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刘勰《文心雕龙》从第二十六篇《神思》到第四十四篇《总述》的十九篇,刘勰称之为“剖情析采”,是刘勰关于创作论的论述。其中《体性》篇的“体”即语言风格,“性”是指文学主体的情性,刘勰从“体”和“性”之间的关系对文学风格进行了论述;又将文学艺术风格归结为了八种类型并且指出了每种风格的特点。《风骨》篇则从“风”、“骨”即从文章结构和语言方面对文学风格进行论述,提出“风骨”的主要特征就是“气”与“力”。综合《体性》《风骨》两篇对文学风格的不同论述进行分析对比探讨刘勰的文学风格论。  相似文献   

2.
"情采"论是《文心雕龙》文学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之一,它集中体现于《情采》篇的论述之中,但全书的论文思想都以其为贯穿。学界有观点认为"情采"关系等于文学的内容与形式关系,这种理解与《情采》篇内容有一定偏离。按《情采》篇本文,刘勰依"情采"论文,是以阐明作家创作的真诚为文、以情驭辞为主旨。刘勰提出作家应怀有真诚的情感,反对竞逐新奇地夸饰文辞,这是"原道"和"宗经"思想在创作论中的具体体现。"情采"在《文心雕龙》中是贯通全书的一条主线,具有创作原则和批评标准的双重意义,刘勰通过"情采"关系的论述,意在矫正文坛上浮艳的风气,建立朴实刚健的文风。  相似文献   

3.
刘勰文论体系中,《情采》五篇论文体构成,《比兴》五篇论文体修辞,两者之间为五体五用关系。刘勰的文体修辞思想具有以篇章结构为主而兼及章句结构的总体特色。前者意味着文体创作方法,后者意味着语用修词。两者之间的理论、实践之源流关系不应倒置。  相似文献   

4.
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篇中着眼于采,明确地将情采熔铸成情采这一独立的美学范畴。从哲学角度看,刘勰认为采与情同样出于天道自然,肯定了采是文章的本质属性;从魏晋文学现实语境看,刘勰看到了情采两伤的文学现实,并在致力于追求正采的努力中确立了自己独特的情采观。  相似文献   

5.
《文心雕龙》全书五十篇,皆与文学批评相关,其中《知音》篇无论在探及批评家与艺术家之间的关系方面,还是在文学批评规律、审美鉴赏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刻的探究。刘勰从主客体的角度阐述其文学鉴赏理论,对“知音难觅”、“音实难知”这一文学现象进行探析。以《知音》篇中所反映的思想来探析刘勰文心体系中知音的审美鉴赏理论。  相似文献   

6.
《神思》是刘勰《文心雕龙》"剖情析采"之创作论中的第一篇,第一次就"神思"问题立专篇作了深度的理论阐析,是专门论述文学创作中艺术构思的著名论文。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刘勰关于艺术构思的论说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陆机的《文赋》,其承继关系是显而易见的。与此同时,这些理论较之《文赋》却又更为细致深入,无疑也是对《文赋》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岳爱华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2):43-44,51
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篇中着眼于“采”,明确地将“情”“采”熔铸成“情采”这一独立的美学范畴。从哲学角度看,刘勰认为“采”与“情”同样出于天道自然,肯定了“采”是文章的本质属性;从魏晋文学现实语境看,刘勰看到了情采两伤的文学现实,并在致力于追求“正采”的努力中确立了自己独特的“情采”观。  相似文献   

8.
刘勰的风骨论 ,有两种研究途径 :一是对风骨范畴的确切含义的探讨 ,二是对风骨理论形成的文化背景考察。在《文心雕龙》一书中 ,《程器》与《风骨》论世论文 ,一为社会批评一为文学批评 ,完整表达出作者贵器用、尚风骨的文学审美态度。刘勰的社会批评思想深刻影响着他的文学批评理论 ,可以说《程器》是社会批评中的风骨论 ,《风骨》则是文学批评中的程器说。由《程器》观《风骨》 ,涉及三个问题 :(1)文学批评是作者社会批评的行为方式 ,(2 )贵器用具体到文学准则即重风骨 ,(3)刘勰的文学观念体现了“尚北宗南”、重铸时代新风的理想  相似文献   

9.
《原道》是《文心雕龙》的第一篇,是全书的理论基础,也是刘勰世界观和文学观的集中体现,要了解《文心雕龙》全书的思想体系,首先要对《原道》篇有个正确的理解。“原道”是什么意思呢?《淮南子·原道训》高诱注云: “原,本也。木道根真,包裹天地,以历万物,故曰原道。”刘勰所谓“原道”就是“文原于道”的意思,说明本篇旨在探索文学起源问题。对于刘勰“文原于道”的命题,《文心雕龙》的研究者向无歧义,但对刘勰所谓  相似文献   

10.
言语风格思想是刘勰《文心雕龙》语用思想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心雕龙?体性》篇是刘勰论言语风格的专篇,“体”即言语风格,“性”则指语用主体的情性。刘勰的言语风格思想涉及言语风格的决定要素--语用主体的情性、言语风格的构成要素--意义内容和语言形式、言语风格的养成以及言语风格的外化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四五十年代赵树理曾被用以命名其所置身的文艺时代和文艺方向。本文从赵树理的文学特质和内在分歧入手,试图重新发现其创作如何支持了四五十年代文学的自我想象,又如何被这种时代文艺的整体想象遮蔽了赵树理文艺内在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相似文献   

12.
批评文章首发于网页上是在线批评区别于非在线批评的一大标志。由于在线匿名特性和无编辑把关带来的自由和在线即时评论,在线网络批评以俏皮、调侃、幽默的话语点评,啸聚网民,营造出旺盛的人气,其所具有直觉性、特指性、明晰性、生活化、短小犀利、批评客体边缘化等特征,推动了网络写作的兴旺和网络原创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深受汉世文化精神的影响,尤其是汉儒经世治用文学观的浸润,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之进取精神为主体,兼取各家之长为我所用的治世思想,树立起文为世用的强烈责任感。表现在他的创作思想上,就是自觉地用儒家思想去观照历史,去评价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自觉地以史的述作来反映社会现实,为社会服务,为政治教化服务。另一方面司马迁因遭逢厄运,创作的目的和动机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的"发愤著书"说突破了汉儒的美刺文学观,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自觉而明确地对著述寄予了深切而丰长的生命,他饱蘸血泪、满怀真情的倾诉,超越了汉儒"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教条束缚。司马迁的文学思想中既有对汉儒文学观的传承又有对汉儒文学观的超越。  相似文献   

14.
1932年日本在中国东北炮制了伪满洲国.在日本强权统治下的1932-1945年,东北文坛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出现了别样的文学实践经验和文学生产机制:通俗文学变体发展,承载了创生新文体的文学精神;女性文学,提供了新的文学经验;逼仄空间中的新文学,寻求自身独立发展的各种可能;附逆作品充斥文坛.这些文学经验的形成,有政治上妥协于伪满洲国"文艺政策"的原因,也有商业上迎合市民趣味的原因,还有艰难时世中不甘堕落的个体心灵的坚韧与挣扎.这些文学经验属于中国现代文学经验的一部分,对其描述涉及到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缺失的补充和创新认识,涉及到重新评定日本侵略背景下的中国现代文学经验,由此将出现对以往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新的表述.  相似文献   

15.
《文心雕龙》这部书具有浑然一体的双重品格:它不仅是一部体大思精的文学理论著作,同时又是一部师心重情的骈文佳构。《文心雕龙》的不朽魅力就在于它是一部生气灌注的理论之作,精义的发挥与生命的律动、唯美的形式较和谐地糅合在一起。这里从理论批评与自身创作的一体化视角来考察《文心雕龙》,认为此书理论的建构与实践性的感觉力之间既存在着交融互摄,也有若干分裂偏枯,具体表现在“言志”与“缘情”、“衔华”与“佩实”两个方面。《文心雕龙》情志一体、华实相胜的诗性批评话语范式对当代职业化的、零度风格的文学批评依然有较大的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翻译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每个时期具有不同的侧重点,总体上是沿着科学技术翻译、社会科学翻译和文学翻译的线索而发展。这一阶段纷繁的翻译活动书写了中国现代性源起的轨迹,引发了中国现代性中地球模式、民族协同观的形成,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制度转型、道德规范与价值体系重构、人权观念革新、中国旧文学思想颠覆与新文学形式生成以及现代白话文建立等中国现代性的核心元素和特征。翻译的这一历史渐进性书写,发生在中西古今的交叉坐标体系上,经由全球现代化趋势和中国特定文化本根性共同作用而完成,塑造了中国的现代观念。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学走过了50年的风雨历程,当代学史的写作了到了一个的转型阶段。今天,我们面临的当代学史写作现状是多元与多层的,这是一个好现象。但其中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当代学史如何选择“经典”本?十七年学应该如何评价?当代学史写作如何回到“学”与“历史”本身?这是摆在每一位当代学研究面前的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18.
应用写作教学不应拒绝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天然 《莆田学院学报》2004,11(1):39-41,91
应用文与文学作品虽有区别,但自古就难有明确的界限。现代应用文与文学更是日益交融。现代应用文借用文学体式,使用文学语言更是屡见不鲜,因此应用写作课不应拒绝文学,适当讲些文学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当代彝族散文创作虽然在许多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但是在文学观念、审美精神和文体样式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受到传统写实观念的禁锢,导致其文体样式的陈旧,缺乏现代性.彝族散文应超越"博物馆"意识,追求文体自觉,提升艺术境界和水平.  相似文献   

20.
林语堂发明了“幽默”一词,建构了他的幽默文学观。在“语丝”时期,将“幽默”看成是“真实的,宽容的,同情的人生观”,此间的散文,多在“真实”、真诚上面用力,讽刺力量较强。“论语”、“人间世”时期的幽默则多从个人性灵上抒写闲适的情调,其幽默观中多带个人主义色彩,是“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自由主义的人生观。他的幽默观和幽默小品创作又特别重视幽默的审美价值,创造了滑稽、机警、俏皮、讽刺的“笑”的美感情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