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4 毫秒
1.
在普林斯顿大学求学期间,菲茨杰拉德就认真拜读了康拉德的作品,并称《“水仙”号上的黑水手》的序言为他一辈子提供了文学创作的“金科玉律”。《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主题和技巧都明显受到了康拉德的影响,在该作品从主题思想、对故事叙述者的设计到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都有具体表现,菲茨杰拉德之所以受到康拉德的影响是与作家本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及个人文化心态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聚焦康拉德的有关马来叙事《阿尔迈耶的愚蠢》和《吉姆姥爷》两部小说,借助后殖民理论,对叙事成分、视角、语言和呈现方式进行评析,揭示康拉德作品的潜在殖民意识,指出这种殖民意识是根植于其所推崇的欧洲传统与作品对帝国形象所起的特殊作用,再现康拉德东方叙事与重新审视经典文学中的东西方关系.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水手马洛和叙述者马洛之间的差异论述了《青春》中所透露的幻灭感。《青春》中对东方印象和声音的描述也暗示了康拉德对英国殖民主义的失望和批判。但是因为康拉德对英国特殊的情感,这种批判是隐性的、微弱的。  相似文献   

4.
汪杨文 《文教资料》2008,(34):28-30
<吉姆老爷>是康拉德的代表作之一,其主题与形式的复杂与不确定性一直吸引众多读者各抒己见.本文着重从结构、叙述和题材这几个方面分析了小说中的陌生化现象,揭示了形式也是内容的一部分,与主题密切相关.正是这种陌生化的手法使康拉德的小说具有了现代主义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后殖民理论的引入,国内学者对康拉德与殖民主义的批评呈现出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有的批评家认为康拉德是彻头彻尾的殖民主义者,有的则坚持康拉德是对帝国主义持反对态度的人道主义者。在此背景下,本文尝试以康拉德的小说《黑暗的心》中对非洲形象的建构为例,通过分析和论述康拉德小说他者形象建构的艺术特征,从而探讨这些争议背后的深层原因以及康拉德小说的他者形象建构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康拉德的生平记载,以《诺斯托罗莫》中女性人物为例,解读了康拉德的女性观,认为康拉德并非一位男性霸权主义者。作为一位关注伦理道德的小说家,康拉德通过塑造拥有纯洁灵魂的女性来凸显男性如何在物质和名誉的诱惑下逐步陷入道德堕落的泥沼。女性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彰显出强大的道德力量。以艾米莉娅为典型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康拉德主张的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7.
康拉德作品中的存在主义试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康拉德的作品中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甚至象征主义的因素,有没有存在主义的因素?答案无疑是肯定的。说康拉德的作品中有存在主义的因素,并不等于说康拉德的作品是存在主义的作品,或者说康拉德是存在主义的作家,换言之,康拉德的作品不是萨特和加谬那样的作品,康拉德也不是萨特和加谬那样的作家。然而,康拉德却显然在作品中表达了某些存在主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康拉德是一个注重道德关怀的作家,在短篇小说《进步前哨》中,他通过描写两个白人凯亦兹和卡利尔在非洲贸易站的经历,向读者展示了一幕幕“进步”的悲剧。康拉德立足历史现实的实际问题,揭露殖民主义的危害,又执著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探求,关注人性的发展。这种双重关注是他作为一个作家在更高要求方面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黑暗的心》的象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象征性是康拉德小说中的重要艺术特征。在他的代表作《黑暗的心》中,这种象征性主要体现在光线、环境和人物三个方面。这些象征与故事情节的巧妙结合,使小说的“追寻”主题呈现出一种诗意化的效果,并完成了殖民或“明”的自我审判,同时折射出康拉德对人类前途的迷茫和困惑。  相似文献   

10.
康拉德的《黑暗的中心》是一部引起很大争论的小说,本文论述了康拉德的小说《黑暗的中心》中的非洲和非洲人形象以及欧洲殖民者形象,认为康拉德虽然揭露了殖民者的罪恶,对非洲的苦难表示了同情,但由于受欧洲文化相对主义的影响,康拉德在小说中又一次复制了非洲神话,并且相信英国的殖民统治不同于欧洲大陆的殖民统治,它会给殖民地带来光明。因而,康拉德仍然是一个种族主义者。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女性都市小说受到文坛内外的广泛关注,这与女作家们确立了与阅读市场相匹配的叙事策略有密切的关系。女作家们在创作小说时,把蒙太奇结构、场景的迅速切割转换、空间造型意识、视听效果的意象呈现等大量影像叙事手法运用其中,有效地开拓了中国小说的传统叙事空间,并让影视传媒及读者对她们的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影像叙事在给女性都市写作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蚕食了文本的深度想像空间,损失了作品的思想内涵。这是女作家们要超越自我时所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2.
电视节目制作中的虚拟演播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演播室技术是利用计算机虚拟生成演播室内的道具和布景并将其与摄像机输出的前景信号合成。由于其具有有效利用演播室资源、布景搭建便捷、表现方式丰富等优点,近几年在电视节目制作中得到迅速推广。本文对虚拟演播室的原理及其包含的摄像机跟踪和传感、图像合成与定位、虚拟场景实时生成等核心技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3.
Two groups of pigeons were trained with a go/no-go procedure to discriminate video images of conspecifics based on the individuals or else on their actions. Both groups showed rapid acquisition, and the discrimination transferred to new scenes in Experiment 1 and to static scenes in Experiment 2. In Experiment 3, experimentally naive pigeons were trained to discriminate video images of particular birds showing different actions. Transfer to novel scenes, including a new bird and a new motion, revealed the dominance of motion as a cue to discriminate video images. In Experiment 4, the pigeons trained to discriminate video scenes of 2 pigeons showing a variety of activities successfully recognized these stimuli regardless of whether the video was played forward or backward, and transferred the discrimination to still scene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pigeons’ discrimination of video images is primarily based on information that is invariant across static and dynamic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4.
作为基督教的护教者,C.S.路易斯深深将自己的宗教信仰和以善为美的伦理观念隐藏在作品中,并以一种艺术化的手法加以呈现。基于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本论文从伦理现场、伦理形象以及伦理选择三方面分析《纳尼亚传奇》中善的力量,从而透视作者的善恶观。  相似文献   

15.
在王小波的小说作品中,空间意象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寄托着作家深邃的文化隐喻。小说空间场景的变化标志着个体权益的伸张,人物从社会性空间向自然空间逃亡、从公共空间向个人空间藏匿、从“阳”的世界向“阴”的世界隐遁的诸般轨迹,勾画出主体突破圈禁、争取自由的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16.
托妮·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宠儿》和《天堂》三部小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营造和细节场面的描绘中,蕴含了厚重的宗教意识和宗教情怀,彰显了美国黑人争取平等自由和公平正义的强烈愿望与思想价值取向,给人以深刻的思想启迪和强烈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7.
超越文字表面的意义去挖掘新的解读,我们就会更多地体会《爸爸的华尔兹》这首回忆诗作中所描绘的家庭天伦欢乐场景,展现的和谐互爱形象,表现的粗放厚重父爱,抒发的深切怀念之情并进而享受诗作更多积极的情感魅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西方原型批评和主题学的方法为视角,挖掘和梳理中国古代女娲补天神话中的各个意象如何为后代的各种文学体裁所吸纳,不仅成为众多诗文作品中补天意象的符号表现,而且也成为若干叙事文学作品的构思布局框架,并锤炼再造成为五彩缤纷文学画廊中的诸多风景,逐渐孕育和铸造成为中华民族战天斗地、英勇不屈的伟大精神。  相似文献   

19.
李白诗歌的魅力在于气象不凡。他的诗感情奔放、气势恢宏,极具感人的力量;他的诗意象奇特、境界超凡,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20.
意象作为文学作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是文本中能够表现或暗示出某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体验或感情的形象,也是融了作者一定思想感情的形象,是用具体的形象来表现人类在情感、心智等方面的经验和体会。它是主观和客观的融合,是景与情的浑然一体。在梳理中西叙事意象概念的基础上,对西方叙事意象的类型和叙事功能进行分析,认为根据叙事意象在叙事文本中的作用,可分为背景性意象和主题性意象两大类。而这两大类意象的叙事功能在文本内部表现为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完善故事结构、丰富人物的性格、拓展小说的主题,在文本之间则表现为意象的互文叙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