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是以长处来求生存,那我们在平时的班级工作中就要去发现学生的长处,让他们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并帮助他们去发现自己哪点最行,让他们经常展示自己的长处。发现不同点就像天下没有相同的树叶一样人世间也没有同样的学生。班主任都希望班上的学生成绩优秀,遵守纪律待人有礼貌,但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他们各有不同,我们不可能要求他们都优秀,我们的责任就是发现他们的不同点。这个不同点就是与众不同之处也许我们最初发现时觉得这个不同点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是个缺点,可合理指导后也许就是他最优秀的地方。张迪同…  相似文献   

2.
珍爱光明     
我经常这样想,如果每一个人在他的青少年时期都经历一段瞎子与聋子的生活,将是非常有意义的事。黑暗将使他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使他更加喜爱声音。我经常考查我那些有视力的朋友们,问他们看到了什么。最近,我的一位好友来看我,她刚从森林里散步回来,我问她都看到了些什么。她回  相似文献   

3.
放寒假了,本来是计划假日里打打工,增加一点自己的社会阅历,可回到家后,工作还没找到,人却先病了。等我康复时,假期已经过了一半。本以为打工的事就这样泡汤了,没想到,隔壁开公交车的李叔到我家来串门,他说原来的售票员张姐过两天有事,想找人代班,问我是否愿意去。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我就一口答应了。  相似文献   

4.
专家、学者、知名人士,他们固然有自身繁重的科研任务和日常工作,但笔者想传达师生们的心声:“盼专家、学者、经常来到我们中间。”这不为别的,仅是因为专家、学者都是人才中的精英,他们往往有独特的生活阅历、独特的思维品格、独特的探索领域、独特的情感世界、独特的言谈举止,与他们交往、与他们交谈那真是“听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倘若这些人类的精英能经常深入到青少年中去,与青少年一起讨论问题,培育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那将是推行素质教育别开生面的一个特写镜头。其次,专家、学者深入乡村学校有利于将…  相似文献   

5.
伊妹信箱     
伊妹姐姐:我今年15岁,读完小学五年级就在外面打工了。我多想做一个中学生,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生活啊。请帮我转告所有的中学生:一定要好好把握学习的机会,不要做和我一样后悔的人。人是不可能没有知识的,不要那么小就走上社会,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广东东莞市摇廖为先伊妹姐姐在此和所有的中学生一道谢谢廖为先。经常有同学问我是不是可以中止学业,外出打工挣钱,我想,这封信已经替伊妹姐姐作了最好的回答。我还想告诉大家的是,学习其实是一辈子的事,离开了学校,也不能放弃学习。知识改变命运,说得真好。(伊妹)伊妹姐姐:我…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人、财、物、政策、制度等方方面面的工作,面对的是性格不同、基础不同的学生。要想把这所有的都协调好确实不容易。一些外行人也许会认为办教育是很简单的事。但我一直以为,教育无小事。他们只是看到了教育的表象,而忽视了教育的实质。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幼小生命。对孩子而言,他们在成长道路上的点点滴滴都是不容易的。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对他们的教育培养不仅要加强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我认为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不仅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等方面都有责任,大家要一起来关心和配合。  相似文献   

8.
在校大学生兼职打工的“利”与“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兼职打工,就是在合理分配时间的基础上,通过为特定组织或者个人付出体力和智力劳动而获得物质和精神回报的社会实践活动。兼职打工相对于全职打工,它不需要整天都工作,而只需在空余的时间里进行。既是学生又是打工者,大学校园里拥有双重身份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这支学生打工队伍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打算:想学习、社会实践两不误;或想以此来增强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或想赚一些零花钱甚至是生活费,以减轻家长经济负担。对此赞成与反对  相似文献   

9.
课题来源:在我们生活的城市里,你经常会看到成群结队的农民,脸上充满致富的渴望,奔波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为了生活,他们背井离乡,在陌生的城市里辛勤劳作,干最苦的活,拿最低的工资。拖欠、克扣工资的情况又时时危及着他们微薄的收入。每当春节来临时,他们就打点行装,匆匆奔回家乡,仔细地盘点着一年劳作的收入。也许,我们都会想,辛勤劳动的农民,打工会给他们的家庭带来多少收入?打工能不能使他们摆脱贫困奔向小康呢?  相似文献   

10.
每天早晨醒来,看到鲜红的太阳缓缓升起,跳入我们脑海的第一个念头是什么呢?大多数人会想:昨天许多没干完的事还等着我去办呢,今天接着干吧,显出一副对生活无奈心态;也有人会想,今天又要去干那永远也干不完的事,真烦人,溢于言表的是对生活的厌倦。其实.这些人把每天的生活与工作当成了一种负担,他们也许从来没有想到过要去享受蕴含在生活中的快乐。  相似文献   

11.
很多年来,也许是从读三毛开始,我们热衷于使用“流浪”这个词。外地人走在京城青砖绿瓦的老街上,总有自诩为流浪的体验。北大燕园的草坪上,也常有人抱着吉它弹唱:“带着点流浪的喜悦,我就这样一去不回……”但歌者严格来说有流浪之心而无流浪之行。而在不远处,真正的流浪者淡淡一笑,起身而去。每个城市都有或多或少的流浪者,为了生存而四处奔波。燕园的流浪者则有些不同,简单地说,他们的流浪是为了栖息。他们没有工作,有的靠偶尔打工来维持最低水平的生活,有的我们则根本无法得知他们的生活来源。他们都是有文化的人,甚至学历…  相似文献   

12.
少年不打工     
近年,打工成了一股时尚,我们学校还出现了不少打工仔和打工妹。面对这种情况,我想对他们说: 青少年,正是学习的黄金时期,过了这一段,想学都没机会了。一些学生认为,反正自己学习差,考不上好学校,不如下学挣钱算了。其实,上学最重要的是让我们增长知识,提高素质,丰富头脑,高职、技校同样能学到真技能,为社会做贡献。再说,少年打工国家也不允许呀。  相似文献   

13.
未来象征     
夏天夏天来了,这个本该穿裙子的季节却被口罩遮得严严实实的。电视上说,感染SARS的人每天都在增加,同样,我们收到的《课外语文》的来稿也在不断增加。而后者似乎是这个夏天里惟一能让我们感到高兴的事。编辑部里刺鼻的消毒水味道总是让阿努的鼻子酸酸的,一位山西的同学的来信也让阿努的鼻子酸酸的,他说他们那里的学校停课了,他每天在家里看书,偶尔翻翻往期的《课外语文》,他说他并没有觉得难过,因为他知道,也许在很多地方,有很多同学也许正躺在病床上,他们一定比他更难过。所以他说,他很想知道那些同学现在怎么样了。阿努没…  相似文献   

14.
兰州这几年的发展是飞速的,人们的生活环境有了大的改变,可生活在其中的青少年,他们的变化却不容乐观。也许是职业的关系,我对这方面的事情比较敏感,平时多加留意了一些现象。现在说出来,大家说不定会有同感。我们经常在公交车上见到这样的情形,  相似文献   

15.
试析小学儿童感知觉发展的一般特点裴桂清高秀珠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各种各样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每天我们都依靠他们去感知各种各样的事物,去学习、去工作,这已经变成了极其普通、平常的事情了,所以,很少有人去想,感知觉究竟给予了我们多少恩惠。也许,你...  相似文献   

16.
李洁 《教师》2011,(10):118-118
每位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教育都渴望成功;每个教育者对学生的教育更渴望得到社会认可。现代青少年几乎都是在长辈的呵护下长大的,上学后,便经常有被师长忽视、被同学排斥的感觉。所以教育者要想达到对当代青少年的教育目的,就必须把传统教育方法进行升华和创新。教育者必须知道:当代青少年要的是懂他们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吕斌 《家长》2008,(12):32-33
孩子需要什么礼物?张小华和老公一起来城市打工已有8年了。因为每年春节前正是找工作、跳槽的好时机,为了多挣些钱,两人有3年没有回老家了。他们想孩子,却只能给他们买些新衣服寄回去。"我们连他们长成什么样都不知道,衣服大小也不知道合适不合适。"小华伤感地说。  相似文献   

18.
打工赚钱在美国,无论到哪打工都得经过专门培训,而且无论多粗笨、多简单的操作,都必须持有上岗证书。中学生打工也是如此。一般15至18岁的美国青少年,可以通过YEOP(青少年职业培训中心)来帮助他们找一份工作。同时,YEOP还提供短期职业培训,以确保中学生们能通过雇主面试。  相似文献   

19.
崇拜偶像是青少年个体成长过程中一个阶段性行为,他们需要情感的依托、成长的认同、烦恼的宣泄、亲友的支持。可是,当许多青少年把偶像当成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时,也有一些青少年却在崇拜的狂潮中迷失了自我。我们应该反思,在多年的榜样教育中,我们是否真正倾听了孩子的心声?青少年其实更需要社会的理解:崇拜偶像也许疯狂和痴迷,但他们只是想在广阔的天空中找寻属于自己的一隅。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我们不必视偶像崇拜为恶的渊薮,而是应当主动采取一种"大禹治水"的疏导方式,引导青少年偶像崇拜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让他们去挥洒青春的激情,追逐自己的梦想,毕竟偶像崇拜只是青春期特定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附属品",青少年最终会从偶像崇拜中走出,去塑造自我的形象。  相似文献   

20.
崇拜偶像是青少年个体成长过程中一个阶段性行为,他们需要情感的依托、成长的认同、烦恼的宣泄、亲友的支持。可是,当许多青少年把偶像当成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时,也有一些青少年却在崇拜的狂潮中迷失了自我。我们应该反思,在多年的榜样教育中,我们是否真正倾听了孩子的心声?青少年其实更需要社会的理解:崇拜偶像也许疯狂和痴迷,但他们只是想在广阔的天空中找寻属于自己的一隅。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我们不必视偶像崇拜为恶的渊薮,而是应当主动采取一种"大禹治水"的疏导方式,引导青少年偶像崇拜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让他们去挥洒青春的激情,追逐自己的梦想,毕竟偶像崇拜只是青春期特定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附属品",青少年最终会从偶像崇拜中走出,去塑造自我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