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日益普及,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模式、生产生活方式。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它运用现代教育理论,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信息技术可以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一、信息技术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提供了先决条件现代教育技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  相似文献   

2.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实验研究,计算机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同。学生不是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网络平台和数字化资源,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探究、发现、创造、展示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增强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现代信息技术是推动教育跨越发展的重要教学手段。现代信息技术是以“数字化为新动力”的多种媒体组合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一般学校普遍使用的现代信息技术以四种方式为主:单一电脑、多媒体、网络、多媒体网络。不管使用何种方式,只要与课堂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就能在突出学生自我建构意识和对信息进行自主加工的主体地位的同时,更好地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即变讲师为导师,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  相似文献   

4.
苏立志 《广西教育》2004,(11B):19-21
培养中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已成为当今中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通过把计算机教学与课程整合的方式,将计算机教学内容有效地与课程进行整合,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把数字资源和学习方式纳入学生的学科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的各种形式,  相似文献   

5.
一、数字化学校的概念和含义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依托的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方方面面正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与个性化为特征的数字化环境,将促使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产生重大改变。  相似文献   

6.
王玲 《西北职教》2009,(8):17-17
现代信息技术是以“数字化为新动力”的多种媒体组合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一般学校普遍使用的现代信息技术以四种方式为主:单一电子、多媒体、网络、多媒体网络。不管使用何种方式,只要与课堂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就能在突出学生自我建构意识和对信息进行自主加工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也更好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即变讲师为导师,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为教育提供海量资源的同时,也给学习手段、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乃至教学理念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研究性学习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提出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科研究性学习就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依托,利用网络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强大的交互功能,  相似文献   

8.
信息与通讯技术—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的简称为信息技术。近年来在教育领域,ICT也被广泛应用于高职英语语言教学。以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为依托,高职英语教学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兴趣,营造了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提高了高职英语教学质量。随着信息化、数字化以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势必是高职英语教学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倡"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在教学中的深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逐步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流,为教学的改革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一、设计思想 1.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为适应数字化新环境,我在物理教学中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用Microsoft Powerpoint制作了教学软件,将文字、表格、图片、动画等投影到大屏幕上,增大了授课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恰当把握了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程度,正确处理了多媒体和物理实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随着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兴起与蓬勃发展,网络环境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广阔而自由的环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拓延了教学时空的维度。在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今天,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与资源。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下面以笔者所授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为例。着重探讨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12.
倪厂清 《考试周刊》2009,(16):186-187
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工程的推进,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加快进入校园和课堂,并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标志,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推动作用正日益明显地表现出来。高校教育要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正确认识并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明确任务,面向学生的学习,开创教学新模式,构建数字化的学习资源环境,牢固树立服务为本的意识。  相似文献   

13.
赵丹 《考试周刊》2009,(12):178-178
随着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兴起与蓬勃发展.网络环境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广阔而自由的环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拓延了教学时空的维度。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使用计算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现代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音乐教学有机结合,通过在音乐教学中有效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为学生创造最优化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多渠道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现代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必将会促进音乐教学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变得乐学  相似文献   

15.
随着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兴起与蓬勃发展,网络环境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广阔而自由的环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拓延了教学时空的维度。小学计算机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使用计算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6.
安庆家 《教育》2014,(6):28
正数字化和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特征,以计算机和互联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教学中探索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规律,寻求合适的教学方法、策略是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是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它是以现代教育技术为载体,融远程教学、面授教学、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形式、多种媒体优化及有机组合的教育方式。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过程应当是以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应用多媒体教材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形成适应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师的指导下,促进学生掌握专业技术和技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化学习。“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推动了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笔…  相似文献   

18.
张玉梅 《教师》2012,(11):47-47
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因此迫切需要现代人改变教育方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学习、数学教学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下,将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相整合,对于深化数学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技术应用到数学教学中,不仅改变了智能形态的教育技术,而且改变了物化形态的教育技术,使数学教学融入了现代的教育思想观念与教育艺术,使数学教学真正实现改革。可见,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数学教学离不开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19.
数字化教学手段就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从而引起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方式都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形成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和数字化的学习方式。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运用数字化手段,对我们而言还是一个新鲜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世纪,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加速了人类迈向信息社会的步伐。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以数字化为支柱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过程后,逐渐形成了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和数字化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