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结合康熙对《明史》编修前后的不同态度、王鸿绪整理《明史列传稿》与《敕修明史稿》的经过,对比分析王鸿绪两史稿呈表文本,可得出王鸿绪的所谓"敕修"不能成立的结论。王鸿绪的问题不在向来被指责的"窜改"或"攘窃"史稿,而在《敕修明史稿》之"敕修",在利用"416卷《明史稿》"曾被康熙批评的政治恐惧造成雍正朝以其《敕修明史稿》为底本续修而成现行《明史》。  相似文献   

2.
正史中的赵文华依附权臣严嵩,在抗倭中诬陷张经、李天宠,贪污工部建设银,实为趋炎附势的奸佞小人。因此《明史》将其列入《奸臣列传》,盖棺定论,同时也将赵文华在文学、史学方面的才能湮没。不仅如此,后世史家也将其在抗倭战争中的独到见解论为毫无军事远见。然而,"奸臣"赵文华在文学和史学上造诣精深,在抗倭战争中也展现杰出的军事才能。  相似文献   

3.
钱谦益在明清两朝均担任过史职,因此他始终以修国史为己任。早在天启初年他参与编纂《神宗实录》时就十分留心相关史料的搜集。他计划编纂一部纪传体《明史》,准备先作长编和事略,后作本纪和列传,并已纂修明史百卷,另编次明代文集百余卷,可惜毁于绛云楼一炬。流传下来的《国初群雄事略》、《太祖实录辨证》两书,在客观保存元明之际的史料及考订史料真伪、弥补前史记载的缺漏、订正前史内容的错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颇具特色。钱谦益对元末明初史事的编纂和考证,反映了他实事求是的治史精神。他考证史事,严格遵循言必有据的原则,其考史的成果多被清修《明史》所采纳。他所采用的考史方法对清初乃至乾嘉考据学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近代学者梁启超在评论《史记》时说:“后世诸史之列传,多藉史以传人;史记之列传,惟藉人以明史。……以行文而论,每叙一人,能将其面活现。”(《要籍解题及其读法》)太史公能将人物描绘得活灵活现,固然是因为他对所写的人物观察细腻,体验入微,把握特征,抓住本质,但也得力于他的娴熟的描写技巧。《史记》中的篇目,中学语文教材所选较多,我们在学习时,应以读促写,学习司马迁塑造人物的表现技法,并用之于自己的写作实践,以提高写  相似文献   

5.
明朝天启末年,闵洪学任云南巡抚近六年。其间,他著有《抚滇奏草》十二卷,内容广泛涉及云南地方史和明史。该书国内或已失藏。本文对藏于日本内阁文库的《抚滇奏草》及其作者生平政迹略加考说,并将该书目录稍加整理,附在文末,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无锡钱海岳所撰《南明史》内容丰富,价值极高。但由于该书部头过大,涉及广泛,因此存在着少数疏漏。今就其《艺文志》经部的错讹,予以校正。  相似文献   

7.
高岱《鸿猷录》是在明代中叶当代史研撰勃兴的背景下诞生的一部明史著作。这既是第一部明史纪事本末,同时也是第一部用纪事本末体独立撰写的史著。本文首次较全面地对该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牛明铎 《考试研究》2015,(3):104-106
<正>郭培贵教授新著《明代学校科举与任官制度研究》一书,已于2014年6月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全书595页,近60万字,是作者继其《明史选举志考论》(中华书局2006年)之后又一部将明代学校、科举和任官制度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研究的力作,在许多方面将该领域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该书具有以下特点:一、史料翔实,方法多样据不完全统计,该书直接引用《明实录》、《明会  相似文献   

9.
《发明的故事》一书是由英国作家德博诺编著的。该书囊括了古今中外的369个重大发明,涉及的史料也很丰富。该书不是专业性很强的发明史,而是一部发明和发明家真实而有趣的故事集。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在《史记》的一些纪传中,使用了类传方式写人叙事,但《史记》中到底哪些传纪属于类传,至今人们没有完全搞清楚。《史记》中的类传共有《外戚世家》《刺客列传》《循吏列传》《儒林列传》《酷吏列传》《游侠列传》《佞幸列传》《滑稽列传》《日者列传》《龟策列传》《货殖列传》等11篇。《史记》中的人物类传具有先议后叙、详略结合两个鲜明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朱希祖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南明史专家。他致力于南明史研究长达几十年之久,其间历尽艰辛,将多方搜求的有关南明史的书籍详加校勘和考订,撰写出大量的题跋,后被整理为《明季史料题跋》一书。题跋涉及的历史范围广泛,内容丰富,条分缕析,突出反映了作者独特的史学思想和治史方法。朱希祖不仅发掘出许多罕见的史籍,考订出史籍的作者、存佚、版本和资料的源流,而且通过史籍内容发现和考证出大量的历史史实。《明季史料题跋》是南明史研究的拓荒之作,为后学研究明末清初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乾隆"钦定"了《四库全书》,"敕修"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还"御定"了《续文献通考》。《四库提要》和《续文献通考》正式判定明末出自井中的宋郑思肖《心史》为伪书。但这只是诬陷和谎言,却迄今还在蒙骗和贻误学术界。乾隆对郑思肖相当注意,有可能看过《心史》,且还写过关于郑氏的诗。《四库全书》中更是留下了《心史》为真的大量记述。  相似文献   

13.
新修《清史》体例体裁可采正史纪传体,但应有所创新;在编纂思想上应遵循实事求是的指导原则,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叙事记人;从节省篇幅和沿正史之续的角度考虑,文体上宜用简易明快之文言文叙事状物;关于新修《清史》内容之取舍,应比较《清史稿》之得失,参戴逸教授相关意见并结合个人思考,新修《清史》似应保留《天文志》,并增设《洋务志》、《革命党人列传》、《南明载记》、《太平天国载记》等若干。  相似文献   

14.
陆机作为一代文豪,著述甚富,除大量的文学作品外,史志目录还著录了他所撰写的晋朝第一部当代史《晋纪》。但综合史料加以考辨,此书的主要作者应为束皙,而非陆机;此书的正确名称应为《晋书》,而非《晋纪》。这部纪传体的晋史之所以误作编年体的史书,也是有因可寻的。  相似文献   

15.
钱宾四(穆)先生早年著《清儒学案》,因稿沉长江而失传,所幸有《清儒学案序目》将其大要先期刊出,因此,原稿虽失,精义尚存。研读《清儒学案序目》可知,钱先生以为,以学案体记清儒学术,有唐镜海(鉴)、徐菊人(世昌)二家在先,但一嫌陋狭,一嫌泛滥,均无法与《明儒学案》、《宋元学案》相提并论。清代学术有两个特点最宜注意。第一,“理学本包孕经学为再生”,清代并非“理学之衰世”。第二,清代理学“无主峰可指,难寻其脉络筋节”。故仍主张用学案体。他的《清儒学案》即围绕64位案主,分四阶段述一代理学之演进。第一阶段晚明诸遗老之精深笃实,远迈宋明;第二阶段顺康雍时理学成为压束社会之利器;第三阶段乾嘉诸儒沉浸经籍,“理学本包孕经学为再生”,与晚明诸遗老异曲同工;第四阶段为晚清70年,道成同光四朝,理学俨若复兴,然而,倏尔之间便成陈迹,其成就尚不及顺康雍时期,问题之症结乃在不能因应世变,转而益进。  相似文献   

16.
清初学者谷应泰主编的《明史纪事本末》,是一部纪事本末体名著,在清代史学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此书取材广泛,突破了以往纪事本末体史书专据一部史书改编而成、史料来源单一的局限,较为完整地反映了明代历史之大势。书中大量的史论,反映出重视总结历史经验、经世致用的宗旨,见解深刻,也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17.
张廷玉等监修的《明史》内容丰富,被当作了解和研究史实的重要依据,但其中也存在许多讹误。兹据《明实录》《皇明开国功臣录》《皇明名臣琬琰录》《国朝献征录》《本朝分省人物考》等文献,考证出《明史》传记中"张冠李戴"之误数处。其致误原因多由编纂者引用原始资料时不审或撰写粗心所致。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欧阳修《答徐无党第一书》的重新解读、《新五代史》写作历史背景及其撰述宗旨的分析,对目前学界所流行的《新五代史》的注文没有反映出欧阳修"既重褒贬又重事实"的撰述思想进行了回应,得出"重褒贬轻事实"是《新五代史》的特点,《新五代史》注文完全反映了欧阳修的著述思想。  相似文献   

19.
明清鼎革之际,社会动荡乱离,《明季南北略》即是记录这一历史时期的作品。作者计六奇心系明朝,试图以此书来总结明朝由乱而亡的历史教训,寄托自己炽烈的民族感情,并希望以此书留名于世。书中保留了明清之际丰富的史料,特别是关于农民起义和抗清斗争的史料,有许多是不见于他书的珍贵记载;同时,书中许多记载是作者亲身的经历和见闻,更加真实可信,为其他史料所不及;计六奇一生湮没无闻,书中有关的写作经历,也是了解作者生平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20.
王世贞是明代复古派盟主,虽然在明代后期已经遭到袁宏道等人的批判,但仍被陈子龙等人赞扬和追随。然而到了清代以至于近代,对王世贞的认识大都持否定态度。明清两代不同的声音应如何倾听,我们又应如何看待王世贞?通过对王世贞的《弇州山人四部稿》、《续稿》的多篇序文以及清代的《列朝诗集小传》、《明史·王世贞传》的对读,明清两代对王世贞晚年转变问题、复古问题及辞藻问题的不同认识也展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