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发展一系列的语文能力。只有让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才能开发潜能,形成能力。一、揣摩关键词,"嚼"出语言的厚重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品味、揣摩文本中的一些重点词句,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和技巧,有效地培养学生敏锐的感悟能力。【案例】《卧薪尝胆》教学片段(出示)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为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受尽了屈辱。  相似文献   

2.
所谓揣摩语言就是对语言进行品味、辨析、反复思考推求其意味。其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增强语感,提高阅读能力。那么,揣摩语言应从哪几个方面“引思”呢?揣摩语言的方法又如何做到“善导”呢?揣摩语言的含义。这是揣摩语言的最基本要素。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的,我国语言文字的发展也在不断延伸。揣摩语言的含义,首先,要理解词语的基本义。如《荷塘月色》中“斑驳”一词,原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拿来主义》中“摩登”原指时髦。其次,要辨析词语的语境义。所谓语境义即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语言环境包括外部…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点明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得意、得言、得法。课堂问题设计的指向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怎么说”,即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言语形式。学生凭借语言文字,读懂句子的意思,这就是读懂语言之“意”,但这并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语文阅读教学还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精妙,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表达的。因此,着眼语用,引导学生揣摩表达就要成为课堂问题的指向。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能力的训练。这里的感受、理解是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其内涵更为广泛,它是较高层次的语文能力。感受、理解是欣赏与评价的基础,没有这一基础,就不可能对文本进行欣赏和评价。但是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忽视或淡化语言文字的教学,他们往往游离于语言文字的表面,对语言的内涵不引导学生去感受和理解,似乎一提到语言文字教学,就违背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品味语言,是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途径之一。何谓"品味"?就是细细地体味语言文字中的意蕴,就是对文章语言的细心揣摩与辨析,品出语言文字的内涵,品出语言文字的味道,感受语言文字的宽度与深度,从而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沙漠中的绿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了"我"去阿联酋访问,了解到阿联酋人民花了巨大的代价培植花草树木,并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让  相似文献   

6.
王艳光 《教师》2011,(31):69-7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以教材为依托去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因而,我们把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提高低年级学生词语运用能力的训练,作为湖南省常德市西湖管理区中心小学研究课题“提高低年级学生词语运用能力的实践研究”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中指出:要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要引导学生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和技巧。要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分析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和技巧。精读时,要引导学生在体会思想内涵、感悟揣摩语言的同  相似文献   

8.
陈苑 《海南教育》2014,(16):55-56
当下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老师们引领学生到文本中"来",却没有带领学生从文本中"回",即在关注言语内容的同时,淡化或忽视了言语形式。《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去关注语言文字,去探究文本中优美巧妙的语言形式和匠心别具的表现手法,让学生去感悟语言、习得语言,进而更好地运用语言,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9.
方丽芬 《广西教育》2013,(37):52-52,55
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经过长期、规范的语言文字训练逐步形成的比较直接、迅速的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让语感浸润语文课堂呢?笔者以《乡下人家》为例,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过程。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不断地教会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要在学生对文章语言的品味、揣摩、感悟中形成。因此,引导学生品味与赏析语言就成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帮助学生找到和找准需要品味、值得推敲的语言也就成为教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灵敏的感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见,培养学生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同时,也可以看出语感具有敏捷性、整体性、直接性的特点。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年龄和认知特点,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引导孩子学会诵读,学会积累,学会揣摩、感悟,重视与生活的结合,重视语言实践,是培养低年级孩子语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师说语录     
<正>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教本。国文教本中排列着一篇篇的文章,使学生试去理解,理解不了的由教师给予帮助(教师不教学生先自设法理解,而只是一篇篇讲给学生听,这并非最妥当的帮助);从这里,学生得到了阅读的知识。更使学生试去揣摩它们,意念要怎样地结构和表达,才正确而精密,揣摩不出的,由教师帮助;从这里,学生得到了写作的知识。如果不去理解,去揣摩,只是茫然地今天读一篇朱自清的《背影》,明天读一篇《史记》的《信陵君列传》,那是得不到什么阅读和写作知识的,国文课也就白上了。——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要注重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学语文,就是学语言,用语言,在学与用中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占据语文课堂大地盘的阅读教学承担着对学生进行语言的感知、熏陶、积累的重任。利用阅读教学的主阵地让学生有效地习得语言、掌握文字,一直是广大语文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和前行的方向。笔者以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巩乃斯的马》的教学为例,对以上问题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4.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是一种对语言文字正确丰富的了解力。这种能力是语文素质的重要标志。教育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强调:“存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良好的语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它是在语言文字的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能力。耳聋学生由于听力障碍导致了语言发育的迟缓,  相似文献   

15.
龚卫东 《语文天地》2012,(20):16-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一、在揣摩词句的过程中训练语感经常进行揣摩是语感训练的最基本方式。鲁迅的《藤野先生》开头"实在标致极了"一语,  相似文献   

1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生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强调。"如何指导朗读,如何引导学生去品味、揣摩文中的一些重点词句,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和技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下面以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点在于,它需要品味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欣赏语言文字所表现出的"美",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途径,主要在于阅读教学中的品词析句。吴永军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专家)指出:"在精读阶段,应重视引导学生品味鉴赏语言文字之美及运用之妙……要重视课文是如何说的,说的效果怎样……"  相似文献   

18.
所谓品味语言就是对语言进行揣摩、辨析、反复思考推求其意味。其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增强语感,提高阅读能力。那么,品味语言的方法又如何做到“善导”呢?一、品位语言的运用技巧。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是丰富多彩的。往往同一个内容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再者,文章的词语使用也是“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学生要通过有限的语言去体验作者“十分”的用心,甚至超出这“十分”,就需要学会品味语言的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技巧。如《荷塘月色》第五段:“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以教材为依托去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因而,我们把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提高低年级学生词语运用能  相似文献   

20.
朱自清先生曾说过:“没有受过相当的要问讲习的训练或是没有受过相当的咬文嚼字的工夫的人,是不能了解大意的,至少了解不够正确。”阅读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移情审美能力。《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品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语文课就应该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在满怀诗意的情境中,在丰富的语言想像中,让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去享受语言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