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创新教育,是为了促使人的创新而进行的教育实践,以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提高人的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在学校教育中,创新教育把提高人的创新性当作一个重要的培养目标,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各种创新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和教师的创新性都得到有效的提高。实施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现代化和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需要。提出并开展创新教育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自身创造潜能的生成,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创新发展。显然.创新教育为实施素质教育、深化素质教育找到了一个。抓手”,是对素质教育的促进,对搞好素质教育以及课程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培养人、塑造人、创造人的活动.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中学是奠定一个人各种素质基础的阶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源泉.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既有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引领学生养成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和独立批判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
创新教育是以人的创造欲为前提.启迪和开发人的创造潜能的教育。创新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因而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试论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及如何培养创新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创新教育的概念。所谓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为主.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人类具有探索未知世界和超越现存事物的潜能.即创新的潜能.这种潜在的能力要通过开发才能变成现实的能力。教育是开发这种创新潜能的重要途径。创新教育是以普通人都具有一定的创造潜能为基本理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其核心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创新教育是指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教育的前提;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关键;在实践中激发创造思维是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中小学信...  相似文献   

6.
创新教育是以人的创造欲为前提,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启迪和开发人的创新思维,完善人的创新人格为目的的教育。它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正是为了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个性化学习,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陈燕斌 《考试周刊》2010,(43):92-92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一种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于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改革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创新教育是以人的创造欲为前提,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启迪和开发人的创新思维,完善人的创新人格为目的的教育。它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正是为了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个性化学习,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1 明确创新教育的内涵  首先,创新教育本质是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把教育的功能集中在培养、造就未来创造性的人才方面,而传统的教育则定位在人类知识、智慧、经验的“遗传”上,也就是说:定位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向。第三,创新教育不等同于创造教育,创新教育是创造教育的最高层次。创造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发展学生的观…  相似文献   

11.
自主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创新教育是指培养人具有创新能力的教育,创新教育的使用就是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培养人的创新素质,创新教育的本质就是遵循人的创造活动规律和人的创新素质的培养规律,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延伸与提高,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积极探索创新教育的特点、规律及途径,构建创新教学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我们在实验中,要全面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革教学方法,研究自主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其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12.
王相红 《学周刊C版》2011,(10):132-132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创造是现代人的本质特征.创造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显著特征之一.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根本标志和评价指标.听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要从创新思维训练着于。  相似文献   

13.
王翠芬 《教师》2014,(34):77-77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本论述了素质教育与创造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现代社会和21世纪的需要。高等职业师范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应是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体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的教育思想。创造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时代的呼唤。作为教育的教师.要首先具备创造观念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开发其创造潜力,提高其创造能力是当前数学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教学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数学教师要根据数学的规律和特点,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观认为:创造是现代人的本质特征.创造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显著标志之一。人的创造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数学教育的创造性不是凭空而生的.它依赖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技能.  相似文献   

17.
创造教育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创造教育与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创造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与方法,而素质教育要真正提高水平与质量,培养出优秀的创新人才,就必须借助于创造教育,使教育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富有创造性,对学生实施全面的创造教育。  相似文献   

18.
李宏 《新疆教育》2013,(3):156-156
新课程改革倡导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的改革,首先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改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育观念支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要在体育课中开展创新教育,必须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质量观,从转变观念入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摒弃机械重复、单调的教学方式,代之以充满情趣的创造性学习,把它作为开发人创造潜能的重要课程.因此,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要跟上形势,转变旧的教育观,接受新的思想,勇于实践,开拓新的教学、教育思路.体育课是一门实践性、理论性很强的综合学科,体育课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注重学生的技能的训练,因此体育课中的教学创新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根据创新教育的主要特征,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构成与培养进行如下阐述。  相似文献   

19.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及其操作程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教育是挖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它的本质就是遵循人的创造活动规律和人的创新素质的培养规律,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因此,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素质教育的新境界.积极探索创新教育的特点、规律及途径,构建创新教学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我们要研究"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全面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主题词.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改革.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营造了多元的背景和广阔的空间。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主动应对创新时代的新挑战.以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学生未来的持续发展为根本.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着眼于创新教育的实践和探索。通过自身的教育实践.我认为创新教育不仅要把创造力看作是人的一种普遍的潜在心理能力.还应把“创造性教育”研究落实在全过程中.试图通过施教者(即教师)本身创造素质的提高和灵活地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造性人格.从而实现“传承性”和“创造性”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