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管理层收购是因其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有效解决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问题而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重视。由于市场基础和法律规范方面的不同,MBO在我国的开展招致了较多的争议,本文将就MBO对我国上市公司股东财富效应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不断取得进展,企业产权多元化正成为国企改革的主要思路和发展方向。管理层作为一类产权主体的出现,使得MBO成为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一种可选方式。通过实施MBO,能够较有效地解决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激励不足的问题,并为国有资本的战略性退出提供了有效途径。然而管理层借助实际的控制权采用不舍法手段迫使政府接受收购请求,使得MBO成为了“合理合法”侵占国有资产的最佳通道。分析我国企业实施MBO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我国MBO发展提出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MBO(Management Buy—out)管理层收购管理层收购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经济学家也给出了许多不同的理论解释。2003年4月,MBO被紧急叫停,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在相关法规完善之前暂停受理和批准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到2004年中,国资委再次叫停了大型国企的MBO,而对中小企业的MBO则列出了限制条件。可见,在国外广受欢迎的MBO在我国却是走的风雨飘摇。  相似文献   

4.
MBO(ManagementBuyOuts)是美国80年代兼并浪潮中涌现出来的一种通过融资来完成并购的方式,译为“管理层融资收购”。它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换及其他产权交易手段购买本公司全部或部分的股份,从而改变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这种购并方式在西方的发展仅有20多年的历史,直至20世纪80年代后,它在激励内部人积极性、降低代理成本、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等方面的作用才逐步被肯定。近几年我国管理层收购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市场、法规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MBO的实施一直备受业界关注,本文就MBO在国外国内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并提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介绍了管理层收购的概念,并对管理层收购进行了理论上的解释,指出了我国管理层收购(MBO)执行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MBO浮出水面的大背景是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行业中退出。本文紧密结合中国MBO的大环境,以MBO的焦点——“定价”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中国国有企业MBO定价之所以引发争议的深层次原因。作者认为以每股净资产为标准评价国有股定价是否公允是有待商榷的,提出把定价的争议归因于国有企业的收购主体是管理层,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甚至是有误导性的。有理由相信,随着政策环境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MBO作为一种调整产权关系和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新手段,必将对我国的企业改革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MBO(管理层收购)之信托攻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BO就是公司的管理者收购自己公司的方式,被视为对高层经理人员强化激励的方式,但MBO在我国不仅是个新生事务,还备受企业界管理层的热衷,但国家对这一领域内的法规尚没有明确规定现行市场中的一些MBO案例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跟现行法律法规博弈,本文提出并分析了如何利用信托办法合法进行MBO.  相似文献   

8.
董杰 《现代企业教育》2006,(14):124-125
MBO(Management Buy Outs)是美国80年代兼并浪潮中涌现出来的一种通过融资来完成并购的方式,译为“管理层融资收购“.它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换及其他产权交易手段购买本公司全部或部分的股份,从而改变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这种购并方式在西方的发展仅有20多年的历史,直至20世纪80年代后,它在激励内部人积极性、降低代理成本、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等方面的作用才逐步被肯定.近几年我国管理层收购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市场、法规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MBO的实施一直备受业界关注,本文就MBO在国外国内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并提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源起于西方国家的管理层收购(MBO)对于优化公司的股权结构,激励管理层,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MBO是舶来品,其在我国的实施面临着诸多法律风险和障碍。本文着重从MBO的主体方面入手,论述了我国在实施管理层收购过程中的法律障碍,提出管理层收购应用于我国国企改革的法律对策,以使MBO本土化更加可行。  相似文献   

10.
从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和公有制企业的产权明晰过程中出现的管理层收购(MBO)现象出发,分析了MBO的特点以及产生的动因,提出了在我国现阶段实施MBO的利弊,并且希望随着改革的深化,MBO能在我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管理层收购(MBO)是企业并购的一种收购方式,它对完善管理层激励机制有积极作用。《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大大推动着MBO移植中国的进程。但对照管理层收购的理论和实务,可以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运用MBO如过程中存在着宏观、微观两个层面上的问题,亟需采取恰当策略、措施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阐析管理层收购(MBO)在明晰产权、降低代理成本、激励高管人员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结合中国MBO的现实,分析以MBO作为股权激励机制,实现国有股减持的偏颇,探讨当前MBO中存在的企业绩效低下、高派现、低收购价、会计信息操纵等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3.
关于75所高校目标管理实施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中南地区75所高校目标管理实施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实施目标管理的高校数呈上升趋势,目标管理的实施与院校层次成正相关,目标考核是管理实施中的最大难点,上下协商是目标达成的最佳策略,监控机制是提高管理效能的必要措施,实地考察是目标考核的有效方式,专家组是最值得期待的考核主体.根据调查分析,提出营造上下欲同的组织氛围、构建科学合理的目标体系、形成权责利一致的授权机制是高校实现有效目标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立了以国际海洋法法庭为中心、以仲裁法庭为辅助的海洋争端解决机制,这也是菲律宾就南海争端提请国际仲裁的依据。但组成仲裁法庭不等于表明法庭有管辖权,在进行任何正式的审理之前,法庭都必须查明对案件确有管辖权。而根据公约第298条以及中国事先所作书面声明,仲裁法庭对本案应当不具有管辖权。从法理上讲,菲律宾要求中国接受其从未同意的所谓“管辖权”,是不符合国际法内在逻辑的。从法律操作上讲,菲律宾苦心孤诣地“包装”其诉求以绕开中方依据公约所做书面声明的作法,是违背公约本意的恶意操作,属于不折不扣的滥诉行为。对此中方应当打好舆论战,指出菲律宾因滥用公约争端解决机制而违背了公约第300条的诚信义务;明确斥责菲方“包装”诉求的滥诉行径并积极提出管辖权异议;表明在极端必要时有权退出公约以维护本国主权。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对中国纠纷解决提出了特殊要求,主要体现为回应型的纠纷解决机理及纠纷解决模式的趋同,在此背景下,应对中国的纠纷解决机制进行反思.并重构当代中国的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6.
要实现中国出版企业的政企分开,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调动出版从业人员特别是中高层管理者的积极性,以达到提高出版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就要在集团化改革中进行MBO,使从业人员能够将自身利益与出版企业的利益联结起来。同时,为防止在MBO过程中出现诸如税收、国有资产流失等流弊,需要建立与之相关的各项制度,以保障国有出版企业MBO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7.
管理层收购兴起于80年代西方的杠杆收购浪潮。随着“国退民进”改革趋势的挺进,管理层收购对我国企业改革发展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经营者长期激励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环节,而管理层收购为建立经营者长期激励制度开拓了新的途径。从理论方面分析,管理层收购是属于人力资本理论、公司治理理论和企业并购理论的交叉学科课题,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而在实践中,管理层收购在我国一定范围内已进行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8.
MBO自从上世纪末引入我国,就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国资委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进一步蔓延,叫停大型国有企业MBO,更是让这一话题再度升温。文章通过介绍MBO的概念、特点以及我国MBO的发展现状,从盈利能力、持股比例和股利政策等财务角度分析其带来的影响,并在肯定MBO的积极作用的同时,针对MBO在我国现实执行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提出若干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