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国经验论哲学的形而上学基础,是与其哲学的本体论息息相关的。培根提出了物体的分子学说和关于形式的理论,洛克则提出实体的学说,而柏克莱则提出反物质的学说。这三位哲学家在本体论上提出的不同思想,构成了英国经验论哲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康德形而上学奠基的前提和路径,指出基于知识的相对性,形而上学自然也是相对的,"相对"意味着不断被超越,不同时期的哲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形而上学做了种种阐释,由此形成了形而上学不同的奠基方式。认为康德的批判哲学构成了西方哲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用人类学的方式为形而上学奠基,从形而上学的角度去探讨人生存在的终极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康德先验美学的内在逻辑与其先验哲学的内在逻辑是不同的,在康德前两大批判中康德直接从主观的普遍必然性出发为其寻求先验原理从而建构了他的先验哲学.而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将鉴赏问题纳入到反思判断力中,进而为反思判断力寻求先天原理.康德通过分析反思判断力的先天问题,将自然形式合目的性与人类愉快的情感结合起来,为愉快去寻求普遍必然性,而愉快的普遍必然性又来自于想象力与知性的自由和谐的游戏,从而为趣味判断寻求到普遍必然性,最终论证了自然形式合目的性先天原理与美学问题的关联.  相似文献   

4.
康德的《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以下简称《导论》),是康德先验唯心主义的一部纲要。从《导论》对科学形而上学基础的论述中,可以窥见康德哲学的糟粕和精华。康德提出“形而上学如何可能”这一问题是有其思想渊源的。在康德以前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形而上学是经验论和唯理论。经验论认为一切知识都来源于经验,用经验说明事物的必然性;唯理论则用理性说明一切知识,否认经验的作用。而休谟本人却怀疑这些,他  相似文献   

5.
通过梳理两种关于道德起源的传统学说,揭示出道德的起源在于道德形而上学;通过批判康德单纯理性下的道德形而上学,引出以注重生命实践为显著特征的布伦塔诺价值哲学,从而揭示出道德源泉的真正所在在于自明性情感。  相似文献   

6.
西方形而上学思想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在古代和中世纪,形而上学是以宣扬宇宙不变、否认事物的运动变化为其根本特征,具有反科学的性质;文艺复兴后,与近代科学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紧密相联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坚持用自然界本身的因果联系说明自然现象,但却把必然性与因果性等同起来,具有机械决定论的特点;从十八世纪下半世开始的产业革命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根本变化,敲响了旧形而上学的丧钟,康德、黑格尔是这种有局限性的批判的代表;马克思恩格斯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出发,对形而上学进行了全面、科学和彻底的批判,赋予了形而上学以“反辩证法的”新的涵义;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中,形而上学仍是各种哲学流派利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现代哲学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和解构是符合哲学自身发展规律的,是哲学的自我批判和自我发展。以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为代表的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解构运动,都推动了哲学的前进。但是,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实现了传统形而上学的现代转换,并开创了现代哲学的新航程。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形而上学在我国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反科学的哲学方法论。而本文却以形而上学及其在我国现代社会中的命运为起点,依次阐述了辩证的哲学方法论包括辩证的思维和形而上学的反映两个有机组成部分,以及形而上学方法论在辩证哲学中的运用就表现为它以观念的形式和体系构成方式去反映哲学思想,使哲学能够以一定的稳定形式固定下来成其为哲学。因此,我们应该用辩证的方法看待形而上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超越”(transzendenz)构成了古典形而上学的“生死难题”。康德不仅是形而上学的批判者,也是形而上学的建设者,其思想正处在形而上学兴衰史的关节点上,其哲学中transzendental(先验的)与transzendent(超验的)这两个关键词就与形而上学的超越问题密切相关。在形而上学的背景下,康德批判哲学的体系试图“调和”超越与内在,其批判哲学体现为某种从“绝对的超越”向“内在的超越”的转向,从而决定了形而上学的“命运”:形而上学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完成,也在德国古典哲学中终结。  相似文献   

10.
现行哲学教材中的关于“形而上学”的解释是有误差的。本文提出的否定意见是:“形而上学”不能称之为世界观、方法论,而是一种思维方法,否则,就会走向旧哲学对“形而上学”的理解;“形而上学”者并非只讲解静止而不讲运动,而应该用“凝固”或“僵硬”来取代“静止”一词;“形而上学”的根本特征是直观性,极端性,“形而上学”的一切错误和缺陷都是由于其直观性、极端性所导致。  相似文献   

11.
李彰有 《新高考》2007,(12):7-9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讲联系的观点,第八课讲发展的观点。第七课、第八课的联系是:正是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没有联系,就没有世界,也就没有发展。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才能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道路和状态,自觉抵制各种唯心主义和反对形而上学的错误观念。  相似文献   

12.
身为现代诗人的叶芝在诗歌中探索了其矛盾分裂的自我,描述了一个二元对立的诗学世界,阐述了关于历史、社会、生活等的哲学观点。本文通过分析其诗歌中关于灵魂与肉体二元对立的观点揭示了叶芝本人的形而上学思想。他相信灵魂的永恒及其对肉体的超越,同时认为灵魂与肉体的矛盾统一构成了人的存在。然而诗人的灵魂从没有停止对绝对的真理和美的求索,这种灵与肉的冲突在他的笔下形成了一个动态的、最终充满希望的世界。  相似文献   

13.
身为现代诗人的叶芝在诗歌中探索了其矛盾分裂的自我,描述了一个二元对立的诗学世界,阐述了关于历史、社会、生活等的哲学观点.本文通过分析其诗歌中关于灵魂与肉体二元对立的观点揭示了叶芝本人的形而上学思想.他相信灵魂的永恒及其对肉体的超越,同时认为灵魂与肉体的矛盾统一构成了人的存在.然而诗人的灵魂从没有停止对绝对的真理和美的求索,这种灵与肉的冲突在他的笔下形成了一个动态的、最终充满希望的世界.  相似文献   

14.
关于黑格尔哲学的形而上学 ,哲学史界已有许多论述 ,但这些论述都是在形而上学的本来意义即以超经验的事物为对象的哲学的意义上肯定黑格尔哲学的形而上学的性质。从历史与逻辑的结合上看 ,作为西方哲学史上辩证法思想的最高成就的黑格尔哲学 ,存在着与其辩证法根本对立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对形而上学的超越与复归构成海德格尔哲学的重要内容。他在批判与否定传统形而上学中,通过对“在”本身的追问,致力于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超越;并把对新的形而上学的建构与对人类现代生存状态的哲学追问和深切关怀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形而上学得以提升并向其本真状态复归。  相似文献   

16.
关于黑格尔哲学的形而上学,哲学史界已有许多论述,但这些论述都是在形而上学的本来意义即以超经验的事物为对象的哲学的意义上肯定黑格尔哲学的形而上学的性质,从历史与逻辑的结合上看,作为西方哲学史上辩证法思想的最高成就的黑格尔哲学,存在着与其辩证法根本对立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决定论相关问题在当今学界争论颇多,根源之一是对决定论概念的定义混乱。需要通过对决定性与决定论概念的界定,为明晰决定论概念提供一条可能路径。所谓决定性是指客观世界所具有的因果性、必然性和规律性的总称;决定论即在哲学信念上相信客观世界各层基元的演化具有普遍决定性的哲学学说。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将费尔巴哈看作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家。但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并非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哲学中有许多辩证法观点,费尔巴哈哲学中同样也充盈着大量的辩证法,从运动观、联系观、矛盾观、认识论等视域均可揭示费尔巴哈哲学中的辩证法成分。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前二十年,关于哲学与逻辑的关系,人们有着一种普遍的观点,即人们认为逻辑是由自身发展而来,不是由形而上学发展而来,并且形而上学奠基于逻辑的观点。这种观点的理由是:一切科学(包括形而上学在内意义上的科学)思想。都利用了思想的一般形式规则。在思想的实行过程中,思想规则的使用是绝对必要的,人们由思想规则的使用对一切科学的必要性,推导出逻辑作为思想规则的科学同样也可适用于一切科学(包括哲学),最终人们得出结论逻辑是所有科学的前提条件。海德格尔认为人们的这种观念是一种偏见,对这种偏见的根据进行了驳斥,并且通过对哲学奠基于逻辑的观念的反驳,提出了逻辑应奠基于哲学的主张。  相似文献   

20.
海德格尔从传统哲学之基本问题,即从关于“存在”问题的视角出发来研究形而上学问题,希冀与传统哲学的提问方式划清界限。然而,他的哲学始终与传统形而上学特别是黑格尔的思想在方法论、存在论、时间观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试图将经黑格尔改造后的传统形而上学与海德格尔的此在一存在形而上学加以比较,进而梳理出海德格尔对传统形而上学的继承与扬弃的理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