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岭南各地均有孔庙,它们在祭祀孔子、重塑儒学精神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形式来实现,而祭孔音乐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雷州孔庙乐舞篇的辞谱对应关系与《海阳县志》记述的乐舞内容与用乐规范完全一致,二者虽地处粤东和粤西,但作为尊孔复古文化的外在仪式,各地的做法是基本统一的,有时在用乐规模方面还可以酌情设置。二者虽是地方文庙的用乐记载,却反映了国内文庙音乐普遍规范。历代宫廷供奉雅乐,用乐也参照周礼定制,但其实施形式尚无普及。真正得到普及的是清宫雅乐,其雅乐设置有了严格的定式。最具体的原因在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颁布的制雅诏令和乾隆二十六年(1761)颁制的中和韶乐。中和韶乐对不同祭祀场合的乐队编制及乐器数量均有严格规定。  相似文献   

2.
在汉代漫长的音乐发展实践中,音乐的审美观念在逐渐发生变化:从早期奉雅乐为宫廷唯一音乐,到后来无论在民间,还是在士大夫阶层都开始接受俗乐,以致不同风格的民间俗乐开始被广泛吸收,逐渐融入雅乐.音乐风格也由雅乐整齐简朴发展到多变甚至能表达人的高级细微情感,由仅仅表达欢乐的情绪到能够表达人的喜怒哀乐,这是音乐的一个重要发展.到东汉后期,最终在音乐欣赏与创作中形成了"以悲为美"的音乐欣赏观念,音乐的功能离早期的只强调是"德化"人民的工具、以"中和"为唯一的审美标准的音乐欣赏观念越来越远.这一现象出现在汉代的音乐发展实践中,而并不表现于当时的音乐理论中,说明在汉代.音乐的发展实践超前于当时的音乐理论.  相似文献   

3.
天坛之祭     
晨曦微露。迷蒙天色下的天坛,庄严肃穆,成一字排列在正南方位上的五座燔柴炉中火焰簌簌有声。皇宫庞大的乐队伫立在北方冬季的寒风里,等候着一个非同寻常的时刻的到来。随着大麾一挥,中和韶乐骤然响起,钟罄齐鸣,皇帝率领朝廷众臣鱼贯而出,毕恭毕敬地登上了圜丘坛。这是冬至日出前七刻,清代祀天典中  相似文献   

4.
雅乐是主流音乐的代名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夏商周就有之,特别是周公姬旦制礼作乐,形成一个初步的系统,体现中和之道,为历代儒家所尊奉。虽然朝代更迭会给雅乐造成破坏,但是新政权确立之后,文化建设就会成为统治集团的重要任务,所以雅乐建设历汉唐宋元明而不衰。本文的给出,乃期待有识之士的提倡、音乐家与词作家的组合创作,推出具有时代精神的雅乐。  相似文献   

5.
雅乐是历朝历代宫廷音乐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西周雅乐是中国宫廷音乐中最早形成的规范化、制度化的音乐文化,在当时雅乐的出现无疑是一个进步,对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且,由于宫廷也有能力和条件运用当时最先进的音乐物质技术研究发展音乐,这样就使宫廷音乐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都具有了很深的艺术成就。而历史上的乐舞与民间音乐也正是在西周雅乐中才得以汇合,雅乐本身就蕴含有像十五国风这样的积极而具有生命力的成分。本文通过对西周雅乐制度的辨析来说明西周雅乐所具有的宗法性、开放性、教化性等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依调填词的前提是先有乐调,乐调且需重复使用。在汉魏六朝宫廷雅乐中,乐调重复使用的记载不胜枚举。今传可以确定的最早的依调填词作品在六朝雅乐歌词中。虽然不能说依调填词的源头在雅乐,但程式化的雅乐显然对依调填词本身有促进之作用。唐宋词调依调填词的基本形式是一字一音,其间虽然会有一定的灵活性,但十分有限,这可以从大量的同调异体作品中得到证明。而词调的一字一音配合方式与传统雅乐歌词的声词配合方式基本相同,还依然保留着我国古老的"声依咏"的歌诗传统。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雅"字义的分析,探讨了先秦"雅乐"的含义,从礼制文化角度论述雅乐体系的具体表现,以及新时代复兴雅乐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雅乐作为中国古代的宫廷音乐,代表着统治阶级的音乐思想,"和"文化正是这一音乐形态的核心内容。"容胡俗之声于大雅之中",雅乐在唐代宫廷礼乐中比重较大,但主流音乐绝不是雅乐所能担当的,导致这一现象与当时的人文思想有关系。  相似文献   

9.
音乐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交流,"丝绸之路"的"凿空"为中国音乐的发展,起到了输送新鲜血液,造就多样形态,融合发展传播的重要作用。中国音乐与外国音乐的交流大致经历了秦汉及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三个阶段,西乐东渐促使宫廷雅乐衰微,各民族乐器的共存催生了多元音乐文化的繁荣,"丝绸之路"让更多的音乐形态和形式发挥发展起来,最终极大丰富了中国音乐的发展模式与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多地对《韶乐》进行开发与传播,呈现出“寻根”与“复魅”的文化景观。文章简要分析了《韶乐》的历史传播轨迹,探析当代《韶乐》传播的现状及文化内涵。当代《韶乐》的开发在地理位置上以《韶乐》历史传播为依据,内容上以史料记载为素材并融合了地方特色与当代审美志趣,依托旅游文化产业传播。是对尽善尽美及以德治国理念的传承。  相似文献   

11.
雅乐和俗乐矛盾、交替发展形成了一部中国古代音乐史。该文主要通过对春秋时期的雅乐与俗乐的兴衰更替以及雅乐衰微与俗乐兴起缘由的探讨,以为音乐本源于人民生活,只要社会存在,雅乐与俗乐不断的交替、流变与交融就不可能停止。  相似文献   

12.
南京市中央路小学秉承"健康第一、自能发展"的办学理念,学校致力于"中和"文化的建设,努力追求人的多元发展、主动发展、共同发展和持续发展,不断实践人际关系的"中和",身心健康的"中和",全面素质和个性发展的"中和",课堂教学教与学的"中和"……为了促进每一个师生的幸福成长,学校先后启动了一系列内涵发展工程,  相似文献   

13.
词发展到明清时期,已经脱离音乐母体,成了纯粹的文学形式。词在清代的复兴也就相应的不是唐宋音乐文学的"词"在清代的复兴,而是作为纯粹文学的一种发展。明末清初的词人们敏锐的感觉到了这种本质的变化,在前人基础上,勇于创变与批判,最终促成了词在清代的复兴。  相似文献   

14.
清代新疆锡伯族屯垦有着独特的组织方式和原则,这使得锡伯族官兵的屯垦戍边使命并未随朝代更替而立即废止。这不仅得益于清代"携眷驻防"特殊兵种制度的建立,也有赖于"披甲"选兵制度的有效发挥。然而,需要说明的是,官员任命形式的变化,对锡伯族屯垦组织最后解体的潜在影响,也不可忽视。梳理清代锡伯族屯垦组织运行的内在机理,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对当代新疆兵团屯垦的健康发展,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5.
清代统治者通过行政措施将以西宁府为中心的青海东部地区纳入内地化行政体系,形成了"一府三县四厅"的政区格局。"厅"作为清代独创的政区形式在西宁府地区广泛设立,险要的地理位置、复杂的民族构成、地方经济的发展是影响这些厅的设立的共同因素。  相似文献   

16.
冯梦龙的"三言",在以近古新兴的渲染自然人性的主情人文思想去解构传统文化思想的同时,又以吸纳了释道的儒家思想为主导去兼容和消化这一主情思潮,从而直接促成它在艺术形式上呈现出一种中和之美——"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情感形式和中和的叙事结构两方面。所以如此,是冯梦龙企图通过儒雅与情俗之间的调适,来达到其"情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多地对《韶乐》进行开发与传播,呈现出“寻根”与“复魅”的文化景观。《韶乐》起源于5000多年前,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演变,呈逐渐式微之势,“唯有名字,其声不可得闻”。当代《韶乐》的开发与传播呈现出地理位置以历史传播为依据、创作素材以历史典籍为参考、生产传播以旅游产业为依托三大特点,其文化传播涵盖了文化融合、美学传承和政治隐喻等多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正>南音申遗成功一年来,千年雅乐如今正多方面尝试创新,以更新的形式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更多人的心里。"南音,一种集演唱和乐器演奏为一体的表演艺术,经由代代相传,并且不断得到当地人的创新,反映了他们对于生活和自然的感知,象征着他们的同一性和连续性。"泉州市文化局局长龚万全说:"这是泉州南音  相似文献   

19.
北宋宫廷雅乐自太祖建隆至徽宗崇宁间就有六次比较大规模的改革。其中,宋仁宗时期的李照乐,宋神宗时期的刘几、杨杰乐,宋哲宗时期的范镇乐和宋徽宗时期的大晟乐,最为突出。从雅乐改革的始末可以看出,北宋宫廷雅乐改革的主导思想是"用乐以合《周礼》",这是受宋人轻《礼记》、《仪礼》而最重《周礼》理念的影响,同时又是这一理念的具体实践。北宋君臣对雅乐改革虽做出多次努力,但始终没有形成较为理想的雅乐,其原因包括士大夫本身不晓音律,又相互倾轧,复古主义的影响等。不过,北宋士大夫在改乐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执着以及做出的努力探索,成为宋代礼乐复兴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在辨析清代徽州单篇土地卖契地权类型的方法——地权概念名实分析法的基础上,揭示清代徽州土地卖契地权概念表述的两种形式:显性形式与隐性形式。通过全面阐述清代徽州六个县土地卖契所转移的大买权、小买权与大小买权,根据徽州"全业"视角,概括学界已有共识,从而对三种地权作出科学界定,指出大小买权是全业的土地产业权,大买权与小买权都是非全业的土地产业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