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孙卫芳 《教师》2010,(34):74-74
“有感情朗读”,语文教师再也熟悉不过的字眼,“有感情朗读”已经日益成为语文园地里最具春意的一枝。于是,语文课堂上“读”占鳌头,“读”霸天下,“读”当一面。可谓语文教师之情有“读”钟。然而,当我们的语文课堂常常充斥着“美美地读”“有感情地读”“带着感受读”这些字眼;当不同体裁的课文、不同风格的作品的阅读都被“有感情朗读”“格式化”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该追问,有多少有感情地朗读是真正发挥了作用,多少有感情地朗读是真正让学生读进去了,又读出感情来了呢?动情之后是什么?动情之外还要什么?值得我们深忧与反思。  相似文献   

2.
“思想感情”是语文教学中的常用术语,语文老师在归纳文章主题时,往往都要将作者的思想感情挖出来。教参或教师指导用书也是这么做的。 其实,“思想”和“感情”是两个不同层面上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感情”条目下的注释是:“对外界刺激的比较强烈的心理反应”,人是感情动物,任何一个正常的人对来自外界的刺激,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应;相同的刺激,作用于不同的人,或不同的刺激,作用于同一个人,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映,如有人见到红色就能产生愉快的反应,有人却恰恰相反……可见“感情”是人的最基本的确证,是人性的基点,具有个性色彩。再来看对“思想”的解释:“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思想的内容为社会制度的性质和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在阶级社会中,思想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可见,思想具有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词的“感情”是指词的褒义、贬义和中性而言,“不稳定”是说同一个词不仅古、今含义不同,而且词的感情色彩在不同的语境中也会互相转化。因为古今词义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其感情色彩发生了一些变化,有的词在褒义和贬义之间相互转化,有的词由中性向两端转化,这些“不稳定”给我们学习语言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有必要弄懂和掌握其中的一些变化规律。总体来说,词的“感情”不稳定现象大概有以下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4.
“鼓吹”是现代汉语里常用的动词,既能表达贬义的感情色彩,又能表达非贬义的感情色彩,在现代汉语发展的不同阶段,“鼓吹”的感情色彩也在不断变化。本文主要通过对语料的分析,研究“鼓吹”感情色彩的历时演变,并从认知角度分析其感情色彩演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议论文都是干巴巴地说理的吗?不,优秀的议论文总是寓情、趣于说理之中的。一篇议论文,总是要表现出作者一定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热爱什么,憎恶什么,非常明确。这就必须包含着感情。不过议论文里的感情,常常不是一种明显的激情,而是含蓄在“议论”、“叙述”或“描写”之中的深厚的感情。“叙述”、“描写”又总是直接或间接地为说理服务的,因此,议论文表“情”的特点是,寓情于理,情理结合。表情的方式是,把深厚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也就是通过富有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6.
纵观阅读教学现状,“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的理念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朗读”作为语言实践的重要形式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重视。尤其是有感情的朗读,更是得到老师的青睐。日常教学中书声阵阵;不同层次的公开课教学中,“感情朗读”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朗朗书声不绝于耳。“思考”、“倾听”、“言说”、“写”……这些“佳丽”于是顿失颜色。因为学生动笔,课堂会沉闷;学生静心思考,课堂没有情趣;老师讲解,那是忽视学生的主动性……不如感情朗读来得气氛热烈,让听课者和学生情绪激昂。岂知课堂上热热闹闹的,下了课学生的心里却是空空荡荡的。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朗读提出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为了达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目标,很多语文教师都会要求学生“把××感情读出来”。  相似文献   

8.
(本文发展等级:有创新)同是对“修墙”、“防盗”的预见,却产生“聪明”或“被怀疑”的结果。“感情”竟能如此地左右着“认知”,心的小舟啊,在文化的河流中求索……———题记“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恕我不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可我知道是句名言。它不仅在作品中被引用来引用去,就是同学间也不乏其使用的频率。“可爱”之于“美丽”,恰恰如同“感情”之于“认知”,人一旦对某事物有感情,就常常会感情先入为主,并在此感情的左右下对事物进行感知、认识,只顾优点,无视缺憾,从而做出“感情化”的判断,所谓“情人眼…  相似文献   

9.
“诞辰”与“诞生”是读音相近的一对近义词,都含有庄重的感情色彩。但是,二者的意义、词性、结构和语法功能都有明显的不同。“诞辰”与“诞生”的共同语素“诞”,是“出生”的意思;不同语素是”辰”、“生”,“辰”指“时日”,“生”指“出生”。“诞生”,意即“出生”,并列结构动词作谓语,后边能带数量词(数量短语)作补语。如,“诞生××周年”。  相似文献   

10.
人有着丰富多采的思想感情,这种丰富多采的感情,以“喜怒哀乐”的形式,体现在人的日常行为、表情和言谈当中。人的感情是非常细腻、复杂和微妙的,而不同程度的感情外露,只有用不同程度的语言表达方式,才能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中文是如此,英文也不例外。就拿“笑”来说,在中文里,至少有几十种描写“笑”的表达方式。如:喜笑颜开,满脸堆笑,哈哈大笑,眉开眼笑,笑逐颜开,嫣然一笑,哄堂大笑,狞笑,苦笑,冷笑,傻笑,怪笑,等等。“笑”在文学作品中,是描写人物面部表情比较常见的词语,正确使用有关“笑”的词语,对刻画人物形象、烘托人物性格、制造特定气氛、加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具有很大作用。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将中英文中丰富多采的“笑法”和“笑相”准确无误地对译,就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华兹华斯与雪莱诗歌中的意象——“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比较华兹华斯与雪莱两位浪漫主义大师笔下的不同意象———“杜鹃”和“云雀” ,剖析了他们对大自然的不同感情及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在丰富多采的现代汉语词汇中,“啊”字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人们说话写文章,经常用它表达各种复杂的感情。在不同的具体语言环境中,“啊”的读音变化很多。如果弄不清它的音变规律,就会造成“啊”的变音的误读或误写,以致妨碍准确地表达感情。但是,在中小学语文阅读中,有些教师或学生往往不注意“啊”的音变,把“啊”的变音读错,甚至有的语文课文也把“啊”的变音写错(与“呀、哇、哪”混用)。所以,  相似文献   

13.
汉民族的语言特点之一就是含蓄.追求“意会”。散文中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和感情倾向是凝聚的,虽然形式有些零散。诗文里也是如此.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往往是和诗文中的景物相融合.而不是直白的表达。所以,看景“色”即知心“色”.作者感情愈是细腻入骨.景色描写愈是细致入微.  相似文献   

14.
<正>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很多教师将这一语文要素的关键点聚焦在“场景”“细节”“感情”上,重在组织学生圈画、品味描写“场景”和“细节”中的“感情”,却忽略了这种“感情”获取的方式——体会。什么是“体会”?与“知道”“了解”和“感受”有着怎样的不同?《辞海》中对“体会”的解释为“体验领会”。由此再来品读这一语文要素,编者不仅明确了感情达成的目标程度,既“领会”;同时,还设定了目标达成的方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人是具有丰富情感的。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必须有感情的激发、鞭策和熏陶,这又基于师生感情的交融与共鸣。总之,离不了一个“情”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要“动之以情”。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还在于让学生明辨是非,分清真伪,懂得事情的道理,并使这些道理转化为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规范和品德习惯。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又应坚持说理,即‘晓之以理”。“情”与“理”是相互联系,但又各属不同的范畴。“情”是人们的主观,O理特征,“理”是客观规律的反映。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要使…  相似文献   

16.
质疑“留人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已经成了各行业人才战略的主题。有专家建议,应当将人才战略调整为“一稳定、二发展、三招募”,把稳定人力资源放在人才管理工作的首位,并且认为,感情留人是有中国特色的“留人之道”。[1]现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以及 “政策留人、机会留人”等管理口号,在学校逐渐流行起来。然而笔者认为,这些管理口号所反映出来的“留人观”是有局限性的,是不科学的,会给学校管理工作带来副作用。以留人为根本,造成了管理目的的旁落不论是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还是政策留人、机会留人,其核心都…  相似文献   

17.
孙晓玲 《现代教学》2010,(11):71-71
“有感情地读课文”,这几乎成为朗读课文的统一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时,往往过分强调纯技法的指导,诸如哪里要读重些,哪里要读轻些,何处要读慢些,何处要读快些;或是要求学生“带着悲痛或高兴的心情读”;提醒学生“声音要低沉”“速度要轻快”……通过这样的技术指导,学生按教师的指令机械操作,看似读得“有感情”,其实纯属理性化的“朗读技术”,并不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考察了“红色”系列词汇——“红颜”一词的意义及感情色彩。通过对“红颜”以及其词语组合的分析,我们认为,总体来讲,“红颜”一词同红色系列词汇一样,年轻、美丽等美好意义是其主流,虽然它也在某些情境中与“祸水”一词结合,出现负面意义,但这毕竞不是主流,对于“红颜”一词的感情色彩来说并没有多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读,一直是我国传统阅读教学的基本做法和经验。《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听到“请你有感情地读一读”,“请你美美地读一读”,“把某某的语气读出来”这类隔靴搔痒的引导,而学生的朗读往往只停留于文字表面,读不到课文的语境里面去,读不出“情”,读不出“美”,更读不出“味”。这样的朗读,情感是缺失的,心灵是空泛的,有感情地朗读变成了一句空话。要使学生达到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还需要教师切实地引导。  相似文献   

20.
在汉语的语汇中,有些词在表达对事物的概括认识的同时,还往往表达人们对该事物的爱憎意味和褒贬评价。比如:“祖国”、“烈士”、“纯洁”、“珍视”等词语,带有敬爱、赞许的感情色彩,这类词语叫做褒义词。再如:“贪婪”、“顽固”、“特务”、“叛徒”等词语,则带有憎恶、贬斥的感情色彩,这类词语叫做贬义词。也有些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