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度伦理和德性伦理有各自的功能和局限,它们在大学德育教育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单独强调任何一个都不能很好地解决大学德育的实效性问题,只有让两者相互契合才能提高大学德育的实效性。本文论述了制度伦理与德性伦理在大学德育中契合的应然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曾秀兰 《高教探索》2007,(3):130-132
大学德育既要有内在的道德教化,又要有外在的制度约束。大学制度为大学德育起到保证和支持作用。针对大学德育中存在的制度不足,提出德育中的制度伦理建设,实现伦理的制度化和制度的伦理化。  相似文献   

3.
普遍伦理与大学德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化进程中的全球问题和全球道德危机强化了人们对普遍伦理的追求 ,这也对大学德育提出了挑战。普遍伦理应成为大学德育的重要内容 ,而大学德育又是建立和推行普遍伦理的机制之一。普遍伦理促使大学德育建构新的理念 :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 ,开放、民主、宽容的精神 ,自主、对话、交往的观念等  相似文献   

4.
伦理关怀:大学德育的重要手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伦理关怀在本质上和功能上与大学德育是一致的。高校德育过程中注重伦理关怀既是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明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大学教育伦理本性的再现。校园文化建设须注重伦理关怀是出于社会转型期新型伦理关系重建的需要,是出于人的自身完善的需要,是出于改变现代化进程中人际关系疏离状况的需要,是出于改善大学校园大学生思想道德实际状况的需要。伦理关怀还是高校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校的公民教育在伦理方面以培养公民伦理并通过大学德育进行道德教育,但现实中大学德育的效用并不高。究其原因就在于大学德育的"知行脱节":道德行为不能达到道德认知和行为规范的要求。站在伦理学高度看,人与人相处所存在的行为准则有多种,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能以最基本的"底线伦理"——"不为恶"原则为行为原则就是实现了道德行为,遵循此原则就是从基本道德行为做起进而逐步达到公民伦理要求。大学生公民同样需要从"底线伦理"的行为准则做起以达到公民伦理的高层次要求。因此,要提升大学德育的效用就需要以"底线伦理"为基础进行道德行为约束,以达到"知行统一"的德育目标。高校基于"底线伦理"才可呈现高效用的大学德育的可能世界。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背景下大学德育的文化使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香兰 《江苏高教》2007,(1):128-131
当今大学德育面临全球化时代新的文化状况:全球伦理与本土伦理之间存在冲突与紧张.在此背景下展开的大学德育既要参与全球伦理的构建与传播,又要弘扬传统伦理,创造新的本土伦理.为维系全球伦理与本土伦理的张力,大学德育应自觉担负起平衡全球伦理与本土伦理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大学德育定位偏失,缺乏德育的人性意义、伦理导向和实践基础。现代社会的大学德育应坚持德性本位的德育观,以美德伦理为价值导向,着眼于以人的伦理道德力培养为核心的德性人格的塑造。德性人格是对知性人格的超越,是人格塑造的“至善”境界,也体现了大学德育在人才培养上价值理性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8.
美德伦理与大学生德性人格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大学德育定位偏失,缺乏德育的人性意义、伦理导向和实践基础.现代社会的大学德育应坚持德性本位的德育观,以美德伦理为价值导向,着眼于以人的伦理道德力培养为核心的德性人格的塑造.德性人格是对知性人格的超越,是人格塑造的"至善"境界,也体现了大学德育在人才培养上价值理性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9.
崔振成 《中国德育》2017,(11):16-20
人的道德品质的诞生需要经历借助伦理而实现道德的过程,伦理安全是道德的产生性条件,也是其保障性条件。道德教育要在伦理世界中借助于文化底色与文化手段方能得以实现。当前中小学德育问题的根本病灶在于由教育伦理世界的虚假、文化要素的德育剥离以及伦理交往与伦理关怀的事实性冷漠等所致使的教育世界的伦理不安。匡正教育世界的伦理安全、伦理觉醒与伦理实践的真实内嵌,是中小学德育困境突围的应然努力。  相似文献   

10.
在高校建立起合理健康的伦理关系,不但有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和优良品质的形成,而且还有利于整个社会理想伦理关系的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德育注重伦理关怀对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构建以及德育本身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伦理关怀的角度,对大学生德育工作做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创举。但与其极不相称的是学校德育变革及其效果的不尽人意。尽管从上至下,全社会都十分重视德育,但始终没有使之走出困境。笔者认为,这是因为德育变革只停留于表层的修修补补上,还没有深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的底层结构;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学校德育来说,市场经济伦理与社会主义伦理的关系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新课题。因此,本文拟探讨如下三个问题:市场经济伦理和社会主义伦理的性质特点是什么,二者有无内在联系或兼容点,二者的兼容对学校德育变革有何意义。一、市场…  相似文献   

12.
规范伦理的外显性和易操作性深刻影响了道德教育实践,其道德教育模式带有明显的“知性特点”,显得抽象枯燥和苍白。德性伦理以挑战规范伦理的面目兴起,反映了当代道德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德性伦理重新找回了道德的根基,即人本身,有着现实的合理性,它与规范伦理有着密切的契合性,两者互为补充。德性伦理运动的出现对我国当前的成人道德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必须重视成人教育的德育功能,并且要在规范伦理和德性伦理之间找寻合适的道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3.
使受教育者接受或认可普遍有效的伦理道德规范,是学校德育的目的之一,规范接受或认可的正当性需要德育理论予以辩护,且应当在学校德育的实践中予以保证。然而,在学校德育实践中则存在着无视德育过程本身正当性的“不道德的道德教育”现象。此种现象突现出学校德育过程存在着正当性问题。为此,需要提出一种对话伦理原则来保证学校德育的合道德性。此伦理原则要求学校德育从单主体性独白式的德育模式转向交互主体性对话式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14.
德育的低效与高校制度伦理建设有着紧密关系,一方面,德育理念、内容、方法等问题都与制度伦理的缺失相关,制度伦理的缺失间接导致德育的低效.另一方面,学生个体德行养成与高校制度安排而造就的高校文化环境直接相关,制度伦理的缺失成为德育低效的直接诱因.因此,提升德育效果需要高校加强制度伦理建设:制度内容中应蕴涵道德理念、道德原则,渗透时代伦理精神,制度运行中切实贯彻制度伦理要求.  相似文献   

15.
马立红 《职教论坛》2007,(1X):54-56
我国经济技术的迅速发展、高职德育内容的丰富以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内涵迫切需要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进行技术伦理教育。我国举办高职教育的院校进行技术伦理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从校园建设、课程体系、教师以及学生的角度采取措施加强其技术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16.
所谓伦理关怀是指对大学校园中那些需要关怀的人在心理与生理、物质与精神上的道德关照和热情扶助。注重伦理关怀以便使党的阳光通过一系列的善举普照到大学校园的每个成员的心底 ,并演化为人们对党的认同和信服 ,对大学生活的聚合和归属 ,最终为改善整个校园的人文环境 ,形成温馨和谐、团结拼搏、积极奋发的校园伦理精神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达到培养有科学素养和道德素养的合格人才的目的。伦理关怀在本质上和功能上与大学德育是一致的 ,探讨两者的关系和属性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高校德育中注重伦理关怀是社会主义大学教育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技术的迅速发展、高职德育内容的丰富以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内涵迫切需要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进行技术伦理教育。我国举办高职教育的院校进行技术伦理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从校园建设、课程体系、教师以及学生的角度采取措施加强其技术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18.
大学有着与其他社会组织机构不同特性,大学有其相对独立的学术性和文化性定位。大学伦理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所在,大学发展应具有自由、独立、包容、创新和以人为本的伦理精神,这些伦理精神成为现代大学制度的内在的有力的精神支撑。而大学制度对大学伦理精神提供制度保障,大学发展的伦理精神与大学制度共同推进大学发展。大学发展的伦理精神的培育,对当前的现代大学制度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工程伦理教育的三大核心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工程伦理问题,工程师通常需要具备三种基本的伦理素质:伦理意识、伦理规范和伦理决策。大学的工程伦理教育应该培养工科大学生的工程伦理素质,使其具有工程伦理意识、掌握工程伦理规范,并提高他们的工程伦理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20.
大学精神的走向决定大学的未来甚至国家民族的未来,大学精神的价值核心在于大学共同体的伦理自觉。大学精神的伦理元素体现为使命感、超越性和对善的诉求,应从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维护大学的伦理生态,涵养大学的伦理文化,积累大学的伦理资源,构建符合大学发展规律、具有世界眼光和时代特征的大学教育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