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6 毫秒
1.
巴赫金复调理论的核心问题是作者与主人公的关系问题。作者与主人公既是创造者和被创造者的关系,又是平等对话的关系,其哲学根基在于巴赫金从宗教中上帝与人关系中受到的影响。复调理论中作者与主人公的对话模式与上帝与人的对话模式之间具有血缘般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谈论复调小说中作者与主人公关系时,他真正关心并想要解决的问题,一是人与神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巴赫金关心这样重大的哲学命题的最终意图,是要消除上帝死后现代人的焦虑感,要对抗异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要实现这个意图,惟有通过自我意识的普遍觉醒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对话.这才是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作者与主人公关系隐喻的本义所在.  相似文献   

3.
“一与多”的关系是理解巴赫金与圣经对话的关键。巴赫金对话哲学强调存在意义上的多元性,然而他对“多”的强调导致将其哲学观点移植到文艺学观点时发生错位,具体体现在其复调理论中作者与主人公的关系上以及其狂欢理论缺乏史料支持的尴尬。圣经的宏观思想与微观文本皆具有鲜明对话性。然而其先天的信仰胎记导致它强调“一”而忽视“多”,具体表现为上帝在基督教传统中的主导地位以及上帝形象在圣经文本中的绝对主人公地位。巴赫金对话理论与圣经中的对话思想并非乌托邦式幻想,而是出于对普世的深沉关注而生发的可贵理想。  相似文献   

4.
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集中在作者与主人公之间的关系上,以巴赫金的“对话”这一哲学思想为基础,要真正理解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我们不但要看到复调小说创新性、值得赞赏的一面,还要在中国的理论视野下强调“作者”的地位,以及对主人公与作者的关系问题与主人公独立性地位的合理性对相关问题提出质疑。通过深层次的挖掘得出,复调小说其实是叙事话语在言词中的策略,叙述者干口被叙述者之间的对白,叙述者本人的自我对白等,是叙事话语的言词策略。  相似文献   

5.
论巴赫金对话理论的双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话理论是由前苏联文论家美学家巴赫金提出的一个思想深刻、内涵深远的理论,对话的中心范畴是“自我一他者”,巴赫金提倡对话双方的双主体性。以“自我一他者”的双主体性为考察对象,通过重点分析这一范畴在文学领域内的转换:复调小说中作者与主人公的关系,进一步探求自我与他者的对话中所蕴涵的深厚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6.
《巴比特》是美国作家辛克莱·刘易斯的作品,作品围绕商人巴比特展开,整体结构就是一个大型对话。本文运用巴赫金的作者与主人公相关理论,对作者刘易斯和主人公巴比特的关系进行分析,揭示了当时美国中产阶级商人的群体特征一物质丰富、精神贫乏等危机。  相似文献   

7.
利用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分析了《傲慢与偏见》一书,着重阐述了什么是真正的复调小说,讨论了作者和主人公的关系以及小说中的复调对话,并分析了复调理论是如何在这部小说中得到体现的。  相似文献   

8.
巴赫金将对话的思想贯穿于其学术生涯的始终。他主张交锋双方必须同时具备差异性和基础性赞同两个条件对话才能顺利进行。通过对作者与主人公、官方世界与狂欢世界两组对象采取不同的态度,巴赫金朝着实现“绝对性对话”的理想一步步迈进。  相似文献   

9.
陶阳 《海外英语》2013,(19):200-202
《阿拉比》是乔伊斯众多作品中杰出的小说之一,描绘了爱尔兰人颓废的精神生活。小说中夹杂着爱尔兰社会中各种不同的声音,可以通过前苏联哲学家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进行解析。对话中的冲突与和谐彰显了主人公对世界的认知与理解。这种巴赫金式的解读充分让读者体会到小说的中心思想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相似文献   

10.
巴赫金在他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系统地阐述了"对话理论",英国作家福尔斯在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中实现了一种对话关系,其中创作与批评的对话尤为显著,这种创作与批评两种声音的平等共存和相互作用,以及由此表现出的作者和读者的平等关系,深刻体现了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思想。  相似文献   

11.
会话含义及其推理模式在语用学研究中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对英语语篇中会话含义及其推理模式构建分析与研究表明:新格莱斯与古典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下的语用推理模式除具有共同点外,还具有一定的区别,这一发现不仅可以使语用学进一步揭示日常语言运用的一般规律,还可以增强英语语言学习者的语篇能力。  相似文献   

12.
作为交际媒介的语言是社会化的心理活动过程,话语角色的认知决定着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次序。话语角色的权势关系影响着话语的交际模式。作者以《红楼梦》为例,在已有交际模式与詹姆斯.凯瑞(James Carey)提出的交际传播模式观照下,剖析了小说主人公贾宝玉的五种交际话语。指出话语交际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受诸多不定因素制约。交际双方具有权势的一方在实际谈话中起着举足轻重的支配作用。交际双方"权势"话语的差异会导致完全不同的话语交际模式。然而,由于交际双方的亲密程度和情景语境等多方面非预想性因素的影响,交际中的权势也会不断受到挑战和变更,从而出现说话者的权势和身份的非对位性现象。  相似文献   

13.
《秘密花园》展现了天人合一的主题。恶劣的自然环境影响了人类健康、外貌和个性,宜人的环境唤醒了人的生命力。《秘密花园》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和高度一致性,它是西方人对于人与自然关系长期探索、深刻反思的结果,并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不谋而合,说明了人类文化的共通性。《秘密花园》一书为了表现天人合一主题,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1)人物形象的自然化与自然形象的拟人化;(2)人物塑造与居住环境相呼应;(3)展现了人物性格的变化;(4)人物个性的单一性和独特性;(5)对比的应用;(6)象征手法;(7)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14.
《厄舍古屋的倒塌》是爱伦坡最著名的心理恐怖小说之一。其中主人公罗得瑞克的性格,他与妹妹玛德琳的关系,以及他活埋妹妹的动机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从自体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罗得瑞克对妹妹的爱是一种病态的自恋行为,他埋葬妹妹也是其畸形人格发展的恶果。  相似文献   

15.
环境危机时代人与自然关系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生的全球性环境危机,已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态势。人们不得不在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双重关系中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作者认为,从天地生相联系的角度来思考和调整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尤为重要。在考虑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同时,从社会制度层面来调整人与社会的关系,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石黑一雄的长篇小说?无可慰藉?再现了主人公在一座不知名的中欧小城中梦幻离奇的漫游旅程。 小说中空间意象的建构成为作者推进小说叙事和阐释主题的重要策略。 小说实际上从个体的精神危机展开了对更普遍的群体的精神异化现状的思考。 结合空间叙事理论来分析小说中空间意象背后丰富的隐喻意义以及人与空间互动中的感知体验,可以洞见作者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深刻关怀和担忧。  相似文献   

17.
生态美学是后现代性对消除人与自然关系严重异化的要求的时代呼唤,是人类对消除现代性所造成的人与自然关系异化要求的必然结果,是后现代精神的有机主义的重要体现。有机主义对我们建设和发展生态美学,消除现代性所造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现象,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和人的全面可持续协调发展,促进全人类全面长足地健康发展和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批评的方法,通过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三个方面对《乳房》的解读,发现菲利普.罗斯通过对主人公凯普什变形的描写,其实想要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人类必须放弃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与自然和谐共处,否则等待人类的只有灭亡。  相似文献   

19.
英语听力中的会话含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话含意理论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提出和发展使人们愈发认识到会话含意和英语听力教学的某些内在关联。英语听力教学受诸多复杂因素影响,学生经常在英语听力中遇到诸如“信息空缺”等障碍。在教学过程中会话含意对大学生的对话听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