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渔的白话短篇小说在喜剧性的外在风格下隐藏着悲剧内涵,它包括李渔对现实社会的理性认识及李渔的身世之感。悲剧性内涵的呈现使得小说本身在谐谑的风格外具有了文学作品的厚重感和一定的社会批判价值,为读者重新认识李渔及其白话短篇小说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李渔的白话短篇小说采取了理念先行的叙事策略。其故事都是在预设理念的指导引下安排人物,编织情节。这种策略在文本中体现在随意而巧妙的情节,符号化的人物,公开表现自我式的评论上。  相似文献   

3.
文章拟从作品分析的角度出发 ,从构思新颖、情理结合、娱乐效果等方面论述李渔白话短篇小说集《十二楼》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4.
独特的语言风格是《无声戏》与《十二楼》两部短篇小说集得以在清初风行一时的重要原因,李渔借鉴市井的表达方式,又在小说中适度流露文人的情趣,使小说语言在整体上具有了“俗而不俗”的特点。从文学史角度着眼,李渔的创作固然是推动了白话小说的“雅化”进程,但由于李渔具有有意模仿市井语言的倾向,李渔小说又显然表明在文学演进中并不存在绝对单向的“雅化”或“俗化”,二者往往是并行不悖的。  相似文献   

5.
李渔的短篇小说是清代白话小说的精品,本文试从具体的文本出发,对李渔小说情爱的主题及形成原因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6.
李渔短篇小说的叙事,表现出既符合于当时的常规,又将这些常规进行创新的叙事特征。从"叙事结构"、"叙事角度"、"叙事时间"、"叙事空间"等方面分析这些特征,认为李渔的短篇小说预示着古代小说的某些叙事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李渔《十二楼》被称为“清代白话短篇小说中的上乘之作”,这不仅仅是对它艺术成就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是对其积极的、充满时代气息的思想内容的充分肯定。本文对《十二楼》所反应的思想内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概括。  相似文献   

8.
话本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颇具民族特色的重要文体样式。“篇尾”就是话本小说的结尾或煞尾,是附加的,具有相对独立性。从功能层面看,李渔的话本小说涵盖了评论型、说明型和叙事型三种煞尾方式,全面展示了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结尾策略及魅力。那么,对李渔话本小说结尾策略的追寻和解读,当具有窥斑知豹之意义、纠偏补阙之功效,于当下短篇小说煞尾亦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约瑟夫·康拉德被西方评论界誉为20世纪最杰出的英语小说家。他的小说创作推动了叙事艺术的发展与革新。目前对康拉德作品叙事艺术的研究多集中在他的中长篇小说上。然而,事实上他对叙事艺术的探索与创新大都是在短篇小说创作中进行的,因此对他短篇小说叙事艺术的研究更有助于理解他独特的叙事艺术与技巧的运用对提升作品的整体艺术魅力的重要作用。本文选取康拉德早期创作的优秀短篇小说《青春》为例,分析了其中叙述者,叙述视角,叙事语言等方面的特色,以期从中深入理解康拉德叙事艺术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评析李渔短篇小说集《十二楼》在象征、议论、结构等方面的特点,指出它在短篇白话小说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对正确认识李渔及其作品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它的现代意义在艺术价值方面同样也体现了出来。陈平原先生在《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一书中讲到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叙事角度三个层次共同促成了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狂人日记》在这三个方面中也体现出了承前启后的特征。拟从叙事学的角度阐释《狂人日记》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语贵显浅”是李渔对文学语言的主张,也是其文学作品表情达意的底色。但在艺术实践中,李渔作为文学大家,对小说文本重案头阅读的特质是熟谙其中三昧的。故李渔的小说创作,也非常重视“文人之笔”,因此其小说语言形成了浅易见俗、俗不脱雅、语重机趣的鲜明风格,显示了李渔对小说语言“于浅处见才”的艺术追求和独有的匠心,也展现了李渔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特有风貌。  相似文献   

13.
李渔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戏曲家、小说家,他的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市民的生活和愿望,《十二楼》是李渔较具代表性的小说作品,被誉为“清代白话短篇小说中的上乘之作”。《十二楼》的写作理想是“以风情之口述道德之意”,风情与道德的统一是李渔的追求。本文将对《十二楼》的风情现象和作者李渔的道学追求分别进行论述,试从这两方面对《十二楼》进行平面剖析,探讨如何从作品本身得出李渔用风情性的描述来表现他的道学思想的艺术特点,从而对《十二楼》的研究做出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任何小说(文学)叙事都是民族文化心理和文人心态的反映,李渔小说鲜明的叙事模式主要具有以下特征:"因果叙事"的结构框架,"大团圆"的结构方式,以及强烈的叙事干预和对故事的操纵等叙事策略.李渔的这种叙事模式的成因,大抵有四:首先,是史传文学对李渔小说叙事模式的影响;李渔对历史文化的接受表现在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历史文学重大事件真实性的消解,另一方面,是对史传叙事中议论和叙事人称的认同,其小说中大量的议论笔墨显示出史学意识对作家的渗透和影响.其次,李渔的短篇小说多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也和源远流长的史学叙事在总体上所采取的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有着同样的心理认同与主体态势.这种全知的视角,正与以说教为旨归的拟话本小说创作心态相契合,同时也是李渔身上优越的文人地位的潜意识的体现.复次,李渔的小说叙事也深受说话、戏曲、园林等艺术及观念的影响.这种影响,直接表现为李渔叙事模式中那种空间化的叙事结构趋向,使小说的形象构成呈现于共时态的不同空间环境之中,从而使小说的空间布局突破了线性的简单发展脉络,而出现了更为多重的网式结构,这在传统小说的发展史上,是极为重要的理论转向.尤其是在叙述体式上,它的多层次叙事拉开了作家与叙事人的距离,造成叙事角色的变化,对于近现代叙事文学体制生成有着重要的引发与启示意义.仅就这一点而言,李渔在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也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15.
梅东伟 《天中学刊》2014,29(6):76-82
“以俗为戏”是李渔小说婚俗叙事的基本价值取向.李渔继承了晚明士人中流行的享乐之风和晚明思想中的怀疑精神,这种风气、精神和李渔个性的结合体现在文学创作上便是“自娱娱人”与追求“新奇”小说观念的形成.“以俗为戏”是这种小说观念的鲜明体现.“以俗为戏”的价值取向在小说叙事中主要表现在形象设置、情节构织和叙述语言的戏谑化等方面.“以俗为戏”这一叙事价值取向表达了士子对僵化婚姻礼俗的某种置疑,瓦解了话本小说婚俗叙事的教化倾向,赋予婚俗一种崭新的叙事形象和价值;但也不免陷入媚俗的境地,稀释了这一题材应有的批判价值.  相似文献   

16.
罗建波  丁旭 《文教资料》2008,(34):33-34
作为2泄纪杰出的短篇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对短篇小说的发展作出了非凡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她开创性地使用了许多现代主义技巧.她注重细节的表现,对内心世界观察敏锐,语言含蓄优美.本文从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及叙事语言等方面分析她的短篇小说<苍蝇>,探讨曼斯菲尔德的现代小说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7.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短篇小说家之一 ,她对短篇小说的贡献主要在于她独树一帜的小说叙述艺术。我们从叙事视角、时间倒错、叙事方式、叙述语言等角度分析其著名短篇小说《女主人的贴身女仆》和《巴克妈妈的一生》的叙事策略并探讨其独具魅力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8.
艾衲居士的白话短篇小说集《豆棚闲话》在独特的结构中凸显出强烈的议论说理倾向并有其新的特点。这既有源自中国古代白话小说说书人评论式叙事传统的影响,也得益于其独特的叙述交际场所设置,是作者为明确传达其叙事意图而创造出的新型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叙事文学体裁的认识,李渔将《十二楼》各篇小说中最富于特征,最新奇别致的部分做为了小说的叙事重点。在短篇小说篇幅有限的情况下,叙事者通过调整叙事速度突出叙事重点,由此同时兼顾到了叙述的完整性和集中性,形成良好的叙事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李渔耙他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提名为《无声戏》,可以看出他的戏曲创作对小说创作的影响。他有卓富的戏曲理论和实践,他把创作戏曲的经验运用于小说的创作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当世耳目。为我一新”。形成了独特的李渔式风格。但是。这种程序化的创作思想和手法。也给他的小说创作带来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