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核心价值观自信是文化自信的本质,文化自信是培育核心价值观自信的源泉,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民族自信的根基。当前,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与行为存在着矛盾,未能将传统文化的继承付诸实践;理想信念缺失,缺乏革命文化的精神引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整体和更深刻理解等。因此,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丰富精神资源,以涵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从内心深处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
短视频热潮的出现为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带来更多可能性,但是非主流文化、泛娱乐化、趋利化在短视频内的蔓延也给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带来一些阻碍.结合短视频热潮下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的机遇和挑战,提出要对短视频平台加强监管、加大优秀文化输出力度、加深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等路径,以期利用短视频的优势有效培育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主阵地,在做好相关保障的基础上加强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相关内容的教育,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为学生搭建相关实践平台是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文化自信是一种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不仅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力支撑。全媒体时代,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具有认识有限化、渠道现代化、信息碎片化等时代特点;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出现困境有着社会、学校、家庭与大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原因,需要在全息传播、全员传播、全程传播与全效传播等方面加大举措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5.
面对全球化语境下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引导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应采取强化主流文化、整合传统文化和正视西方文化等策略加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建设。  相似文献   

6.
<正>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最基础、最深厚的自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保障。中国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密切相关,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高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中国传统文化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对培养其道德、激发其爱国热情和培育其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有必要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目前,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工作存在很多  相似文献   

7.
网络圈群的出现不仅能够满足大学生各类需求,还可以为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但由于网络圈群存在匿名性、封闭性、排他性等特征,也给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带来一些阻碍。所以在网络圈群环境复杂化的背景下,需要通过圈内圈外加大主流思想文化输入力度、积极引导和发挥“关键少数”的思想引领作用以及重视并完善网络圈群舆情应对机制,进一步促进大学生从文化自卑、文化自负向文化自信转变。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高校育人对大学生提出了文化自信的新要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观培育可以有机结合、相互支持,文化自信教育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辅导员应在培育大学生价值观中充分发挥文化渗透的力量。通过营造校园文化自信的培育环境、提高高校舆论引导能力、建设学生集体文化氛围、强化实践养成的自觉行为,激发大学生的内在动力,达到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9.
历史虚无主义在当今中国社会不断蔓延,消解部分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高校文化自信建设面临严峻挑战。分析其主要成因,可以发现历史虚无主义包装华丽造成精神迷惑,传播便捷助推思想混乱,教育滞后导致育人真空,阅历浅薄引发判别模糊。为此,高校要以主流意识形态为主导,摧毁历史虚无主义的根基;以科学的历史观教育为主导,增进大学生党史国情的认知;以正确的思想舆论为引导,营造清风气正的网络空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激发大学生积极的文化实践等四个方面着力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文化自信包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对红色革命文化的坚守和继承、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认同等深刻内涵,关系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文化强国建设进程.当前大学生文化自信状况仍然存在不足,如文化认知度不高、对外来文化的盲目崇拜、对非主流文化的盲目跟从等问题,需要积极地寻求纠正和教育路径,故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表现与教育路径进行探析,并提出通过构建文化自信教育的协同配合机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网络监管等方式加强培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相比,是一种更基础、更广泛的自信。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文化自信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影响着大学生对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中西方文化的科学比较能够促进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实质上是对经济和政治的自信,西方文化只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实现本土化才能获得长足发展,正是正向的文化惯性使得传统文化延续,文化自信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12.
坚定文化自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石,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文化自信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关联。高校应加快探索文化自信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互促的有效途径,整合文化自信内容,系统融入思政教育环节;兼顾思政课“三大课堂”提振文化育人效果;协同各部门共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等,推动文化自信培育取得良好的效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阶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追梦人。因此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价值观念与举止规范在很大限度上直接关乎民族文化长生与否。加强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无疑是高校思政环节举足轻重的教育目标,同样也是强化民族与学生政治自信的根基所在。在世界经济与民族文化交流频率逐渐增快的背景下,对于国内的大学生而言,需顺应社会的大态势,在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之下,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优良传统与革命文化,夯实先进文化的领导地位,构建文化自信观念。文章围绕怎样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来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以增进其在优良的传统与文化的承接、革新与认可,强化大学生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与认可度。  相似文献   

14.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青年大学生要坚定文化自信。在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如何引导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寓意深远。要引导大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修养,并在中外文化的交流比较中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5.
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文化自信所指的"文化"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正确理解和把握其科学内涵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前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与坚守是实现文化自信的有力彰显,因此,应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中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用红色革命文化熏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的定力;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反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自信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他们对国家的认同程度事关祖国的前途和未来。文化认同决定着青年一代的核心价值观取向,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衰成败。本文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对广东省内5所高校进行大学生国家认同实证研究。调研结果显示,文化自信视域下广东大学生国家认同程度较高,不同群体对于国家认同有明显差异。根据调研结论,应做好深化核心价值观教育、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传承与创新、引导学生理性对待外来文化。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之一加以强调。在多元文化格局的形势中,部分大学生在政治信仰、价值观念方面发生了动摇。出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危机。如何应对西方文化对我国大学生文化观念的挑战,有赖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通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通识教育、传统文化教育、自我教育等多种途径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树立文化自信,提高大学生文化选择能力和文化创新能力,使大学生成为推进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传承与创新的鲜活力量,既是一种提升与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和时效性的理性态度,也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8.
有效推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有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而言,需要结合课程性质与课程内容,而非生搬硬套、面面俱到。文化自信则是实现有机融合的关键切入点。以革命文化坚定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具有鲜明的逻辑理路:文化自信在纲要课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奠定了逻辑起点;革命文化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渊源关联促发了逻辑生成;注重加强教育引导、促进实践养成、构建协调保障机制以坚定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实践诉求构成了逻辑目标。  相似文献   

19.
文化自信是当代大学生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通过分析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阐明应在认同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反思和创造中国特色主流文化、借鉴和扬弃其他民族外来文化方面来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0.
文化自信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是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是借鉴、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自信。只有辩证地看待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认识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性,才有可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走向世界,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更基础、更深厚、更持久的力量。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借鉴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是全面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