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企业业绩评价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与结果的评价.长期以来,业绩评价与企业战略严重脱节,不利于企业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本文以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满足企业战略实施为导向,从财务绩效、顾客绩效、内部流程绩效、员工绩效、供应商、政府绩效及社区绩效六个方面全新构建了一个包括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过程指标与结果指标在内的、多维的、基于企业战略的企业业绩评价的一般框架.  相似文献   

2.
西方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经历了成本评价、财务评价和财务综合评价阶段。我国改革开放后,企业绩效评价逐步从单纯的财务效益评价过渡到财务绩效综合评价。中外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演进历程表明:评价主体和评价目标的不同,需要设置不同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随着企业外部的竞争环境和内部经营管理的变化而变化。在21世纪新经济环境下,一要顺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设立反映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的指标,形成企业综合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二要适应企业战略经营的需要,改进现有的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基于因子分析的高校绩效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高校进行绩效评价是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的必然选择.通过分析影响高校绩效的诸多因素,建立由4个绩效面18个指标组成的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收集高校绩效指标数据,借助SPSS专业软件,基于因子分析法对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绩效进行评价,得出高校公因子得分、综合得分及排列顺序,并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我国对于旅游企业绩效的评价侧重于经济绩效,较少关注其社会绩效。借鉴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界定了旅游企业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和次要利益相关者。从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包括游客、员工、社区参与、环境、社会贡献等5个一级指标,以及每个一级指标下所包含的若干个二级指标的旅游企业社会绩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项目投资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保证,企业在进行项目投资评价时,不仅要关注项目的财务指标,更应该关注到项目的环境绩效和社会效益.而传统的投资项目评价大多是评价项目的财务指标,而很少涉及到环境绩效,即使涉及,也由于指标的难以量化而无法着手.本文通过引入平衡计分卡的模型和思想,建立了既包含财务评价指标又包含非财务评价指标的综合评价模型,试图从这个方面来解决传统方面在非财务指标方面的弊端.  相似文献   

6.
运用灰色层次分析法考察了科技创业导师工作绩效评估问题。首先构建了科技创业导师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权重,最后运用灰色理论对科技创业导师工作绩效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指导在孵企业总数量、言行一致程度、其指导企业申报成功项目总数、其指导企业的孵化成功率和是否兑现加入孵化器时所作承诺是衡量科技创业导师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运用灰色层次分析法对科技创业导师工作绩效进行综合评估,可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当前,针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综合能力定量评价的研究较少,尚没有一个完整的综合能力评价指标和方法体系。而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一个比较科学、系统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综合能力评价模型,比其它模型更为全面,更符合实际情况,操作性也更强,可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综合能力评价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经营环境的变化是企业经营绩效评价体系发生变革的重要原因。随着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导入,企业的战略经营目标不再仅仅局限于企业经济绩效,生态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等方面正在成为企业经营绩效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本文从企业经济绩效、生态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等三个方面建立了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赋予指标权重,并应用模糊数学方法构建评价模型,对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整体评价,并以重庆市的企业经营绩效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9.
基于平衡记分卡的现代企业管理办法可以对企业绩效进行科学的评价,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它包括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和学习与成长绩效评价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实施中需要根据行业环境、企业自身优势与发展阶段选择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0.
物流企业绩效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物流企业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选择科学的评价方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文章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根据物流企业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建立了一套适合物流企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绩效测度,案例研究的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三阶段DEA模型,从高等学校科技创新投入产出的角度,分别对安徽省29所公办普通本科高校进行科技创新效率评估,总体上,样本高校科技创新效率不高,制约其提升的主要原因是规模效率,高校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科技创新投入冗余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非DEA有效高校的科技创新投入冗余比例和产出不足比例均较高;并运用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模型对样本高校进行科技创新效率动态分析,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是导致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研究了通过打通高校与孵化中心、孵化中心与企业、高校与高校之间创新创业的壁垒,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科技、孵化、融资、入市等指导。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校企联动机制,基于众创空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建设,以项目需求为导引,科技创新为内涵,有效孵化为手段,打通创新创业壁垒,解决现有创新创业孵化机制不健全、市场需求不明确等关键问题,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孵化器内的初创企业间合作共生关系的作用机理及其稳定性条件,通过建立Lotka—Volterra模型,分析孵化器与初创企业合作共生状态存在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孵化器与在孵初创企业可以演化为合作共生的稳定均衡态;孵化器对在孵初创企业的促进与阻滞作用影响均衡值的大小;孵化器的市场价值可以通过在孵初创企业的市场价值体现。研究结果对于明确孵化器与初创企业关系、提升孵化效率、促进孵化器市场化运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回顾了近现代外语教学法发展过程中的几个主要教学流派,在分析商务英语基本特点和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探讨商务英语教学中教学法的运用.文章认为基于现代交际法教学理念的各种教学法能更好地契合商务英语教学目的和原则,并倡导在理解各种不同教学法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商务英语教学应基于自身特点和教学环境,借鉴后方法时代理论,树立基于一个统一教学体系采用多元的、灵活的、动态的综合教学方法的观念.  相似文献   

15.
发展学生职业能力的项目课程模式是当前高职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为商务英语专业项目课程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按照项目课程的改革目标和原理设计了商务英语专业项目课程体系,旨在提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服务于商务英语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支出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地方财政科技支出的内部动力因素包括地区科技基础与产业发展水平两个维度。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表明,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支出规模与地方产业发展的特点高度关联,影响地方财政科技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为区域研发效率和区域产业对科技的依赖程度。因此上级政府在制定相关引导政策时,要结合各地具体情况,让政策更具"弹性"和"差异化"。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科技资源的跨区域共享及便捷利用,研究了一种科技服务资源虚拟化与存储访问方法。提出包含信息服务/物理资源层、虚拟资源层和资源应用层的科技资源虚拟框架,定义了科技服务资源表示模型。结合科技服务资源的功能属性和非功能属性信息,给出科技服务资源的领域本体和语义定义。设计科技服务资源的统一存储模型,借助Ontop工具实现SPARQL语义查询。测试运行结果显示,构建的科技资源本体和存储模型语义查询正确。该科技资源虚拟框架分层合理,能够有效实现科技资源表达、本体构建和语义定义,且资源存储方法灵活、方便,可有效实现资源的语义查询。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信息一体化和符号资源表达多模态化的时代,商务英语教育应重视对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通过深入理解多元识读能力的概念,并将多元识读教学法中的四个要素——情景操练、明确指导、批判性构架和转变式操练运用到多模态商务英语课堂中,可以创设出基于多元识读教学法的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模式。该模式不仅能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真实化、立体化和多元化的商务环境,而且对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提高和学习积极性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Business students are thoroughly schooled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measurement systems that, by their very nature, are designed to accurately measure the past performance of organizations, departments, and individual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 team‐based, active‐learning exercise that clearly illustrates an additional important and often underemphasized aspect of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s—their influence on individuals’ future behaviors and organizations’ future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