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受环境的刺激,作用于个体,引起知觉,并在大脑中对它进行评价、比较。如果能满足于个体的需要,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情感。  相似文献   

2.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受环境的刺激,作用于个体,引起知觉,并在大脑中对它进行评价、比较。如果能满足于个体的需要,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情感。[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非智力因素一般是指个体情感、意志和个性方面的一些心理特征.这些特征参与在学生认识活动中,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同一班级的同学,他们的智力  相似文献   

4.
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会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发挥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大作用,正确处理情感教育过程中的几对矛盾关系,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情感的产生是与个体的需要密切相联的。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不同,人对客观事物便抱着不同的好恶态度,也就会形成不同的情感。凡能满足或符合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使人产生愉快、满意、喜爱等肯定性情感体验。反之,则会产生厌恶、愤怒、憎恨等否定性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6.
不同依恋类型对个体发展影响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恋的研究是西方儿童社会性和个性发展领域的主导理论之一.依恋是个体对特定他人持久而强烈的情感联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依恋类型一旦形成就会对个体的认知、情感、行为产生影响.探讨广义依恋类型对认知品质及应对策略、人际交往(同伴、恋人、亲子)、人格发展三个方面的影响.近20年来依恋研究在不断发展,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情感是人对于客观现实的态度的体验。情感是由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著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在其著作中也多次强调了健康的情感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情感交织在人的思维中,或者成为刺激,或者成为障碍。大量事实证明: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情感,思维、理解、记忆等认识机能,就会受到压抑阻碍,无论何等抽象思维没有情感都不能进行。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壤上。种子会萌发出幼芽来。儿童边认识边干得越多,对劳动快乐的激动情感体验得越深,他就想知道更多,他的求知渴望、钻研精  相似文献   

8.
人际关系是情感唤醒的重要因素。人际交往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以及在人际交往中的挫败都会唤醒个体的消极情感。长期处在消极情感状态下不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容易导致个体出现一系列社会适应不良问题。小学生由于知识经验的缺乏、认知水平的有限,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阻碍,容易产生孤独、自卑等消极情感,从而对其身心健康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学校教育和教师应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护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家校合作等方面入手对小学生的消极情感进行适当调控,以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师生双边平等对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的情感、态度对教学效果会产生重要影响.情感具有迁移性:即已经获得的情感、态度对学习新知识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校园暴力事件的心理分析 情感冲突往往在校园暴力事件中起到催化的作用。因此一些心理专家在分析暴力事件这一问题时就指出:“情感是个体对周围事物与自身关系的一种体验和评价,一种特殊的反映。也就是以周围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那么当需要受阻时,便产生否定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的积累,就会使集体处于持续的紧张状态。攻击机制就会在这里产生。”情绪调控产生障碍,失去驾驭自我能力,即可导致冲动性暴力和攻击行为的产生。 社会的迅速变迁,使我们的学生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在巨大的压力下,其内心必然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情感冲突。目前学生最主要的情感冲突可以  相似文献   

11.
马腾 《学周刊C版》2014,(3):106-106
孔子在《论语·雍也第六》 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态度。当学生对一门科目产生了热爱的情感后,自然会用心学习,从而会学得比别人好。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以自己的满腔热情,唤起学生的情感,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孔子在《论语·雍也第六》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态度。当学生对一门科目产生了热爱的情感后,自然会用心学习,从而会学得比别人好。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以自己的满腔热情,唤起学生的情感,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那么,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呢?  相似文献   

13.
所谓课堂教学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这个特定的环境中给人以某种强烈感觉的精神表现,即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所集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群体情绪、情感状态。从一定意义上讲,课堂教学气氛实质上就是课堂上师生群体的心理气氛。群体的心理气氛是指群体中占优势的态度和情感。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表现为个体在群体中的认同程度高,积极的群体心理气氛占优势。这种占优势的积极的心理气氛一旦形成,反过来又会对个体心理产生如下的作用:一是自发性。个体在一定的群体心理气氛下,尤其在特定的情境中,往往会自发地产生一定的情绪倾向,这种心理倾向一…  相似文献   

14.
所谓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它是个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发展出来的.数学情感主要是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动机、意志和自信心,它包含数学信息材料的接受程度,参与数学活动的  相似文献   

15.
路玲 《河北教育》2007,(9):31-32
移情能力主要指个体进行社会认知时,能够站在被认知者的位置上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并由于被认知者的情绪情感反应,而产生与之一致的替代性情绪情感反应的过程。很多研究都表明,移情能力与个体的道德品质之间具有高相关性,移情能力高的个体,通常具有较高的人际技能,他们在社会情境中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会做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学校教育应重视学生移情能力的培养,创设交往情境,提高对他人表现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激励是促进学生自觉主动提高自身素质并使自身得以全面发展的非常有效措施。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需要(高层次需要,如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等)的满足(得到肯定性评价),会使评价对象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极大地激发个体的动机,调动个体奋发向上的积极性,促进个体自我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恰当运用激励手段使学生获得理想的学习成绩的需要得到满足,使学生的动机、态度、情感、人格等因素处于并保持积极、活跃、协调的状态,必然会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那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运用激励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呢?我们…  相似文献   

17.
<正>一、关于情感和情感教育情感是人的精神生命的原动力,是人对于客观现实的态度体验,是由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人为  相似文献   

18.
张爱华 《农村教育》2007,(11):59-60
情感是人对于客观现实的态度的体验。情感是由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著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在其著作中也多次强调了健康的情感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情感交织在人的思维中,或者成为刺激,或者成为障碍。大量事实证明: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情感,思维、理解、记忆等认识机能,就会受到压抑阻碍,无论何等抽象思维没有情感都不能进行。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壤上。种子会萌发出幼芽来。儿童边认识边干得越多,对劳动快乐的激动情感体验得越深,他就想知道更多。他的求知渴望、钻研精神、学习劲头也就越强烈”。情感教育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尝试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呢?  相似文献   

19.
个体语言学习受到认识因素、情感因素、环境因素等的影响。J.Arnold(1999)把外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学习者的个体因素,包括焦虑、抵制、性格、动机等;另一类是学习者之间以及教师之间的情感因素,包括移情、课堂交流、跨文化意识等。该文旨在分析初中生在英语口语学习中产生焦虑的原因,提出如何减轻焦虑的负面影响的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20.
异质同构与幼儿艺术启蒙教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事物的外部形式与个体的视知觉及情感之间存在结构上的一致性,这会使个体产生异质同构的心理反应,从而直接感受到事物形式的美.幼儿艺术启蒙教育正是要借助多种教育途径促使幼儿个体产生这种异质同构的审美心理反应,为此教师要在尊重和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的基础上,精心营造充满童趣与童真的艺术环境,以实现儿童多通道审美感知的同构;组织和实施游戏化教学,实现多领域教学的融合,以让儿童在体验多种艺术形式的过程中实现审美同构;通过年级组活动审议的方式保证综合艺术特色活动的有效开展,以让儿童在与同伴、教师及家长的互动过程中感受多种审美经验,发展审美素质与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