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测量”教学价值何在?如何把握“测量”的数学本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进行教学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量感?本文中,将以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量”为例进行探寻。张奠宙先生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一书中写道:度量的本质有“三性”,即正则性、有限可加性、运动不变性。他还指出,数学中的度量与物理学中的测量有着本质的区别,数学中的度量是用一个数值表示物体的一个属性,是待测物体与一个标准量之间的比较,不是拿着刻度尺量物体边缘长度的技能,而是对一个长度指定一个合适的数即单位的累加。那么,如何把上述理论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呢?  相似文献   

2.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及评析设计者何绍萍评析者徐立杰“角的度量”是小学数学六年制第八册中的一个教学难点。教学实践中发现,角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平时接触“角的度量”少,对“角的度量”缺乏感性认识,因此在学习时常出现一些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容易...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小学数学第八册中学到了“角的度量”,了解了角的概念。在第十册中学到了圆、比例及比例尺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可引入“方向”、“方位”的概念,应用和发挥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教学中有关地理问题及地图中各城市之间、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距离,对提高学生应用地图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4.
一、要注意联系实际引入概念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观察、分析、综合、抽象形成的。数学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复前人的认识过程,为此教学中就要注意概念在现实世界中的模型及形成的过程。例如,教“数轴”这个概念,如果照本宣读:“把一条规定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学生不一定理解。如果联系实际引入:如秤杆上的“点”表示物体的重量,温度计上的“点”表示温度,水闸上的标尺,用“点”表示水位……。秤杆、温度计、标尺都具有“三要素”即:度量的起点、度量的单位、明确的增减方向。这些模型都启发人们用直…  相似文献   

5.
所谓量感,在数学上是指对物体可测量属性的感知.在小学阶段主要指对长度、面积、体积、质量、容积、时间、货币等的感性认识.目前,度量学习是培育学生量感的主要载体.围绕度量对象、度量工具、度量单位、度量结果等核心要素设计小学数学实验,能促进学生量感的建立和提升,培育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正>“常见的量”与“图形的测量”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教学往往重视计量单位概念的理解与记忆、计量单位的选择和换算,以及几何图形的绘制,图形的长度、角度、面积、体积的计算等技能性训练,而忽视学生量感的培养。一些学生在选择合适度量单位时常常出现选择错误,就是他们没有形成良好量感的典型例证。量感,是对物体可测量属性以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是人通过视觉、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第八册《长方体和正方体》中的许多概念,在小学阶段要进行阐述,到中学阶段后还要继续深化。备课时,有必要弄清这些概念的前后表述,明确这些慨念在小学阶段应讲授的深度,以使学生从知识的整体结构上认识这些概念。一、体积概念。小学数学第八册中,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高中数学第二册第五章第21节定义体积为:“几何体所占有空间部分的大小,叫做它的体积。”两者基本一致,仅有“物体”与“几何体”之别。因为前者接近于小学生的  相似文献   

8.
于杰 《内蒙古教育》2005,(11):44-44
数感,就是对数学的感觉,感受及至感情。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与算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如何培养学生数感呢?其途径之一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人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去教学数学知识。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比如教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时,让学生寻求并掂量1克与1千克的物体,寻求哪些物体分别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相似文献   

9.
小学阶段,度量单位是重要的数学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及对度量的具体和抽象认知上。由于学生对度量性概念不理解,导致数学学习中错误不断。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对度量性概念进行详细、直观的讲解与分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数学主要包括数概念、数量概念、几何形体概念、度量绝概念等。数学问题的分析解决、学生数学逻辑能力的培养,实际上都是运用概念做出判断并进行推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博兴县实验小学在数学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多读多看,使之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基本的阅读能力,促进了学生数学素质的全面提高。 博兴县实验小学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数学概念教学中的阅读 数学概念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博兴实小的教师在教学时,要求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字字句句都要反复斟酌,以求正确理解,牢固记忆。例如对“容积”这一数学概念的认识,教材中定义为,容器所能容纳物体  相似文献   

12.
“认识厘米”是学生学习度量的起始,对于浙教版教材。学生在认识厘米之前,学习了长、短的概念,并学习了把物体放在方格纸上用数格子的方法刻画物体的长度。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度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建立统一的度量单位.认识1厘米并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能估计物体的长度(5厘米以内)。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数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涉及度量和非度量。在小学数学中,图形是非度量的具体体现.而人教版九义小学数学第八册“量的计量”一章是度量的基础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其中“名数的改写”一节是把前面所学的计量知识加以系统整理,承前肩后,为学习小数部分的知识做准备。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要求 :结合有关知识的教学 ,适当渗透集合、函数等数学思想方法 ,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下面就小学数学课本 (人教版五年制小学课本 )中常见的集合思想及其在小学数学中的渗透教学谈点浅见。1 集合概念的渗透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开始 ,教材就通过直观形象的韦恩图渗透了集合的概念。《数学》第一册第 4页上的“分类”一节课中 ,把两个球圈在一起 ,还把书包、鸡、气球放在一幅图里 ,让学生试一试能否把同类物体圈在一起。这部分内容渗透了如何把一些同类的物体组成一个集合的思想。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金爱萍 《上海教育》2023,(10):69-70
<正>小学是培养学生“量感”的关键阶段。在小学阶段,“量感”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第一,有明确的度量意识,在不使用测量工具的情况下,也能对要被测量物体量的大小进行合理的推断,并且能够选择合适的数和单位相结合的形式来表示;第二,建立度量单位模型,明确同一度量不同单位的进率关系,能正确区分、灵活选择和转化;第三,善于估测,能合理运用估测策略。教师有意识地开展相关教学,对促进学生学习计量单位、提高估测能力、拓展数学思维、提升实际应用能力等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6.
日常用语是指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接触到某些物体所感知的一种几何初级概念,如“角”是尖的,“点”或大或小,“线”或粗或细,“面”或厚或薄……。由于日常用语有时与几何概念用语有相同之处,因而小学生在开始学习几何概念时往往会以日常用语来取代数学概念。这是小学几何知识教学中应引起注意的问题。日常用语对数学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引入的基本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细胞”,是进行逻辑思维的第一要素。一切数学规则的研究、表达与应用都离不开数学概念。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正>数学概念的建构是学生形成数学知识体系的必备条件,也是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概念”教学是指小学阶段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等与“数”有关的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的运算、研究数量关系的基础。“数概念”教学时,教师要引领学生经历“数”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促进学生在感悟中自主建构“数”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正>在“导向素质教育、体现能力素养”的理念指引下,小学数学培育学生的数学观察、思考、表达等能力显得愈发重要。良好的数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奠基石,而小学生数感的培养历来是一线数学教师难啃的硬骨头,若把数感的培育融入度量意识教学中,一点一滴地建构,清晰发展,数感的积累将会渐次丰满。度量意识的培育,需要全面统筹,学生主动度量意识的参与,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在度量意识整体观的指导下将数感教学诸要素有序规划、通盘设计,在培育度量意识的同时实施数感的有效培养,创设有效的度量情境,让学生在度量思想下清晰地建构数概念、灵活地实施数运算、自觉地进行数运用,促进学生数感的最大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是小学数学的核心知识。一般而言,分数具有多重意义:部分与整体的意义、度量意义、商的意义、比的意义等。此前,学生通过部分与整体的意义认识分数。文章主要从度量意义再认分数,从而为分数概念和运算的理解提供统一的框架,充分凸显分数学习与整数、小数学习的整体性与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