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凡·高的一生,用孤独来形容最恰当了。 凡·高的作品,用永恒来诠释也不为过。  相似文献   

2.
凡·高是一位传奇的画家,他短暂曲折的一生毫无疑问是悲剧性的。他在世的时候,被世人视为疯子,然而他还是倾尽自己的一切来描绘这个世界,在他短暂的生命中创作了数量庞大的作品。作为表现主义的先驱,在人美版美术教材当中,凡·高的作品一共出现了11幅,其中《向日葵》这幅作品共出现了两次。本文通过分析凡·高的绘画作品,总结其绘画风格及情感,读懂凡·高的内心世界,感受其作品给我们呈现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3.
苏东坡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是孤独的。他的孤独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有流露。本文试着从亲情角度来解读他内心孤独的世界。  相似文献   

4.
凡·高被称为“天才画家”,他作品中的“色彩”一直被人所称道。对于凡·高而言,“色彩”是他的标志与个性-的体现。从凡·高作品中色彩变化的“节奏性”、色彩构图的“旋律性”渡及“交响曲”式的色彩体验三个角度出发,解读凡·高作品中色彩的音乐性表现。  相似文献   

5.
改变的极致     
佚名 《高中生》2008,(1):52-52
"我是太阳!"尼采呐喊。这句话让他在世人的鄙夷之中痛苦地走完了他孤独的一生。"上帝退场了,我便是神灵。"凡·高在他破碎的世界里喃喃自语,在精神分裂之下,他扣响了枪,平静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分析本课教学设计以人美版四年级美术第七册第16课"凡·高"为参考,以凡·高去校园应聘美术教师为情境,以教材关于"凡·高"一课的编排为主线,组织学生了解凡·高的生平和赏析不同时期的作品。通过自主语言评析,试用凡·高的笔触和色彩进行作品的再现。通过拓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凡·高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我一直坚信凡·高是一位用灵魂作画的画家,他把自己的心情通过作品晾晒在纸上。在他的笔尖下开出大朵的向日葵,他的向日葵有那种即使接触不到太阳,也要努力向上生长着去追随阳光的执著。那抹温暖的橙黄色,曾触动我心中最柔软的部分。  相似文献   

8.
教材分析"凡·高求职"是一节创意自编课程,属于小学美术课程"欣赏·评述"领域高年级学段学习内容,是一节以凡·高求职为情境导入,关于他的一生和绘画作品的赏析课程。《美术课程标准》在本领域学段的表述是: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了解有代表性的美术家。  相似文献   

9.
凡高绘画的标新立异,在于他超自然的,或者至少是超感觉的体验,这种体验可以用一种小心谨慎的笔触来加以证明,这些笔触又像艺术家在绞尽脑汁,准确无误地临摹眼前的物品一样。从某种意义上说,凡·高是一位画其所见的艺术家,他看到的是幻象,他表现的是心灵幻象。《星夜》是一幅既亲近又飘缈的风景画,虽然它更直接的来源是某些印象主义者的风景作品,但其中也可以找到十六世纪风景画家老勃  相似文献   

10.
孤独是后现代作品的一个主题。在《伤心咖啡屋之歌》中,作品突出再现了爱的无能为力和心灵的无法沟通,用肉体的畸形来再现精神上的孤独是这篇作品的一个特色。作品虽写的是关于美国四十年代的故事,但它的社会意义远远超过了时间的限制。  相似文献   

11.
<正>导语:说起凡·高,大家第一个联想到的就是向日葵。一代油画大师凡·高为何钟情于向日葵?如果大家也和小编一样好奇,那么就让我们来了解他是如何尝试使用色彩来抓住情绪和表现自己个性的吧。快乐的象征在英国伦敦国家艺术馆中,《向日葵》是最受欢迎的一幅画。它出现在卡片、明信片、水杯、手绢和信纸上的次数最多。同时,凡·高对  相似文献   

12.
在<斯特林堡与凡·高>一书中,雅斯贝斯以凡·高为范例,通过揭示其赋有显著个性的生存样态、世界观的发展以及与其作品之间的某种内在关联,为破解凡·高这位主观体验型的精神分裂症艺术家的天才之谜提供了一种独具人文智慧的阐释视角.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的作品,读者从中透视出的不单是人性美,人情美的书写,还有他心灵深处内隐的孤独和苦痛.本文试图以《边城》主人公翠翠生命自在自为状态在现实生存环境中的种种遭际及其透彻心骨的孤独,来探视作者孤独的人生及其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忧思.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荷兰画家凡·高是艺术界颇具争议的人物。从凡·高的生平入手,分析其鲜明又充满矛盾的个性特征。同时,透过其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分析其作品中本身所包含的多面性。  相似文献   

15.
魔幻影像     
比利时盛产超现宴主义艺术家,马格利特、德尔沃都是这一领域的大师级人物。摄影师帕特里克(Patrick Desmet)接过了前辈大师们的旗帜,他喜欢用略带幽默感的超现实主义手法来创作影像艺术。喜欢用魔幻般的空间环境与夸张的人物造型来营造画面,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或孤独、或忧虑、或迷茫、或怪诞……帕特里克的作品还诙谐有趣,无论什么文化背景的观众都能感觉到其作品中所具有的幽默。  相似文献   

16.
凡·高,是举世闻名的荷兰大画家,他生前的默默无闻,死后的大放异彩;他激情奔涌的画作,疯狂错乱的生活,成了艺术史上永恒的话题。凡·高是天才的,许多天才的道路似乎都是这样艰难地走过来的。100多年后,中国的诗人海子也在世界的另一端,艺术的另一个领域,沿着凡·高的道路在痛苦中前行。英雄惺惺相惜,天才们也差不多是这样。海子在他的《诗学,一份提纲》中几次提到他所敬爱着的画家凡·高,另外,他还特别写了一首诗纪念凡·高。在这首名为《阿尔的太阳——给我的瘦哥哥》中,他写道:把星空烧成粗糙的河流/把土地烧得旋转……红头发的哥哥,喝完苦艾酒/你就开始点这把火吧/烧吧。海子眼中的瘦哥哥是充满激情、充满痛苦的,其实,他本人也是如此。他们的艺术理想总是和现实相差太远,他们的创作才能并不能保障他们在生活中也过得如鱼得水,相反,总是痛苦多于幸福。本期“教材解读”栏目安排了两组文章,介绍海子和凡·高的真实生活、创作道路,并结合教材赏析其优秀作品,希望通过这样的阅读,让大家更多地了解他们,认识他们。(雨羽)  相似文献   

17.
海外文坛     
正法国作家马克·李维《她和他》推出中文版近日,法国作家马克·李维携最新作品《她和他》在京举办读者见面会,这是他发表的第17部小说。马克·李维在受访时表示,"我是以视觉化的方式来写书的,我写出的是一种感受,如爱和孤独,这种感受可以跨越国界"。自出道以来,马克·李维保持着一年出一本书的节奏,作品涉及题材广泛,他讨论过友谊、爱情、历史等,而《她和他》则关注的是孤独,"其实在我  相似文献   

18.
作为西方现代派的重要作家,卡夫卡的作品被一种深深的孤独感所笼罩。本想要阐明的是,卡夫卡作品中的孤独意识,只是他摆脱现实孤独的一种策略。通过作品,他在精神领域与各种思想展开对话,并把自己从现实的孤独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19.
正俄罗斯艺术家亚历克斯是位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于人类的反思,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人类将被推向何处?他喜欢以与世隔绝来形容自己的创作风格,他的作品通常都散发着孤独,神秘的气息。人们对他的绘画见仁见智,但毫无疑问,他是位拥有超凡想象力的怪异天才,看他的画,我们不禁想到另一位怪异的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  相似文献   

20.
我在他的文字里感受着孤独,那样的孤独任凭怎样的人生也无法缓解.我想,在他的作品中,在幸福的表象下,追溯到生命的本质是虚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