提高小班幼儿的社会适应性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呢?主要通过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中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培养幼儿与教师、同伴、环境的相互作用,提高小班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的课程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可见,幼儿园的课程应该注重游戏的融入,课程的设置要将游戏与幼儿的生活环境联系起来,让幼儿在愉悦的生活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在幼儿教学中,合理地组织一些游戏活动是提高幼儿各种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著名教育家张雪门先生认为,对儿童而言,"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教育应以生活为依据,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因此,让教育回归生活,让生活成为幼儿园的课程,应该是幼儿园课程的核心。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关注幼儿的生活和需要,选择、开发和利用幼儿有价值的生活,并将其提升整合为真正适应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生活化课程,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一、在零散的日常生活中生成生活课程生活是丰富多彩、灵动鲜活的。生活能引发幼  相似文献   

7.
鲁敏 《教师》2013,(12):103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寓教育于一日生活、游戏之中"。教师在实施主题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应注重追随幼儿的已有经验,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选择生活化的教育内容,让课程回归幼儿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正>从家庭步入幼儿园,这是幼儿在漫长的学习、生活中需要攀爬的第一个"坡",这个"坡度"与幼儿的分离焦虑、能力断层、环境适应等密切相关。结合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本着"幼儿经验是课程设计基础"的理念,我园的新小班课程设置着力削减"坡度",尽可能让幼儿在新入园的学习和生活中,能以相对轻松的步伐和宽松的心境,投入到到班级活动中去。这种"坡度"课程的实质,是以课程为"桥梁",使之在原本断层的家庭生活和幼儿园生活之间展开架构,减  相似文献   

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应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而传统的一般课程提供的大多是相似的、普适的教育内容,很难完全满足一所幼儿园的幼儿发展水平、经验和教师专业水平等实际需要。而园本课程是在相关政策指导下,以幼儿园现实的环境和条件为背景,以幼儿现实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幼儿园教师为主体构建的课程。为此,充分挖掘幼儿园及周边的课程资源,建立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的适宜本园的课程,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幼儿园的课程不仅是为了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同时,也是幼儿能否在生活世界中享受美满生活的保证。基于此,建构幼儿园课程必须以"让生活融入课程,让课程凸显情趣,以情趣促进体验"为理念,以"把握课程生活特性,精心选择内容"、"遵循幼儿发展规律,精心组织课程"、"优化在园一日生活,精心实施课程"为策略,进而实现让幼儿在既富有教育意义又富有情趣的生活化课程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1.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班级主题墙创设是幼儿园教师普遍关注教育内容之一,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特别是在小班教学中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适合小班的主题墙,老师应关注主题的内容与要求,让主题墙在与幼儿的互动中创设与形成,并发挥其适宜的教育作用,促进幼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活动意图 为尽快使小班的孩子能适应幼儿园新环境,熟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常规,我们在8月底开展了别开生面的试园活动,以此激发幼儿上幼儿园的兴趣,缩短他们与幼儿园、老师之间的距离.同时,让老师初步了解本班幼儿在生活自理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园培养目标所采取的一切教育措施。幼儿园课程园本化是以教师在实施《纲要》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幼儿园为研究阵地,以课程、教师、幼儿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幼儿园的整体发展为最终目标的实践研究过程,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实践旨在有效地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开展课程设计、组织课程实施、进行课程评价,形成因地制宜、灵活、开放的教育活动过程,让幼儿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满足自己的需要,从而获得生活和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自然的环境,让教育贴近幼儿生活。农村幼儿园应该着眼于立足农村实际,因地制宜地寻找幼儿最熟悉的生活资源作为课程内容。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幼儿园如果能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些自然资源打造园本乡土特色课程,就能使幼儿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从而促进农村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课程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15.
梁润红 《广西教育》2022,(10):42-44
本文基于新入园小班幼儿出现分离焦虑的典型案例分析,指出小班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的原因,提出缓解幼儿分离焦虑的策略:创设温馨的环境,让幼儿快速适应幼儿园环境;家长为幼儿做好入园准备,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开展家园合作。  相似文献   

16.
乡村的自然环境和现实生活为农村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基本的条件,乡村幼儿园应以乡村环境为依托,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充分利用各种乡土资源,建构"自然生活"课程,致力于培养求真、向善、至美的乡村儿童。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乡村幼儿园应着力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和乡土资源利用能力,以户外环境和室内环境创设为抓手,因地制宜地开发符合幼儿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的各项活动,保证"自然生活"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对一个幼儿园班级来说,是否有良好的常规,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就不易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会因总要花费精力来维持秩序而觉得十分劳累,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对小班而言,建立良好的常规会显得尤为重要。幼儿从家庭步入幼儿园,由于环境的变化和心理上的不适应,刚开始幼儿会出现哭闹现象。这时,我们要教会幼儿如何在幼儿园生活、学习,就要建立良好的常规。我认为,在小班的常规培养中,教师的管理工作应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幼儿园的各项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小班幼儿在入园时会出现对新环境不适应、师幼交往不适应、同伴交往不适应等情绪性问题,表现出不愿意上幼儿园。对此,家长首先应该明晰自己的角色定位,积极与教师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和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9.
正幼儿园在设计、组织、实施课堂教育时与幼儿的日常生活、日常情感与课堂结合起来,这种教育方式就是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通过这种教育模式幼儿能在课堂中初步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幼儿的身心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幼儿园在设计课程时,要综合考虑到幼儿的个人生活,幼儿在幼儿园中的生活等多方面情况。因为只有这样因材施教,才能让幼儿更好地成长。一、教育要源于自然在教育幼儿时,不能只进行呆板的教育,否则会使幼儿的思维僵化,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应该以自然、生活为背景教育  相似文献   

20.
良好的入园适应不仅可以帮助小班幼儿获得更好的在园体验,而且会影响小班幼儿心理与行为的长远发展。本研究从活动适应、人际关系适应、角色适应3个方面调查小班幼儿入园适应现状,结果发现小班幼儿能够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但会受到教师活动组织水平、环境丰富性以及个体差异的影响;能够较快地适应师幼关系和同伴关系,但会受到教师的情感支持和同伴支持水平的影响;能够较快地适应新角色,但会受到教师、同伴和家长角色期望的影响。为提升小班幼儿的入园适应水平,幼儿园应为小班幼儿构建和谐多元的人际关系,提供丰富适宜的活动,并开展多样化的入园适应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