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70后"徐则臣的小说写作在两个层面体现了其"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交织杂糅的特征:在文学史脉络上,"80年代"文学的"理想主义"和"90年代"以来社会语境的"现实主义"的繁复纠结;在作家自身的写作序列里,"理想主义"情怀和"现实主义"笔触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2.
<正>从小说的发展来看,"各种各样"的小说已成为常识。但是,目下的中国小说同质化未免严重了些。这不是指小说技巧——自从20世纪80年代马原、余华、格非、孙甘露等将技巧玩得炉火纯青后,现在的小说家仿佛失去了探索兴趣。同质化更多的是指小说的精神层面:琐屑、细小、势利、拜金、灰黯、无聊、凉薄。也许有小说家会说,这不正是时代的写照吗?这不正是生活的折射吗?所谓"现实主义"叙事在描摹时代肖像的同时,也掩蔽或淹没了理想主义和生命个体的光华。  相似文献   

3.
余华的《第七天》将现实新闻融化进艺术表达,游走在真实与虚构之间。值得一提的是,不论是从真实层面,还是从话语、叙事层面,"卖肾"情节的选取都极为典型,巧妙地体现了社会新闻与小说创作间的互文关系。一是"卖肾"真实平行现实,逼近时代真相;二是"卖肾"话语平淡克制,稀释审美艺术;三是"卖肾"叙事平直延缓,矮化守望空间。  相似文献   

4.
自媒体在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微博时代"交流方式的"虚拟场"溢出到现实域,自媒介似乎是一种隐喻,用强大有力的方式在暗示、表征这个世界的变迁或对社会心理结构的冲击。"微时代"的网络文化认同、道德与秩序改变着心灵的体验方式和生活的维度,"湿性社会"的黏合力构建在社交网络熟悉度弥合中的朋友圈,体现了数字化延伸的人脉。微博的"快表达"呈现交流节奏的提升,"人人是记者的时代"成为一种"身份认证"和舆情导向的可能,提升了话语权与表达权。  相似文献   

5.
发达国家大学课程改革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白宗新 《教育探索》2007,(1):120-121
经过20世纪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时代结束,后工业时代来临,"信息技术"、"知识经济"与"学习化社会"成为新时代的基本特征.因此,当前大学课程改革要反映高等教育和社会的变革,要体现教育、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世界某些发达国家大学课程改革的趋势,主要体现于通才教育、学科整合、探究式学习、课程模式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速写"是一种能扼要地揭示生活真相的宏大叙事文体,兴盛于20世纪30年代,它与现代小说互渗融合则生成速写体小说。30年代速写体小说以场景化和断片化展示而形成的"场面"叙事取代了20年代速写体小说的"个性化形象"叙事,它经历着由抒情型文体向叙事型文体的变迁。30年代速写体小说的文体规范是与特殊的时代氛围密切相关的,即以"场面"叙事表征着一种"合理性"的社会图式,这正是中国现代速写体小说的文体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7.
庞秀慧 《考试周刊》2014,(91):17-18
<正>身为作家,毕飞宇把原生态的日常生活转化为小说文本的叙事能力极其出色,"王家庄"系列(《玉米》、《玉秀》、《玉秧》、《地球上的王家庄》、《平原》等)显示出一种可以反复琢磨、反复咀嚼的滋味,全面展现了特定时代的乡土社会。从这一角度来说,"王家庄"系列确实如作家所言,是"地道的中国小说",表达的是中国的"本土经验"1。其历史叙事无意中成为当下时代的寓言化书写。一"王家庄"系列呈现出一种绵里藏针的叙事态度,虽然作  相似文献   

8.
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图像时代的到来,使得图像成为了当前叙事的主力军。这种叙事方式不仅具有自身独特的表达特点,还体现出基于网络优势的话语优势。当前,高校的思政教育在网络背景下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应该充分发挥图像叙事的优势。基于培养思政教育主体的图像叙事能力,消除图像叙事对思政教育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优化图像叙事的表达方式,以增强图像叙事的效果,从而更好地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对于德国大学的传统,我们可以找出诸如修养、自由、科学、寂寞等观念来表述。实际上,这些观念的衍生过程也就是大学理想主义守护的过程,在这一点上,历史上的德国大学堪称忠诚卫士。本文将德国大学的传统界定为大学理想主义,这种理想主义在闵希豪生、洪堡等人的努力下,被历史地守护着。同时探讨三个问题:什么是大学理想主义;为什么要守护大学理想主义;怎样守护大学理想主义。  相似文献   

10.
张为娜 《高中生》2013,(16):12-13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一切百废待兴,人们沐浴着春的朝阳,身上洋溢着主人翁的精神,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年轻人跨越了"文革"的阴霾,对祖国和未来充满了信心和美好的憧憬。那是一个属于年轻人的时代,一个洋溢着青春气息、充满朝气、热血沸腾的年代。中华大地上处处奔涌着改革开放的春潮。  相似文献   

11.
受西方女性主义的影响,中国的女性意识一直在不断觉醒,并在电视剧中有不少表现。20世纪80年代随着大众文化在中国兴起,逐渐成为中国的主流文化,大众文化的商业性、消费性、娱乐性无疑悄悄影响着电视剧中女性意识的表达,"躯体修辞"和"欲望叙事"曾经成为电视剧彰显女性意识,反抗男权社会的方式,但是却又悄悄落入男权社会"窥视欲"的樊笼之中。新时期,一群女性编剧电视剧逐渐突破传统女性意识的表达,诉求女性自我情感需要,认同男女性别差异性平等,从男女二元对立逐渐走向两性和谐,她们的这种表述方式为女性主义研究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从多个历史叙述文本勾勒出的洪堡创办柏林大学的基本史实,批判地分析了对洪堡创办柏林大学历史地位的质疑、"洪堡神话"的构造与解构等历史叙事,指出柏林大学的创建,正是以洪堡为代表的德国有教养的知识阶层,就建立一所体现德意志精神、道德、文化使命的新大学所达成的集体共识和付诸于集体行动的结果。关于洪堡创建柏林大学及其教育观念的各种历史叙事,固然都存在着从部分来构建整体的片面性,反映的却是不同时代德国知识阶层在认知论-政治论两个维度对现代大学价值所进行的建构、反思与批判。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叙事"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写作经验,80年代的抒情诗歌则被视为一种与时代格格不入的传统.新世纪田湘回归诗坛,他的诗歌有20世纪80年代的浪漫主义和抒情特征,以真挚的情感闻名诗坛.其创作表明,浪漫主义诗歌能够在情感上引起强烈的共鸣,是一种需要重新审视的诗歌传统.  相似文献   

14.
作家的使命感使菲茨杰拉德真实地记录了那个他既感到陶醉,又感到厌恶的富人的生活,表达了传统的理想主义在物欲横流的20世纪20年代的失败,其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最能代表20年代美国人的生活和追求,即金钱至上,道德沦丧,个别人执地追求的某个梦想,虽不合时代的节拍,而必须走向破灭,但在作家看来,它既体现了美国传统化中的一种渴望,也是作家留给后人的一点残存的希望。  相似文献   

15.
胡雪梦 《文教资料》2012,(27):182-184
近年来,台湾新锐导演们从新电影"再现族群"的历史阴霾中走出,直接从社会现实中取材,在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叙事机制与台湾电影的在地情感表达之间寻得最大的缝合可能。作为台湾新锐导演的代表人物钟孟宏,其作品直面当下台湾社会的疮痍与现代台湾人的精神危机,"影像建构"和"精神表达"方面都体现出了荒原意识。  相似文献   

16.
大学叙事与院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叙事是院校发展经验的真实表达,具有真实性、具体性和经验性三个特征。院校研究中的问题、思路甚至研究方法与成果都必须在研究者获得真实的在场经验之后才能产生,也只有建立在"本土经验"基础之上的院校研究方案才更具信度和魅力。叙事研究回到现场的策略和对现场文本与研究文本的分析对院校研究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大学叙事应当成为院校研究的重要内容,叙事研究方法应当成为院校研究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日本大学"AO入学"选拔方式是20世纪90年代大学招生制度改革的产物,它以多元化的视角,注重考察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适应能力,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灵活地选拔学生。日本大学弹性化招生制度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吸取。但是,近年来在日本人口"少子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大学面临着生源不足的困境,"AO入学"选拔方式成为各大学争夺生源的战略手段,其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的种种弊端更值得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地志空间、社会空间和文本空间三个方面分析戴维.洛奇《换位》中的空间叙事艺术,指出对戴维.洛奇而言,"空间"已经成为一种被有意识地加以利用的技巧或手段,他不仅仅把空间看作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叙事必不可少的场景,而且是利用空间来表达和深化主题、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甚至利用空间来推动整个叙事进程。  相似文献   

19.
王安忆的小说《启蒙时代》以酣畅绵密的笔触,叙述了文革期间上海一群中学生的生活状态和青春困惑,揭示了他们的青春与文革的内在契合,展现了这一特殊年代上海市民文化的余韵。这部小说仍延续着她在《长恨歌》中所推崇的"日常生活"叙事,并探索着对文革的民间化表达。  相似文献   

20.
在以阶级斗争为纲并充斥着泛斗争意识的"文革"文学中,死亡叙事体现为:追忆苦难之死既激发着人们的斗争意识,也表达了对救世的感恩;对人物死亡焦虑的叙写,不仅体现了当时整个意识形态领域和社会生活中偶像崇拜的时代风尚,也导致了那段历史时期整体民族精神的滑坡;对死亡姿态的审美展示,则力图表现人物死亡的内在价值与外在形式的"完美结合"。这些共同构成了泛斗争语境中死亡政治的文学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