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始,就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尤其是与中国现代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现代化规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可偏离的历史主题,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决定中国现代化的模式选择,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实现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良性互动,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现代化的基本国情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并使中国现代化在器物、制度、观念以及主体自身层面得到充分体现。要正确把握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进而在实践中自觉推进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当前,探究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关系,已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大议题。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巨大理论贡献,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境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品格和思想实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基础与前提,中国梦的实现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结果。中国梦的执政理念和战略构想,将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相联相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生动写照,丰富与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丁玉宝 《师道》2014,(11):9-10
课本里的中国是什么样,现实中的中国就是什么样。我们不妨梳理历年中小学课本里的中国经典作品,以此还原中国文化,再现中国意象,唤醒中国记忆,延续中国基因。  相似文献   

4.
面对巨大的文化贸易逆差,如何有效利用中国英语对外输出中国文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利用中国英语对外输出中国文化涉及的内容众多,诸如中国文化输出的基本内容、中国文化输出的主体、利用中国英语对外输出中国文化的途径以及应该遵循的原则等等。作为中国文化对外输出的重要媒介,中国英语能有效传播中国文化,在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中传播来自中国的声音,从而促进中国文化全球化。  相似文献   

5.
双喜临门     
中国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对外国的吸引也越来越大。了解中国, 品味中国, 融入中国, 成为越来越多国际友人的追求。他们在中国学习、工作, 甚至是扎根于此。在深切体会中国的同时, 他们也开始向自己的同胞介绍中国人、中国文化,推进和加强了外国对中国更深、更真实的认识。本期"特别策划"隆重推出 "外国人看中国。"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领导核心,引领人民开创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想;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开辟的崭新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渝追求,是中国道路的目标导向。中国共产党、中国道路、中国梦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统一的,彼此联系,相互依存,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道路,不走好中国道路,就无法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深刻理解把握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走好中国道路,弘扬好中国精神,凝聚起中国力量,明确奋斗目标,最终实现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7.
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三大要素,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诉求、文化诉求和动力诉求。中国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增添了丰富的内容,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视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8.
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奋斗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双重效应:一是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发挥指导作用,提供强大思想武器,从而引起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二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中国传统文化结合,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包括对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具有基础意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代表着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它的传入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因时代需要而出现,对于中国的整体发展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于中国意义非凡,它也预示着中国开始向一个新的方向努力迈进。本文旨在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以及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现,为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中国在中国的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民族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性;另一方面,中国具体实践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性。从内涵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性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与中国社会发展相结合,与党的中心任务相结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注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性,需要推进中国文化现代化转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搬来了西方的全部思想库,但只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取得了成功,这得力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适应了中国革命实践和中国近代主流文化转型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受益于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天然亲和力,中国传统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天然文化土壤。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离不开全人类的文化资源,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也离不开几千年中华文明丰厚的思想资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影响和互动中形成了中国新文化的主流。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伟大的中国革命本身不是目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历史使命也不仅仅停留在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本身,因而,中国革命充其量只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历史起点而非逻辑起点;中国市民社会的化育要求才是中国社会普遍革命化的根本原因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3.
金鑑康 《培训与研究》2008,(12):133-134
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奋斗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双重效应:一是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发挥指导作用,提供强大思想武器,从而引起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二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中国传统文化结合,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包括对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具有基础意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中国英语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也日益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中国英语的形成,定义,特点,以及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区别对中国英语进行分析,认为中国英语能反映中国的特色,有利于把中国推向世界,在国际交流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值得大家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通过运用文本分析法、归纳法、列举法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中国形象进行研究可知:其一,作家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作家创作早期,继承了18世纪以来理想化的中国印象。创作中后期,受当时进步思潮影响,对中国现实落后的认识越发清晰,作品中多选取当时守旧麻木的典型中国人和中国物件作为创作素材;其二,作家很少直接描写中国,而是在作品中渗透中国元素,通过对中国式生活用品、中国式礼仪文化、“中国式”距离进行书写,展现其认知中的中国形象;其三,作家了解中国发展模式、中国政体和中国传统,旨在将中国发展的经验教训与俄国实际相结合,其作品中中国形象的变化书写是不同时期中国文化影响俄国社会观念的深层反映。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艺术学学科建设的全面推进,中国音乐教育改革和体系的完善建设有了新契机。目前中国音乐教育改革和体系建设的急迫任务是明确定位中国音乐教育体系的“中国”性质、探寻中国音乐教育体系构建的维度、认识建构中国音乐教育体系的前景和现实困境。而重建中国音乐教育价值观、确定构建中国音乐教育体系的理论依据、搭建中国音乐教育体系构建模式,则是切入构建中国音乐教育体系的必须维度。总之,中国音乐教育体系构建是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理想和行动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革命性贯穿于中国革命和改革的全过程。中国革命与中国改革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过程中相互衔接的连续性阶段。中国革命为中国改革"预留"了空间,中国改革在中国革命的基础上得以继续推进。正是这种相互关联的社会变革,共同构建了中国道路的整体性和完整性。20世纪以来的中国革命与改革实践显示,共产主义的理想性和中国革命的理论动机都必须在中国道路的阶段性语境下实现和完成。基于此,中国共产党革命性和中国道路具有高度的逻辑自洽性,中国共产党革命性是贯穿于中国革命与中国改革之中的最为鲜明的历史线索。同样,新时代如何完成革命精神的坚守与中国道路的接续关照仍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关涉中国道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现代科学的发展 ,与中国是否开放及开放得如何密切相关。近代早期 ,中国拒绝开放 ,中国科学接近停滞。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中国被迫开放 ,现代科学在中国开始萌芽生长。 2 0世纪中后叶直至现在 ,中国全方位开放 ,中国科学大踏步前进  相似文献   

19.
时代呼唤着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当代哲学,中国的哲学工作者有责任并且有自信能为解决人类当代所面临的问题贡献出中国人特有的智慧,给多元的世界文化增添绚丽的中国色彩。具有中国风格的中国当代哲学应紧扣时代脉搏,反映中国的时代精神,富有中国智慧和学术原创性。这是  相似文献   

20.
印度佛教自东汉初年传入中国,在与中国本土文化不断交流中互相融合,直至其优秀基因成功融入中国文化的血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继佛教中国化之后,最成功的文化交流现象,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文化发展的杰出贡献。比较两大中国化思想成果的理论品质、哲学底蕴、关键环节,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研究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