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高尚的道德人格是高校实现教育目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人格直接关系到21世纪我国社会的精神面貌。本文,针对大学生的道德人格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语文人格教育是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精华,今天已成为世界语文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继承和弘扬我国语文人格教育的传统,当然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谈点体会。1.语文人格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需要语文人格教育就是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和培养语文能力的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人格教育的活动。其目的是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使他们的个性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3.
人格也叫性格,是人类心理特征的整合,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组织。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的快速生长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中小学阶段实施人格教育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对中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当前,与时俱进是国家教育改革的整体方针,人格教育也应紧跟时代步伐,以社会发展为前提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其责任感、使命感,培养其创新精神。本文以在中小学开展人格教育的重要意义为切入点,详细分析当前中小学生存在的主要人格缺陷并提出教育办法,力求为人格教育的良好开展增添助益。  相似文献   

4.
试论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内容、途径和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人格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方面。应拓宽大学生人格教育的途径,遵循人格教育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情意、创新性和道德品质为目标,构建以智慧人格、情意人格、创新人格和道德人格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人格教育内容体系,提高人格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人格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基础性作用,而人是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最关键因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培养大学生良好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主渠道,也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主阵地。当前高校思想理论课教育对于人格教育的内容体系及其方式、方法建设则较为薄弱。因此,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人格教育,使得大学生具备健全成熟的人格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人格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生活和环境养成的结果,它对一个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人格教育是技校育人的一项重要内容,技校应从让学生养成自我培养意识,给学生提供正确的人格标准与人格参照,建立良好的人格氛围,尊重学生个性,因势利导,利用实践课教学完善人格教育内容,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等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  相似文献   

7.
梁志锋 《教育导刊》2007,(12):58-58
完整的人格是指实现了知、意、情统一的人格。弗洛姆认为,只有把人的情感与智力相结合。才能培养出健全完整的人格。小学生人格是一个复杂、多侧面、多层次的统一体,小学生人格教育的得失关系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学习效率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因此人格教育必须坚持全面整体、持续统一、个体特色和社会化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历史教学中,为确保青少年学生的素质健康,在教学总渗透人格教学,促进青少年学生人格系统的健康发展,已成为当前历史教学中的重点.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该针对青少年学生现状,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的渗透,有目的、有计划对学生施加人格影响,在初中教育中,对于历史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健全人格教育,提高初中青少年学生的素质,避免中学生人格畸形发展,可以有效促其形成健全的人格.以下本篇就针对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渗透问题做出讨论.  相似文献   

9.
何为人格?人格是个体的思想、道德、性格、气质、人生追求、行为准则、特长与优势等的总和。"人格教育"既是对个体良好性格与道德行为规范的养成过程,又是对"人的能力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的资格"的训练过程。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历史教师要利用教材内外可供进行人格教育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历史课是人格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帮助学生在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促使  相似文献   

10.
“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与人合作和学会共同生活”是职业教育中人格教育的基本要求。通过学科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格,以合作型学习促进学生平等人格发展,让学生在学习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发展人格,以教师的人格魅力产生榜样和示范作用等都是影响职业教育学生人格发展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1.
善教育就是好教育,是公正的教育、和谐的教育、让人享受尊严和体验幸福的教育。善治是教育的致善之道,善治的有效途径是依法治教、民主决策、机构有效管理和公民社会参与等。教育善治涉及教育的诸多方面,其核心要素包括教育立法的公正性、决策信息的透明度、管理分析的公信力和公民社会的参与面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自主性德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路,将促进德育教育由“教会学会顺从”向“教会学生选择”的转变,它以人的自主性,独立性为基础,充分体现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的思想精神,注重人的心灵的关怀和责任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传统教育历来有“师道尊严”的观念,其主要的负面影响在于学生往往缺乏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崇尚真理的品格。知识经济及信息时代的来临,要求我们必须给“师道尊严”注入新的内容,赋予“师道尊严”新的内涵。只有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壁垒,才能实践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4.
人的尊严与教育的尊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有尊严的需要,尊严有普遍性尊严和获得性尊严的区分。为每个人所享有的普遍性尊严其实也是一种获得性尊严,是人类从古至今奋斗所获得的成就。获得性尊严是自尊与尊重的合奏,以自尊为前提,在尊重中得以实现。作为一种自觉的文化活动,教育也有尊严的需要。教育的尊严是获得性的,既取决于教育对自身内在价值的坚守,也依赖于国家与其他社会系统对教育的尊重。教育是人实现尊严的一种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教育存在样态都有益于人实现尊严,只有尊严的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教育主体获得尊严。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侵权是指依法履行教育教学权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或学生管理工作中,因过错侵害了法律所保护的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并给受教育者造成了损害的行为。按照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类型,教师侵权可分为教师侵害人格权、教师侵害名誉权、教师侵害隐私权、教师侵生命健康权、教师侵害受教育权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师道尊严深刻体现了教师地位的崇高和威严。然而,现代教育如果一味强调师道尊严,而忽视学生的需要、人格和尊严,那么,这种师道与生道的不平等就会使师生关系变得紧张,教学效果也会受到影响。而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则视师生间为相互平等的关系。只有在平等基础上的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关爱,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才能提高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塑造灵魂与滋润心灵的,教育的崛起与完善决定着现代人的成长与发展。正确认识教育的理性内涵与"师道尊严"的文化传统,反观传统教育"师道尊严"的现状与问题,探寻并梳理出构建新时代新型师生关系的必要性与新内涵:"尊师重学"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学教育在应用型大学定位及其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文学教育缺席的大学不能称为大学;缺乏文学教育的个体无法成为真正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大学开展文学教育,首先需要大学人充分认识到文学教育的重要性,其次要树立文学教育的目标是让受教育者过具有人的尊严和趣味的生活,再次要注意授课内容和方式。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由于师道尊严观念的作祟,受陈旧教学方式影响,教师人文素养欠缺、考试方式死板教条、教学评价导向失衡,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就是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因此,我们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人本精神作为一种思想态度,其核心思想是尊重人,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鼓励对真理的追求。人本精神在大学教育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当代大学教育仍需追求人本精神的思想,培养出身心和谐发展的、具有时代精神和崇高理想并致力于服务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者。当代大学教育申的"人本精神"体现为: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在管理、教学、服务中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大学自治、学术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